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
背景技术:
2.内科手术后,很多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但长时间的卧床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病人只能在病床上解决大小便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的男用接尿装置结构简单,尿液容易翻洒出来,且需要整个放到床上使用,基于接尿装置具有较大的体积,增加了尿液弄脏床单和衣物的几率,并且需要医务人员或护理人员从旁辅助,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管道结构解决前述问题,如公开号为cn205031475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名称为“内科卧床男性病患接尿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接尿壶、壶提手、尿液容置腔、壶体观察窗、导尿管道、导尿旋接盖、螺纹伸缩管、接尿套筒、伸缩管连接口、手柄连接部、连接销轴及悬挂手柄;壶提手设在接尿壶上,尿液容置腔设在接尿壶内,壶体观察窗设在接尿壶上,导尿管道连接尿壶及导尿旋接盖,螺纹伸缩管连导尿旋接盖及伸缩管连接口,伸缩管连接口设在接尿套筒上,螺纹伸缩管的另一端通过伸缩管连接口与接尿套筒连接;手柄连接部设在接尿套筒上,悬挂手柄通过连接销轴与手柄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用于内科卧床男性病患的接尿护理,可由病患独自完成小便,且干净卫生、使用便捷、便于清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此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
3.1、没有专门收纳管道结构(即螺纹伸缩管)的地方,当不需要使用接尿装置时,螺纹伸缩管处于散乱状态,不便于收纳,容易将人绊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不能有效可靠的关闭尿壶的进尿口,可能在不小心绊倒尿壶的时候使尿液回流到管道结构中,进一步导致尿液洒出,另外,尿壶中的异味可能会随着管道结构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为导管结构提供了收纳条件,不仅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6.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尿壶、导尿管和接尿套筒,接尿套筒通过导尿管与尿壶导通连接;所述尿壶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尿液进出结构,所述导尿管的一端与尿液进出结构密封连接,导尿管的另一端于接尿套筒密封连接;尿壶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把握腔,尿壶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导尿管的嵌管槽,尿壶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接尿套筒的卡筒件。
8.优选的,所述尿液进出结构包括导尿开关和与尿壶导通连接的通尿罩体;通尿罩体的一端与尿壶密封连接,通尿罩体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体ⅰ;密封盖体ⅰ顶部设置有通尿口,导尿开关通过通尿口与密封盖体ⅰ密封连接;导尿管与导尿开关密封连接,并通过导尿开关与通尿罩体导通。
9.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体ⅰ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条ⅰ,密封盖体ⅰ通过连接条ⅰ与通尿罩
体的侧壁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导尿开关包括弹性软管、与导尿管密封连接的旋转调节管和与密封盖体ⅰ密封连接的固定管;旋转调节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固定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使旋转调节管和固定管同轴螺旋连接;弹性软管设置于旋转调节管和固定管内部,且弹性软管的一端与旋转调节管的管口密封连接,旋转调节管的管口具体是指连接有导尿管的位置;弹性软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管的管口密封连接,固定管的管口具体指连接密封盖体ⅰ的位置。
11.优选的,所述通尿罩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管件。
12.优选的,所述尿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嵌管槽,尿壶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嵌管槽。
13.优选的,所述接尿套筒包括设置有接尿口的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的接尿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体ⅱ。
14.优选的,所述套筒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握把。
15.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体ⅱ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条ⅱ,密封盖体ⅱ通过连接条ⅱ与套筒本体的侧壁活动连接。
16.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施例无需将尿壶放置于床上使用,可只需将接尿套筒移至床上使用,尿液可沿导尿管进入尿壶中,不仅可极大限度的避免尿液弄脏床单和衣物,并且可便于患者自行使用,减轻医务人员或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18.2)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管槽,为导尿管提供了专门的收纳条件,使接尿装置整体便于收纳,消除了容易将人绊倒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卡筒件来放置接尿套筒,不仅可避免接尿套筒中存在的少量尿液洒出,且实现了更好的管理接尿套筒,避免接尿套筒随意放置出现污染和被污染,同时还避免了缠绕的导尿管松动,进一步确保了导尿管缠绕的稳定性;
19.3)导尿开关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且操作简单,可快速的关闭尿壶的进尿口,避免尿液回流到导尿管中,有效可靠的防止尿液洒出,以及防止尿壶中的异味可能会随着管道结构溢出。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其中:
