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3



1.本技术涉及室内装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而言之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3.如公开号为cn206784697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安装的吊顶结构,包括主龙骨、辅龙骨和扣板,所述辅龙骨包括顶板、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从两侧向中间靠近并抵靠在一起形成插接缝,所述扣板包括面板和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插接在相邻的两条所述辅龙骨的插接缝内,所述插接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弹性扣片,所述侧板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弹性扣片卡在所述限位部上使所述插接板固定在所述插接缝内。
4.上述吊顶结构是通过将扣板的插接板插入辅龙骨内,以实现对扣板的固定安装,为了保证辅龙骨的两个插接板可以稳定夹持扣板的两个插接板,辅龙骨下侧的开口间距常常设置的较小,在插接板完全进入辅龙骨内前,插接板上的弹性扣片将会先抵在辅龙骨插接板上的抵靠部,导致工作人员将插接板插入辅龙骨内时将会非常费力,不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扣板,本技术提供一种吊顶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吊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吊顶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主龙骨、辅龙骨和扣板,扣板包括面板和设在面板两侧的两个插接板,相邻两个扣板的插接板均与辅龙骨连接,辅龙骨包括顶板和转动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当两个侧板的自由侧相互靠近时,两个侧板分别与相邻两个扣板的插接板相背的一侧侧壁抵接,插接板上还设有用于与侧板自由侧抵接的卡接部;辅龙骨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顶板下表面的连接部,连接部与两个侧板之间均铰接有牵引杆,牵引杆两端的转动轴线与侧板的转动轴线平行,顶板上还设有驱使连接部竖向滑移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扣板前,工作人员先使辅龙骨下侧的开口张开一定角度,然后将两个扣板的插接板同时插入辅龙骨内,再通过驱动组件来使连接部向上滑移一端距离,连接板将会通过两根牵引杆带动对应的辅龙骨侧板转动,直至侧板自由侧抵紧设在对应扣板的插接板上的卡接部,相邻两个扣板的插接板也将抵紧在一起,从而完成扣板的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改变了辅龙骨的结构,使得辅龙骨下侧开口的大小可以调整,保障辅龙骨对扣板的固定安装效果的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省力地将扣板的插接板插入辅龙骨内,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安装作业。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顶板上且与顶板垂直的驱动轴,连接部螺
纹套设在驱动轴上,驱动轴的下端设置有施力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轴旋转时,由于连接部被其两侧的牵引杆约束转动,故在螺纹牵引作用下,连接部便可上下移动。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单,不会附加过多荷载在辅龙骨上,可以减小对吊顶稳定安全性的影响。
11.优选的,所述顶板下表面还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连在顶板下表面上的限位轴,连接部上开设有供限位轴穿过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侧壁与限位轴的侧壁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的设置,可以避免连接部在竖向滑移时发生的小角度转动,进一步地,当辅龙骨的两个侧板分别卡住两个扣板的插接板后,侧板将难以再发生略微转动,辅龙骨对扣板的卡接也将更加稳定。
13.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顶板之间设有套设在驱动轴上的弹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力可以增大连接部与驱动轴之间的螺纹咬合压力,降低驱动轴受到晃动等外力因素而发生自转的概率,进一步为辅龙骨对扣板的卡接提供保障。
15.优选的,所述施力部上设有施力组件,施力组件包括设在施力部下表面与驱动轴同轴线的施力杆,施力杆的下端穿出辅龙骨且位于扣板的面板下方位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力杆穿出辅龙骨内腔后,工作人员旋转施力杆将会有一个宽阔的操作空间,工作人员通过施力杆再旋转驱动轴将会更加方便。
17.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扣板上的插接板相对的一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施力杆嵌设且相互正对的让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槽可以避免施力杆成为相邻两个插接板抵紧在一起的障碍,有利于结构实用性的提升。
19.优选的,所述施力部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插槽,施力杆的端部设有与插接配合的插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和插槽的设置,使得当两个侧板卡住两个插接板后,工作人员可以将施力杆从施力部上取下,并对下一处的驱动轴进行旋转,依此操作可以减少施力杆在吊顶上占用的空间,进一步避免了在吊顶上附加过多荷载。
2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插接板上的让位槽所围成的通孔横截面大于施力杆的横截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允许两个让位槽错开的程度,工作人员在将两个扣板抵在一起时,无需过多操作使两个插接板上的让位槽正对,有利于提升扣板的安装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顶板、侧板和转动组件的设置,使得辅龙骨下侧开口的大小可以调整,工作人员可以省力地将扣板的插接板插入辅龙骨内;
25.2.通过驱动组件中驱动轴的设置,可以旋转驱动轴的同时,不会附加过多荷载在辅龙骨上,可以减小对吊顶稳定安全性的影响;
