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又被称为“摇椅式电池”,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来回的迁移,从而完成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其优点为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轻质便携,在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电池的结构简单,主要是由正极片、负极片、隔离膜、电解液、封装外壳件等主要成分组成。其中正负极在电池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导着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优异程度。那么作为电池极片的极耳则起着连接电池外部和内部的桥梁的作用,它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其主要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耳使用铝材料,负极耳使用镍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电池极耳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定位装置,然后进行超声焊接,若定位不牢,势必会导致电池的连接不畅,导致电池部件的损坏。
3.现有技术方案中,实用新型专利cn107681101a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焊接设备及其焊接方法,通过工作台、机架、真空吸附装置以及执行机构组装的焊接设备,其结构较为简单,提高了极耳的焊接精度,以及生产效率,在降低废品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4.实用新型专利cn201610807263.2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极耳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通过滚压的方式将极耳压紧在汇流排上,即压即焊,使用激光将极耳与汇流排焊接,提高了极耳焊接的效率。同时,滚压装置直接压紧在极耳上,保证了极耳与汇流排最佳的贴合效果,使极耳与汇流排之间没有缝隙,保证了焊接的质量。
5.实用新型专利cn202010264864.x公开了一种方形电池极耳与盖板焊接装置及其
6.焊接方法,通过提供一种焊接过程中不需翻转电芯,只需翻转工装,即可依据电池集流结构设计不同,实现单束极耳与盖板集流结构的单面焊接或双束极耳与电池盖板集流结构的双面焊接,能够避免焊接过程中对电芯的二次伤害。
7.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56953.7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快锁装置及电池极耳焊接夹具,通过转动上压紧件在挡止位和脱离位切换就可以实现下压紧件对极耳的压紧和放松,操作比较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极耳定位装置,对极耳进行定位处理,同时也要保证各个极片和隔膜之间的贴合紧密。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耳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整体为方形,于所述定位夹具上开设有盛装槽,于定位夹具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开设有极耳引出口。
10.进一步地,于所述定位夹具侧边上对称开设有若干胶连孔,胶连孔整体为方形,胶连孔深度小于所述定位夹具长度或宽度的一半。
11.进一步地,沿所述极耳定位装置轴向水平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为长条状,减重槽两端为半圆弧形,所述减重槽长度小于所述极耳定位装置长度或宽度与两个胶连孔深度之差。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夹具长度为200

600mm,优选400mm,宽度为100

200mm,优选150mm,高度为10

50mm,优选25mm;所述极耳引出口长度为50

100mm,优选70mm。
13.进一步地,所述盛装槽长度为180

580mm,优选380mm,宽度为80

180mm,优选140mm深度为10

30mm,优选15mm。
14.进一步地,所述胶连孔长度为40

100mm,优选60mm深度为20

50mm,优选30mm。
15.进一步地,所述减重槽长度为20

50mm,优选30mm,半圆弧直径为10

30mm,优选20mm。
16.进一步地,所述减重槽深度不大于所述定位夹具与所述承装阴槽厚度差。
1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夹具包括上盖板以及下底座,所述上盖板与下底座结构相同。
18.进一步地,于所述上盖板以及所述下底座以两侧分别设置有合页和锁定装置,便于向所述极耳定位装置内设置极芯并及时调整极芯位置。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20.通过将极芯堆叠在极芯盛装槽内,定位简单方便,操作快捷;正负极耳引出口能够保证极耳定位准确,连接可靠,便于超声焊接,且极耳和极耳的对中也十分可靠;胶连孔在用胶带连接时方便可靠,同时胶连孔与胶连孔之间的距离均一,减小了外界变量的对电池的影响,也能保证一定的美观程度;减重槽减小装置的质量,质量轻,便有操作人员的提拉,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也便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21.特别地,极芯和极芯之间不需要用真空吸附来增加其贴合性,直接采用上下装置连接,运用上盖的自重就可以保证其贴合性,操作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22.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23.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极耳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

极耳引出口,2

盛装槽,3

胶连孔,4

减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示出。一种极耳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夹具,
定位夹具整体为方形,于定位夹具上开设有盛装槽2,于定位夹具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开设有极耳引出口1,极耳引出口1包括正极耳引出口1和负极耳引出口1。于定位夹具侧边上对称开设有若干胶连孔3,胶连孔3整体为方形,胶连孔3深度小于定位夹具长度或宽度的一半。沿极耳定位装置轴向水平设置有减重槽4,减重槽4为长条状,减重槽4两端为半圆弧形,减重槽4长度小于极耳定位装置长度或宽度与两个胶连孔3深度之差。
27.定位夹具长度为200

600mm,优选400mm,宽度为100

200mm,优选150mm,高度为10

50mm,优选25mm;极耳引出口1长度为50

100mm,优选70mm。盛装槽2长度为180

580mm,优选380mm,宽度为80

180mm,优选140mm深度为10

30mm,优选15mm。胶连孔3长度为40

100mm,优选60mm深度为20

50mm,优选30mm。减重槽4长度为20

50mm,优选30mm,半圆弧直径为10

30mm,优选20mm。
28.减重槽4深度不大于定位夹具与承装阴槽厚度差。定位夹具包括上盖板以及下底座,上盖板与下底座结构相同。于上盖板以及下底座以两侧分别设置有合页和锁定装置,便于向极耳定位装置内设置极芯并及时调整极芯位置。
29.通过将极芯堆叠在极芯盛装槽内,定位简单方便,操作快捷;正负极耳引出口1能够保证极耳定位准确,连接可靠,便于超声焊接,且极耳和极耳的对中也十分可靠;胶连孔3在用胶带连接时方便可靠,同时胶连孔3与胶连孔3之间的距离均一,减小了外界变量的对电池的影响,也能保证一定的美观程度;减重槽4减小装置的质量,质量轻,便有操作人员的提拉,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也便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30.特别地,极芯和极芯之间不需要用真空吸附来增加其贴合性,直接采用上下装置连接,运用上盖的自重就可以保证其贴合性,操作简单可靠。
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3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