21.图1为本技术方案(导尿管非缠绕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方案(导尿管缠绕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方案(导尿管处于缠绕状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导尿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卡筒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尿壶;1.1、把握腔;1.2、嵌管槽;2、导尿管;3、接尿套筒;3.1、套筒本体;3.2、密封盖体ⅱ;3.3、握把;3.4、连接条ⅱ;4、尿液进出结构;4.1、导尿开关;4.1.1、弹性软管;4.1.2、旋转调节管;4.1.3、固定管;4.2、通尿罩体;4.3、密封盖体ⅰ;4.4、连接条ⅰ;5、卡筒件;6、卡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本的实施方案,包括尿壶1、导尿管2和接尿套筒3,接尿套筒3通过导尿管2与尿壶1导通连接;尿壶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尿液进出结构4,所述导尿管2的一端与尿液进出结构4密封连接,导尿管2的另一端于接尿套筒3密封连接;尿壶1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把握腔1.1,尿壶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导尿管2的嵌管槽1.2,尿壶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接尿套筒3的卡筒件5。
31.在实际情况下,本实施例无需将尿壶1放置于床上使用,可只需将接尿套筒3移至床上使用,尿液可沿导尿管2进入尿壶1中,不仅可极大限度的避免尿液弄脏床单和衣物,并且可便于患者自行使用,减轻医务人员或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把握腔1.1的设置,方便了移动尿壶1。当不需要使用接尿装置时,可将导尿管2缠绕于尿壶1上,嵌管槽1.2的设置,可确保导尿管2缠绕的稳定性,尿壶1底部设置嵌管槽1.2,可确保导尿管2处于缠绕状态时,尿壶1能平稳安放,将接尿套筒3放置于卡筒件5上,不仅可避免接尿套筒3中存在的少量尿液洒出,且实现了更好的管理接尿套筒3,避免接尿套筒3随意放置出现污染和被污染,同时还避免了缠绕的导尿管2松动,进一步确保了导尿管2缠绕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管槽1.2,为导尿管2提供了专门的收纳条件,使接尿装置整体便于收纳,消除了容易将人绊倒的安全隐患。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即实施例1中,尿液进出结构4包括导尿开关4.1和与尿壶1导通连接的通尿罩体4.2;通尿罩体4.2的一端与尿壶1密封连接,通尿罩体4.2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体ⅰ4.3;密封盖体ⅰ4.3顶部设置有通尿口,导尿开关4.1通过通尿口与密封盖体ⅰ4.3密封连接;导尿管2与导尿开关4.1密封连接,并通过导尿开关4.1与通尿罩体4.2导通。其中,通尿罩体4.2的设置是为了更加便于倒出尿液,具体的,由于在将尿液倒出尿壶1时,尿液很可能会沿尿壶1的外壁流动,造成尿壶1外壁污染,清理起来很是麻烦,比容易清理干净,最终造成病房内的其他物体污染,不利于患者康复,而通尿罩体4.2的设置,可在倒出尿液时有效避免尿液沿尿壶1的外壁流动。当需要接尿时,密封盖体ⅰ4.3与通尿罩体4.2弹性密封,打开导尿开关4.1,使导尿管2与通尿罩体4.2导通;完成接尿后,整理导尿管2,使导尿管2中的尿液全部流入尿壶1中,然后关闭导尿开关4.1;当需要倒尿时,可将密封盖体ⅰ4.3打开即可,操作简单且密封结构可靠。
3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体ⅰ4.3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条ⅰ4.4,密封盖体ⅰ4.3通过连接条ⅰ4.4与通尿罩体4.2的侧壁活动连接。此结构可防止在打开密封盖体ⅰ4.3期间和倒尿期间,由于手滑使密封盖体ⅰ4.3掉落。
35.进一步的,所述导尿开关4.1包括弹性软管4.1.1、与导尿管2密封连接的旋转调节管4.1.2和与密封盖体ⅰ4.3密封连接的固定管4.1.3;旋转调节管4.1.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固定管4.1.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使旋转调节管4.1.2
和固定管4.1.3同轴螺旋连接;弹性软管4.1.1设置于旋转调节管4.1.2和固定管4.1.3内部,且弹性软管4.1.1的一端与旋转调节管4.1.2的管口密封连接,弹性软管4.1.1的另一端与固定管4.1.3的管口密封连接。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转动旋转调节管4.1.2即可实现导尿开关4.1的开与关,具体的,若旋转调节管4.1.2顺时针旋转为关、逆时针旋转为开;当逆时针转动旋转调节管4.1.2时,弹性软管4.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旋转调节管4.1.2同步旋转,在此期间,弹性软管4.1.1发生扭曲,弹性软管4.1.1的内腔逐渐缩小,直到完全关闭,如此便实现了导尿开关4.1的关闭,可有效阻止尿液通过;当顺时针转动旋转调节管4.1.2时,弹性软管4.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旋转调节管4.1.2同步旋转,在此期间,基于弹性软管4.1.1的存在的弹性,其结构逐渐自动还原,内腔逐渐打开,如此便实现了导尿开关4.1的打开。导尿开关4.1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且操作简单,可快速的关闭尿壶1的进尿口,避免尿液回流到导尿管2中,有效可靠的防止尿液洒出,以及防止尿壶1中的异味可能会随着管道结构溢出。
36.进一步的,所述通尿罩体4.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管件6。卡管件6的设置,可在导尿管2缠绕期间改变导尿管2的延伸方向,使导尿管2紧贴通尿罩体4.2和尿壶1,在避免导尿管2过渡弯折的条件下,确保导尿管2稳定缠绕。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男性卧床接尿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即实施例1中,尿壶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嵌管槽1.2,尿壶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嵌管槽1.2。此结构不仅满足了导尿管2的长度要求,且可是导尿管2最终从尿壶1的下方穿过,为接尿套筒3的顺利放置了条件。
39.进一步的,接尿套筒3包括设置有接尿口的套筒本体3.1,套筒本体3.1的接尿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体ⅱ3.2。当需要接尿时,打开密封盖体ⅱ3.2,当不需接尿时,则关闭密封盖体ⅱ3.2,密封盖体ⅱ3.2的设置可防止套筒本体3.1中残余的尿液洒出,避免套筒本体3.1造成污染或被污染。
4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本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握把3.3,可有效避免手滑,更加方便了接尿套筒3的使用。
4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体ⅱ3.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条ⅱ3.4,密封盖体ⅱ3.2通过连接条ⅱ3.4与套筒本体3.1的侧壁活动连接。此结构可防止在打开密封盖体ⅱ3.2期间和接尿期间,由于手滑使密封盖体ⅱ3.2掉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