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3



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


背景技术:

2.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措施;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选择一个合适型号(即厚度)的高交联聚乙烯垫片对于膝关节屈伸间隙平衡、关节线高度合适、关节活动度良好等意义重大,是术后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疼痛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目前,常通过反复更换不同型号垫片试体进行垫片型号测试的过程,费时费力,且需消毒各种型号垫片试体备用,消毒及供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通过反复更换不同型号垫片试体进行垫片型号测试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包括:
5.试体底座,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
6.试体上壳扣设于所述试体底座;
7.第一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试体上壳抵接;
8.第二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试体上壳抵接;
9.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所述第二顶升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相对所述试体底座运动,以调节所述试体上壳与所述试体底座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试体上壳与所述试体底座调节到指定位置后能够相互锁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试体底座具有开口朝上的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的内部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试体上壳扣设于所述试体底座的开口。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具有筒结构或槽结构;
12.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关于所述试体底座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
14.第一顶升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且所述第一顶升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试体上壳的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面连接;
15.第一顶升丝杠,至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套筒的内部并与所述所述第一顶升套筒螺纹连接。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
17.第二顶升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且所述第二顶升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试体上壳的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面连接;
18.第二顶升丝杠,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套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顶升套筒的内壁面螺纹连接。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结构的部分侧壁向所述槽体结构的内部弯折形成缺口部,所述缺口部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垂直设置有连接轴;
20.所述缺口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22.滚轮,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且所述滚轮能够以所述连接轴为枢转中心进行自转;所述滚轮的侧壁面以及与所述侧壁面连接的位置形成有轮齿;所述滚轮设置有计数构件;
23.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蜗杆和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轴部以及沿所述第一轴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齿部;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与所述滚轮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一蜗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顶升丝杠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有第一压力检测构件;
24.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蜗杆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轴部以及沿所述第二轴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二齿部;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与所述滚轮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二蜗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二顶升丝杠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有第二压力检测构件。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侧壁设置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滚轮转过的角度。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杆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二蜗杆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丝杠和所述第二顶升丝杠均为自锁丝杠。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9.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包括:试体底座、试体上壳、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试体上壳扣设在试体底座上,试体底座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间隔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设置于试体底座并同时与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顶升机构与第二顶升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一顶升机构为例,第一顶升机构的一端具体为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与试体底座相连接,第一顶升机构的另一端具体为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与试体上壳的面对容纳空间的一侧壁面连接,通过调节传动构件能够使得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相对底端能够上升或下降,以调节第一顶升机构的整体高度,从而调节试体上壳与试体底座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整体的厚度(也可以说是高度)。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相较于现有的试体/试模,至少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旋钮进行厚度调节的,一次安装即可获得膝关节置换术所需的最佳垫片型号,避免了术中反复更换垫片试体,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无需消毒各种型号垫片试体备用,降低了消毒及供应成本。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试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俯视图;
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0037]1‑
试体上壳,2

