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梭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立体库中,通常采用穿梭车来实现货物的运输。传统的穿梭车包括车体和多组电器元件,车体包括横梁组件、前车体和后车体,前车体和后车体分别设置在横梁组件的两端,一部分电器元件设置在前车体上,另一部分电器元件设置在后车体上,设置在前车体上的电器元件与设置在后车体上的电器元件通过线缆连接,线缆从前车体横跨到后车体,线缆的走线较长,易与穿梭车其他零部件缠绕,导致穿梭车容易发生故障,影响穿梭车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避免线缆的自由下坠,穿梭车还包括用于将线缆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件,导致穿梭车的零件较多,组装较繁琐。
3.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穿梭车,以解决穿梭车零件多、组装繁琐以及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穿梭车,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不易发生故障。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穿梭车,所述穿梭车包括:
7.车体,包括横梁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组件的两端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以及
8.多组电器元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上。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底板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背板以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背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所述电器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背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的空间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和/或所述第一底板上。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底板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二背板以及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背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组件包括两组横梁,其中一组所述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板和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板和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另一组所述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板和另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板和另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穿梭车还包括:
13.减振机构,所述电器元件通过所述减振机构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穿梭车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15.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且分别伸出所对应
的所述第一侧板;
16.第一轮,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轮;
17.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轴转动。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背板相连接的安装板;
19.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以及齿轮组,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轴并排设置。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背板相连接。
21.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辅助行走组件,每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辅助行走组件。
22.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行走组件包括第二轴、第二轮以及轴承,所述第二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梭车,通过将多组电器元件均设置在第一车体上,能够避免连接不同电器元件之间的线缆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横跨,可以有效缩短线缆的走线长度,避免线缆与穿梭车其他零部件的缠绕,避免穿梭车发生故障,保证穿梭车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电器元件均设置在第一车体上,本实施例穿梭车无需再额外设置将线缆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件,有效减少穿梭车的零件数量,使得穿梭车的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机构与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记如下:
32.100

