1.本技术涉及电梯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电梯越来越普及,因空间有限家用电梯的底坑一般较浅,也就导致了当轿底需要检修的时候,需要将电梯上升至一层与二层之间,这时如果电梯出现误动作或者钢丝绳断开等事故时,在轿底检修的人员会面临人身危险,因此会在底坑设置防护装置用以保护工作人员。
3.如公告号为cn208948605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的一种电梯维修底坑防护装置,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底坑底部可拆卸连接,固定板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朝向底坑底部的侧边与固定板朝向底坑侧壁的侧边铰接;每个支撑板分别通过一支撑机构呈竖向支撑,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斜撑杆和撑杆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撑杆座进行限位的凹槽,斜撑杆的一端与撑杆座之间铰接,斜撑杆另一端与支撑板之间支撑连接;开关连接在固定板上表面,所述开关与电梯安全回路串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插入底坑底部的插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上的支撑板整体等零件占用底坑的空间较大,易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进而降低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底坑空间的占用,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在井道内,井道包括对重侧壁、轿厢侧壁以及连接对重侧壁和轿厢侧壁的两个连接侧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将电梯轿厢支撑在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分别布置在两个连接侧壁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井道底坑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只需将电梯轿厢上升至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位置处,然后启动支撑机构,使支撑机构支撑在电梯轿厢底部,进而避免电梯轿厢向下自由滑动,将支撑机构安装在连接侧壁上的设计,减少了对底坑空间的占用,从而避免了对工作人员在底坑时检修工作的影响,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
9.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侧壁上的多个竖槽,每个竖槽内设置有一支撑板,多个支撑板位于竖槽顶部的一端共同穿入并固定有一支撑圆杆,支撑圆杆与连接侧壁转动连接,多个支撑板的另一端则共同固定有一连接板,连接侧壁上开设有一供连接板嵌入的横槽,连接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多个支撑板绕支撑圆杆转动至水平状态的驱动件,对重侧壁和轿厢侧壁上各设置有一用于将支撑板和连接板固定在水平状态的固定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电梯轿厢底部进行支撑时,工作人员首先开启
驱动件带动支撑板和连接板至水平状态,使支撑板和连接板贴靠在轿厢底壁上,然后开启固定组件,限制支撑板和连接板的自由转动,使支撑板和连接板固定在水平状态以对电梯轿厢进行支撑,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对电梯轿厢的支撑效率。
11.可选的,所述连接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槽,驱动件为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的一电机,支撑圆杆的一端穿入进第一安装槽内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避免了电机的外露,提高了电机的保护,且通过电机带动支撑圆杆转动,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1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两端的各一滑动板,对重侧壁和轿厢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供滑动板绕支撑圆杆滑移的滑动槽,对重侧壁或轿厢侧壁上位于滑动槽的一侧靠近滑动槽顶端处开设有一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固定有一水平布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朝向滑动槽并固定有一卡位横杆,当滑动板、支撑板和连接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卡位横杆的上表面与滑动板的下表面相互平齐,第二安装槽朝向滑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供卡位横杆滑移插入的第一滑移孔,第一滑移孔向滑动槽延伸并与滑动槽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支撑板和连接板固定在水平状态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动推杆,使电动推杆带动卡位横杆向滑动槽的方向运动,直至卡位横杆支撑在滑动板的下表面,即可实现支撑板和连接板对电梯轿厢的支撑,卡位横杆对滑动板的固定较为稳定,进而提高了支撑板和连接板的固定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滑动槽与第一滑移孔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滑移孔,第二滑移孔位于第一滑移孔的延伸线上使卡位横杆端部能够插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位横杆横跨滑动槽分别卡设在第一滑移孔和第二滑移孔内,使卡位横杆受力更加均衡,进而提高卡位横杆对滑动板的支撑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卡位横杆朝向第二滑移孔一端的侧壁边棱上开设有导向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角的布置使卡位横杆更易插入进第二滑移孔内,提高卡位横杆与第二滑移孔的插接效率。
19.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顶壁上嵌设有一第一磁铁,所述滑动板上嵌设有一与第一磁铁相互磁吸的第二磁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和连接板转动至与电梯轿厢底贴靠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磁吸将滑动板与滑动槽内顶初步固定,从而留出时间供工作人员关闭电机并开启电动推杆将卡位横杆插入进第一滑移孔和第二滑移孔内,提高工作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朝向电梯轿厢的一侧贴设有一弹性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的布置,避免了支撑板和连接板与电梯轿厢底壁的直接接触而产生噪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通过将电梯轿厢上升至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位置处,然后启动支撑机构,使支撑机构支撑在电梯轿厢底部,进而避免电梯轿厢向下自由滑动,将支撑机构安装在连接侧壁上的设计,减少了对底坑空间的占用,从而避免了对工作人员在底坑时检修工作的影响;
