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轮胎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
背景技术:
2.轮胎是摩托车上唯一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件,其作用主要有承受荷重、传递发动机的动力、承受地面制动力和保持稳定的方向性等,轮胎对摩托车的动力性、行驶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3.传统的摩托车轮胎普遍存在不耐扎、胎体强度低、轮胎载重能力弱的弊端,不能满足人们对摩托车轮胎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今已有部分轮胎厂开发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具有良好的防刺性能。
4.但是目前市场上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胎冠防刺性能,胎侧的防刺没有考虑,特别是胎侧扎过钉子,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由于热胀冷缩,轮胎温度会升高,胎压变高,而胎侧是轮胎最薄弱的部分,扎过钉子的地方更是薄弱,当胎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撑破扎过钉子的地方,从而造成爆胎,此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具有防刺扎、高耐磨、缓冲爆胎、易修补、轮胎变形小等功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包括:
7.内面层,所述内面层为环状;
8.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为环状,所述强化层贴合所述内面层设置,所述强化层设置在所述内面层内侧,所述强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钢丝圈,两个所述钢丝圈设置在所述强化层的环内,两个所述钢丝圈对称设置;
9.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贴合所述强化层设置,所述缓冲层相对所述强化层远离所述内面层设置;
10.胎侧,所述胎侧贴合设置在所述内面层的外侧;
11.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设置在所述胎侧的一侧。
12.优选的,所述强化层为尼龙斜交帘纱层。
13.优选的,所述胎侧远离所述内面层的一侧设有两个轮圈线,两个所述轮圈线对称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钢丝环带,所述缓冲层的边缘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轮圈线截止。
15.优选的,所述钢丝环带每股钢丝由3根钢丝制成,角度为90度,表面附有钢丝胶。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强化层为环状结构,为两层重叠结构,具有防刺扎,高耐磨的效果;
18.2、所述缓冲层为钢丝环带,所述缓冲层的边缘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轮圈线截止,
缓冲层对轮胎进行全包覆,有效防扎刺及缓冲爆胎;
19.3、所述钢丝环带每股钢丝由3根钢丝制成,角度为90度,表面附有钢丝胶,耐刺抗冲击、安全性能提升、耐磨耐载重、使用寿命长。
2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23.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24.1、内面层;
25.2、强化层;
26.3、缓冲层;
27.4、胎面层;
28.5、胎侧;
29.6、钢丝圈;
30.7、轮圈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
34.请参照图1,所述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包括内面层1、强化层2、缓冲层3、胎侧5以及胎面层4
35.所述内面层1为环状,所述内面层1对称设置。
36.所述强化层2为环状,所述强化层2对称设置,所述强化层2贴合所述内面层1设置,所述强化层2设置在所述内面层1内侧,所述强化层2的两端分别设有钢丝圈6,两个所述钢丝圈6设置在所述强化层2的环内,两个所述钢丝圈6对称设置。
37.所述缓冲层3贴合所述强化层2设置,所述缓冲层3相对所述强化层2远离所述内面层1设置。
38.所述胎侧5贴合设置在所述内面层1的外侧。
39.所述胎面层4设置在所述胎侧5的一侧。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层2为尼龙斜交帘纱层,且强化层2为环状结构,为两层重叠结构,具有防刺扎,高耐磨的效果。
41.进一步的,所述胎侧5远离所述内面层1的一侧设有两个轮圈线7,两个所述轮圈线7对称设置。
42.所述缓冲层3为钢丝环带,所述缓冲层3的边缘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轮圈线7截止,缓冲层3对轮胎进行全包覆,有效防扎刺及缓冲爆胎。
43.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环带每股钢丝由3根钢丝制成,角度为90度,表面附有钢丝胶。耐刺抗冲击,安全性能提升;耐磨耐载重,使用寿命长。
44.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面层,所述内面层为环状;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为环状,所述强化层贴合所述内面层设置,所述强化层设置在所述内面层内侧,所述强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钢丝圈,两个所述钢丝圈设置在所述强化层的环内,两个所述钢丝圈对称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贴合所述强化层设置,所述缓冲层相对所述强化层远离所述内面层设置;胎侧,所述胎侧贴合设置在所述内面层的外侧;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设置在所述胎侧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为尼龙斜交帘纱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远离所述内面层的一侧设有两个轮圈线,两个所述轮圈线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钢丝环带,所述缓冲层的边缘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轮圈线截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环带每股钢丝由3根钢丝制成,角度为90度,表面附有钢丝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覆式钢丝结构摩托车轮胎,包括:内面层,所述内面层为环状;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为环状,所述强化层贴合所述内面层设置,所述强化层设置在所述内面层内侧,所述强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钢丝圈,两个所述钢丝圈设置在所述强化层的环内,两个所述钢丝圈对称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贴合所述强化层设置,所述缓冲层相对所述强化层远离所述内面层设置;胎侧,所述胎侧贴合设置在所述内面层的外侧;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设置在所述胎侧的一侧。其具有防刺扎、高耐磨、缓冲爆胎、易修补、轮胎变形小等功能。轮胎变形小等功能。轮胎变形小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华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5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