26.3.通过限位件的设置,可以完全限制连接部的转动,使得辅龙骨对扣板的卡接将更加稳定;
27.4.通过施力杆及施力杆与驱动轴活动连接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旋转操
作,同时可以减少施力杆在吊顶上占用的空间,进一步避免了在吊顶上附加过多荷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吊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扣板与辅龙骨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主龙骨;2、龙骨吊件;3、辅龙骨;31、顶板;32、侧板;4、扣板;41、面板;42、插接板;43、卡接部;5、转动组件;51、连接部;52、牵引杆;6、驱动组件;61、驱动轴;62、施力部;63、限位件;631、限位轴;632、限位孔;64、弹簧;7、施力组件;71、施力杆;72、插槽;73、插块;74、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吊顶结构。参照图1,吊顶包括主龙骨1、辅龙骨3和扣板4,多组辅龙骨3等间距间隔排布在主龙骨1的下侧,每组辅龙骨3通过龙骨吊件2与主龙骨1固连。每个扣板4设置在相邻两组辅龙骨3之间,扣板4包括一体制成的面板41和插接板42,插接板42分布在面板41两侧并与面板41垂直,相邻两个扣板4相对的插接板42固定于同一组辅龙骨3上。
33.参照图1和图2,辅龙骨3包括与主龙骨1固连的顶板31,顶板31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侧板32,侧板32的转动轴线与辅龙骨3的排布方向垂直,并且两个侧板32对称分布在顶板31两侧。两个侧板32与顶板31共同围成辅龙骨3,相邻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从两个侧板32自由侧之间的间隙插入辅龙骨3内腔。相邻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相背的一侧侧壁上均固连有卡接部43,两个侧板32的自由侧转动相互靠近,并抵紧在对应的插接板42卡接部43下侧时,两个插接板42则被夹紧在两个侧板32之间,扣板4一侧的插接板42进而固定在一处辅龙骨3内。辅龙骨3内还设有一组驱使两个侧板32转动的转动组件5,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组件5控制辅龙骨3侧板32的转动。
34.参照图2,转动组件5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顶板31下表面上的连接部51,连接部51到两个侧板32之间的距离相同。连接部51与两个侧板32之间均铰接有一根牵引杆52,牵引杆52两端的转动轴线均与侧板32的转动轴线平行。顶板31上还设有驱使连接部51竖向滑移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在顶板31下表面的驱动轴61,连接部51螺纹套设在驱动轴61的侧壁上,驱动轴61的下端还设有用于旋转驱动轴61的施力部62。
35.当驱动轴61旋转时,由于连接部51被两根牵引杆52约束转动,故在螺纹牵引作用下连接部51将可竖向滑移。当连接部51向上移动时,连接部51将会通过两根牵引杆52,带动两个侧板32的自由侧相互靠近在一起,辅龙骨3下侧的开口则关闭。反之,当连接部51向下移动时,辅龙骨3下侧的开口将会打开。在安装扣板4前,工作人员先使辅龙骨3的下侧开口开启一定角度,然后将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一起插入辅龙骨3的内腔中,工作人员再关闭辅龙骨3的下侧开口,通过旋转驱动轴61旋转两个侧板32,直至两个侧板32的自由侧,分别抵紧在对应插接板42上的卡接部43的下侧,依此方式工作人员将扣板4另一侧卡接在对应的辅龙骨3内,扣板4的安装固定工作进而完成。
36.参照图2,驱动组件6还包括一组限位件63,限位件63包括固连在顶板31下表面的
两根限位轴631,两根限位轴631均与顶板31垂直,并且两个限位轴631分布在驱动轴61的两侧,其排布方向与两根牵引杆52的排布方向相同。两个限位轴631均竖向穿过连接部51,连接部51上开设有供对应限位轴631穿过的限位孔632,并且限位孔632的内侧壁与限位轴631的侧壁贴合。限位轴631可以完全约束连接部51的转动,避免连接部51在竖向滑移时发生小角度转动,尤其当辅龙骨3的两个侧板32分别卡住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后,侧板32将难以再发生略微转动,辅龙骨3对扣板4的卡接也将更加稳定。
37.参照图2,驱动轴61的侧壁上还套设有一根弹簧64,弹簧64位于连接部51与顶板31下表面之间。连接部51向上滑动将压缩弹簧64,弹簧64的弹力可以增大连接部51与驱动轴61之间的螺纹咬合压力,降低驱动轴61受到晃动等外力因素而发生自转的概率,进一步为辅龙骨3对扣板4的卡接提供保障。
38.参照图2,驱动轴61的施力部62上设有一组施力组件7,施力组件7包括设置在施力部62下表上的施力杆71,施力杆71的轴线与驱动轴61的轴线相同。施力部62的下表面开设有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插槽72,施力杆71与施力部62连接的端部固连有一个插块73,插块73与插槽72插接配合,插块73插入插槽72内后,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施力杆71旋转驱动轴61。施力杆71的下端穿出辅龙骨3的内腔,并且施力杆71下端的高度低于扣板4下表面高度,工作人员通过握持施力杆71的下端来旋转驱动轴61,相比于在辅龙骨3的内腔,更加宽阔的空间使工作人员的旋转操作可以更加方便。工作人员旋转完一根驱动轴61后,可以将施力杆71从驱动轴61上取下,或者继续旋转下一根驱动轴61,以减少施力杆71在吊顶上占用的空间,进一步避免在吊顶上附加过多荷载。
39.此外,相邻两个扣板4上的插接板42相对的一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的让位槽74,让位槽74连通对应插接板42的上下两侧。当两个侧板32夹紧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时,施力杆71可以嵌入两个让位槽74所围成的通孔内,避免施力杆71阻碍两个插接板42抵紧在一起,扣板4的安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两个让位槽74所围成的通孔横截面大于施力杆71的横截面,使得工作人员在将两个扣板4抵在一起时,无需过多操作使两个插接板42上的让位槽74正对,有利于提升扣板4的安装效率。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扣板4前,工作人员先通过施力杆71旋转驱动轴61使连接部51上移,连接部51将会通过两根牵引杆52带动两个侧板32转动,以将辅龙骨3的下侧开口张开一定角度,然后工作人员再将相邻两个扣板4的插接板42插入辅龙骨3内腔中,紧接着反向旋转施力杆71来关闭辅龙骨3的下侧开口,两个侧板32的自由侧,将分别抵紧在对应插接板42上的卡接部43的下侧,扣板4一侧的插接板42便被固定在辅龙骨3上,工作人员再将施力杆71从辅龙骨3内拔出,依上述操作方式继续对剩余扣板4的插接板42进行固定。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