25.2.提高了工作人员对电梯轿厢的支撑效率,通过开启驱动件带动支撑板和连接板
至水平状态,使支撑板和连接板贴靠在轿厢底壁上,然后开启固定组件,限制支撑板和连接板的自由转动,使支撑板和连接板固定在水平状态以对电梯轿厢进行支撑,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安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体现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体现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井道;11、对重侧壁;111、滑动槽;112、第二安装槽;113、第一滑移孔;114、第二滑移孔;12、轿厢侧壁;13、连接侧壁;131、竖槽;132、横槽;133、第一安装槽;14、导轨;15、电梯轿厢;2、支撑机构;21、支撑板;22、连接板;23、支撑圆杆;24、电机;3、固定组件;31、滑动板;32、电动推杆;33、卡位横杆;331、导向角;34、弹性垫;35、第一磁铁;36、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参照图1,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在井道1内,井道1包括对重侧壁11、轿厢侧壁12以及连接对重侧壁11和轿厢侧壁12的两个连接侧壁13,对重侧壁11和轿厢侧壁12上分别固定有一竖向的导轨14,电梯轿厢15设置在两个导轨14之间,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将电梯轿厢15支撑在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支撑机构2,两个支撑机构2分别布置在两个连接侧壁13上。
32.参照图2,对应每个支撑机构2的连接侧壁13上各开设有四个矩形的竖槽131,四个竖槽131沿连接侧壁13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连接侧壁13上位于竖槽131的下方开设有一与四个竖槽131连通的横槽132,横槽132的长度等于连接侧壁13的宽度,支撑机构2包括设置在每个竖槽131内的一支撑板21,四个支撑板21的底端共同固定有一可嵌设在横槽132内的连接板22,四个支撑板21位于竖槽131顶部的一端共同穿入并固定有一水平布置的支撑圆杆23,连接侧壁13上开设有一矩形的第一安装槽133,第一安装槽133位于其中一边侧的竖槽131背离其他竖槽131的一侧并靠近竖槽131顶端处,支撑圆杆23对应的一端穿入进第一安装槽133内并与连接侧壁13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槽133内固定有一电机24,电机24的输出轴朝向支撑圆杆23并与支撑圆杆23同轴固定,通过电机24带动支撑圆杆23转动,可使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绕支撑圆杆23转动至水平状态,另外对重侧壁11和轿厢侧壁12上各设置有一用于将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固定在水平状态的固定组件3。
33.参照图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在连接板22两端的各一矩形的滑动板31,对重侧壁11和轿厢侧壁12上各开设有一四分之一圆弧状的滑动槽111,每个滑动板31插入进对应的滑动槽111内并可在滑动槽111内往复滑动,对重侧壁11和轿厢侧壁12上各开设有一矩形的第二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12位于滑动槽111朝向连接侧壁13的一侧且第二安装槽112位于滑动槽111靠近顶端处,第二安装槽112内固定有一水平布置的电动推杆32,电动推杆32的活塞杆朝向滑动槽111并在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一卡位横杆33,第二安装槽112朝向滑动槽1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供卡位横杆33滑移插入的第一滑移孔113,第一滑移孔113向滑动
槽111延伸并与滑动槽111连通,滑动槽111与第一滑移孔113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滑移孔114且第二滑移孔114位于第一滑移孔113的延伸线。
34.当滑动板31、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卡位横杆33的上表面与滑动板31的下表面相互平齐,使卡位横杆33同时卡入进第一滑移孔113和第二滑移孔114内,对滑动板31进行支撑,进而将连接板22和支撑板21固定在水平状态,以对电梯轿厢15的底部进行支撑,支撑板21、连接板22以及滑动板31嵌设在井道1各侧壁内的设计,减少了对底坑空间的占用,避免对工作人员在底坑时检修工作的影响,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
35.参照图3,卡位横杆33背离电动推杆32一端面的边棱上还开设有导向角331,使卡位横杆33更易插入进第二滑移孔114内,避免因微小误差导致卡位横杆33难以插入进第二滑移孔114内,提高卡位横杆33与第二滑移孔114的插接稳定性;而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朝向电梯轿厢15的一侧则贴设有一弹性垫34,使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在向电梯轿厢15转动时,避免支撑板21与连接板22与电梯轿厢15底部的刚性碰撞,从而避免产生噪音污染;另外每个滑动槽111的内顶壁上各嵌设有一矩形的第一磁铁35,滑动板31的对应侧壁上则嵌设有一与第一磁铁35相互磁吸的第二磁铁36,使在将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转动至与电梯轿厢15底贴靠时,通过第一磁铁35和第二磁铁36的相互磁吸,使滑动板31与滑动槽111内顶初步固定,从而留出时间供工作人员关闭电机24并开启电动推杆32将卡位横杆33插入进第一滑移孔113和第二滑移孔114内,提高工作便捷性。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电梯底坑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首先将电梯轿厢15上升至电梯轿厢15底与竖槽131内顶相齐平的状态,然后开启电机24将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从竖向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直至弹性垫34与电梯轿厢15底相互贴靠且第一磁铁35与第二磁铁36相互磁吸,之后工作人员关闭电机24并开启电动推杆32,将卡位横杆33插入进第一滑移孔113和第二滑移孔114内,实现支撑板21和连接板22的水平状态固定,对电梯轿厢15进行支撑防护。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