穿梭车;200

导轨;201

连接板;202

支撑板;203

导向板;
[0033]1‑
车体;11

第一车体;111

第一底板;112

第一背板;113

第一侧板;114

安装板;115

加强件;12

第二车体;121

第二底板;122

第二背板;123

第二侧板;13

横梁组件;131

第一横梁;132

第二横梁;
[0034]2‑
电器元件;
[0035]3‑
行走机构;31

第一轴;32

第一轮;33

驱动件;331

电机;332

齿轮组;34

辅助行走组件;341

第二轴;342

第二轮;343

轴承;
[0036]4‑
导向机构;41

支架;42

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自动化立体库中运动的穿梭车100,穿梭车100能够将货物运输到立体库的不同位置。如图1所示,穿梭车100包括车体1、行走机构3以及多组电器元件2,车体1用于承载货物,行走机构3设置在车体1上。电器元件2包括电源、控制器等,电源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电源还分别与行走机构3电连接,电源用于为控制器以及行走机构3供电,控制器用于控制行走机构3的启停,从而实现带动车体1的运动和停止,实现货物在不同位置间的传输。
[0042]
传统的车体1包括横梁组件13以及分别设置在横梁组件13的两端的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一部分电器元件2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另一部分电器元件2设置在第二车体12上,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的电器元件2与设置在第二车体12上的电器元件2通过线缆连接,线缆从第一车体11横跨到第二车体12,线缆的走线较长,易与穿梭车100其他零部件缠绕,导致穿梭车100容易发生故障,影响穿梭车100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避免线缆的自由下坠,穿梭车100还包括用于将线缆固定在车体1上的固定件,导致穿梭车100的零件较多,组装较繁琐。
[004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组电器元件2均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能够避免连接不同电器元件2之间的线缆在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之间的横跨,可以有效缩短线缆的走线长度,避免线缆与穿梭车100其他零部件的缠绕,避免穿梭车100发生故障,保证穿梭车100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电器元件2均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本实施例穿梭车100无需再额外设置将线缆固定在车体1上的固定件,有效减少穿梭车100的零件数量,使得穿梭车100的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0044]
现结合图1对第一车体1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车体11包括第一
底板1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背板112以及两个第一侧板113,两个第一侧板113设置在第一底板111的两侧,第一背板112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13相连接,电器元件2位于第一底板111、第一背板112以及第一侧板113形成的空间中,且设置在第一背板112和/或第一底板111上,第一底板111、第一背板112以及第一侧板113围设在电器元件2的外周,能够有效地对电器元件2进行防护,避免电器元件2与穿梭车100的其他零部件或者货物的磕碰或者缠绕。
[0045]
具体而言,第一底板111与第一背板112、第一底板111与第一侧板113、第一背板112与第一侧板11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通过螺钉固定能够实现第一底板111、第一背板112以及第一侧板113的快速更换,便于第一车体11的快速维修。通过焊接固定,能够实现第一底板111、第一背板112以及第一侧板113之间较稳定的固定连接,保证第一车体11较好的强度,防止第一车体11在长期运行中发生变形。
[0046]
穿梭车100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由于电器元件2为高精度设备,振动会导致电器元件2发生故障或者运行不精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穿梭车100还包括减振机构,电器元件2通过减振机构与第一底板111相连接,减振机构能够有效吸收振动,保证电器元件2的正常且精准的运行。具体而言,减振机构可以为弹簧或者橡胶垫。
[0047]
现结合图1对第二车体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二车体12包括第二底板12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二背板122以及两个第二侧板123,两个第二侧板123设置在第二底板121的两侧,第二背板122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123相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底板121与第二背板122、第二底板121与第二侧板123、第二背板122与第二侧板12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通过螺钉固定能够实现第二底板121、第二背板122以及第二侧板123的快速更换,便于第二车体12的维修。通过焊接固定,能够实现第二底板121、第二背板122以及第二侧板123之间较稳定的固定连接,保证第二车体12较好的强度,防止第二车体12在长期运行中发生变形。
[0048]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横梁组件13包括第一横梁131和第二横梁132,第一横梁13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背板112和一个第一侧板113相连接,第一横梁1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背板122和一个第二侧板123相连接;第二横梁13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背板112和另一个第一侧板113相连接,第二横梁13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背板122和另一个第二侧板123相连接,此种安装方式的车体1牢固可靠,不易发生变形,能够实现对货物较好的承载效果。
[0049]
现结合图1和图2对行走机构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行走机构3包括主动行走组件,主动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轴31、第一轮32以及驱动件33,第一轴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13转动连接且分别伸出所对应的第一侧板113,第一轴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轮32,驱动件33用于驱动第一轴31转动。当驱动件33工作时,第一轴31自转,第一轴31带动第一轮32转动,从而实现车体1的运动。
[0050]
为了实现第一轴31的自转,驱动件33与第一轴31同轴设置,将会导致车体1沿第一轴31的轴线方向尺寸过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第一车体11还包括与第一背板112相连接的安装板114,驱动件33包括电机331以及齿轮组332,电机331设置在安装板114上,齿轮组332的输入齿轮设置在电机331的输出轴上,齿轮组332的输出齿轮设置在第一轴31上,电机331与第一轴31并排设置,能够合理利用第一轴31平行方向上的空间,避免车体1沿第一轴31的轴线方向尺寸过大。具体而言,电机331可以为减速电机,能够保证第一轮32
转速适中,实现穿梭车100较稳定的传输。
[0051]
由于电机331较沉,电机331容易将安装板114从第一背板112上拽下,导致电机331的坠落,最终导致穿梭车100无法正常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车体11还包括加强件115,加强件115分别与安装板114和第一背板112相连接,通过额外设置加强件115,加强件115分别与安装板114以及第一背板112相连接,能够有效抵抗电机331的重力,能够避免电机331的坠落,保证穿梭车100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加强件115与安装板114之间、加强件115与第一背板112之间、安装板114与第一背板1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能够实现加强件115与安装板114的快速更换。
[0052]
为了实现穿梭车100较稳定的传输,行走机构3还包括辅助行走组件34,每个第二侧板123上均设置有辅助行走组件34,主动行走组件与辅助行走组件34能够共同对车体1进行支撑,保证穿梭车100较稳定的运输。
[0053]
现结合图1和图3对辅助行走组件3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辅助行走组件34包括第二轴341、第二轮342以及轴承343,第二轮342设置在第二轴341上,第二轴341通过轴承343与第二侧板123相连接,轴承343能够保证第二轮342较顺滑的转动,保证穿梭车100的正常运行。
[0054]
如图4所示,自动化立体库包括框架以及导轨200,导轨200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连接板201、支撑板202以及导向板203,连接板201与框架相连接,第一轮32以及第二轮342能够沿支撑板202滚动。
[0055]
为了防止穿梭车100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偏斜,车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导向机构4,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机构4包括支架41,支架41的一侧与车体1相连接,支架41的上端转动设置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导向轮42,导向板203插接在两个导向轮42之间,导向轮42能够沿导向板203滚动,导向轮42配合导向板203能够防止车体1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保证穿梭车100沿预定的方向运行。
[0056]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4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