试体底座,3

滚轮,4

第一蜗杆,5

第一顶升套筒,6

第一顶升丝杠,7

第一传动件,8

第一固定部,9

第二蜗杆,10

第二顶升套筒,11

第二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9]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40]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
[0044]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包括试体底座2、试体上壳1、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试体上壳1扣设在试体底座2上,试体底座2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间隔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设置于试体底座2并同时与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顶升机构与第二顶升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一顶升机构为例,第一顶升机构的一端具体为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与试体底座2相连接,第一顶升机构的另一端具体为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与试体上壳1的面对容纳空间的一侧壁面连接,通过调节传动构件能
够使得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相对底端能够上升或下降,以调节第一顶升机构的整体高度,从而调节试体上壳1与试体底座2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整体的厚度(也可以说是高度)。
[004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试体底座2具有开口朝上的槽体结构,槽体结构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试体上壳1扣设于试体底座2的开口。
[0046]
在该实施例中,试体底座2具有槽体结构,且槽体结构的开口朝上,试体上壳1扣设在槽体结构的开口并遮盖住槽体结构的开口,槽体结构的内部空间即形成容纳空间。
[0047]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容纳空间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均具有筒结构或槽结构;
[0048]
第一固定部8与第二固定部11关于试体底座2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0049]
在该实施例中,标记试体底座2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图2中虚线l,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关于虚线l对称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呈槽体状或筒状,且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的内壁面光滑,第一固定部8和第二固定部11分别用于安置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
[0050]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
[0051]
第一顶升套筒5,设置于第一固定部8内,且第一顶升套筒5的一端与试体上壳1的面对容纳空间的一侧面连接;
[0052]
第一顶升丝杠6,至少部设置于第一顶升套筒5的内部并与第一顶升套筒5螺纹连接。
[0053]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顶升套筒5设置在第一固定部8内,第一顶升套筒5的外壁面光滑,或者第一顶升套筒5的外壁面与第一固定部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两者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或者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0054]
第一顶升套筒5具有筒结构,并且第一顶升套筒5的内壁面形成有内螺纹,第一顶升丝杠6的表面形成有与第一顶升套筒5的内壁面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以实现第一顶升丝杠6与第一顶升套筒5螺纹连接,当第一顶升丝杠6在原地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时,第一顶升套筒5能够实现相对第一顶升丝杠6上升或下降;
[0055]
进一步地,第一顶升套筒5的顶端与试体上壳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第一顶升套筒5相对第一顶升丝杠6升降时,试体上壳1能够随第一顶升套筒5同步运动。
[0056]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
[0057]
第二顶升套筒10,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1内,且第二顶升套筒10的一端与试体上壳1的面对容纳空间的一侧面连接;
[0058]
第二顶升丝杠,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顶升套筒10的内部并与第二顶升套筒10的内壁面螺纹连接。
[0059]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顶升机构的各部分结构的结构和连接、设置方式与第一顶升机构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必过多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顶升机构与第一顶升机构同步运动,能够保证两者的升降高度相同,从而能够确保本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整体厚度变化均匀,调节精度显著提高。
[0060]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槽体结构的部分侧壁向槽体结构的内部弯折
形成缺口部,缺口部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垂直设置有连接轴;
[0061]
缺口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62]
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和图2中所示状态下,试体底座2的槽体结构的朝向操作人员的位置向槽体结构的内部凹陷形成缺口部,缺口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缺口部的底部为安装底板,安装底板垂直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竖直向上延伸,连接轴用于安装下述的滚轮3。
[0063]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
[0064]
滚轮3,设置于连接轴,且滚轮3能够以连接轴为枢转中心进行自转;滚轮3的侧壁面以及与侧壁面连接的位置形成有轮齿;滚轮3设置有计数构件;
[0065]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蜗杆4和第一传动件7;第一传动件7包括第一轴部以及沿第一轴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齿部;第一蜗杆4的一端与滚轮3的轮齿啮合,第一蜗杆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一齿部啮合,第一轴部与第一顶升丝杠6连接;第一传动件7连接有第一压力检测构件(图中未示出);
[0066]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蜗杆9和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轴部以及沿第二轴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二齿部;第二蜗杆9的一端与滚轮3的轮齿啮合,第二蜗杆9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二齿部啮合,第二轴部与第二顶升丝杠连接;
[0067]
第二传动件连接有第二压力检测构件(图中未示出)。
[0068]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3设置于连接轴,具体地,连接轴可视为滚轮3的中心轴,滚轮3以连接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滚轮3的侧壁面与底壁面呈自然过渡状,并且滚轮3的至少侧壁面与底壁面的自然过渡的部分形成有轮齿;
[0069]
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关于图2中虚线l对称设置,以第一传动组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蜗杆4和第一传动件7,第一蜗杆4的至少靠近两端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齿,第一蜗杆4的一端与滚轮3的轮齿相啮合,第一蜗杆4的杆部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一蜗杆4的远离滚轮3的一端用于与第一传动件7传动连接;
[0070]
具体地,第一传动件7包括第一齿部以及设置于第一齿部的第一轴部,第一蜗杆4的远离滚轮3的一端与第一齿部相啮合,第一轴部的延伸方向为数值向上,当拨动滚轮3时滚轮3带动第一蜗杆4发生转动,而第一蜗杆4带动第一齿部发生传动,使得第一轴部以自身轴线为枢转中心进行自转;
[0071]
进一步地,第一轴部与第一顶升丝杠6的底端连接,使得第一轴部旋转时第一顶升丝杠6随第一轴部同步转动,进而第一顶升套筒5带动试体上壳1发生上升或下降。
[0072]
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与第一传动组件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伞齿轮,当然,并不仅限于此。
[0073]
优选地,滚轮3设置有计数构件,用于记录滚轮3转动相应圈数后滚轮3发生啮合的轮齿的数量,以此可以判断试体上壳1相对试体底座2撑开的距离,用于医生在术中进行垫片型号的判断。
[0074]
更优选地,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各自连接有一个压力检测构件,压力检测构件可以为压力传感器,以第一传动件7与第一压力检测构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压力检测构
件的检测探头部分设置于第一传动件7,用于检测第一传动件7受到的第一蜗杆4、第一传动丝杠6对其施加的压力,第一压力检测构件的检测探头部分与带有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位于本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外部,方便医生读取结果,第二压力检测构件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相同,通过比对两压力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能够判断本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的压力分布情况,医生即可根据显示屏显示的两侧髁间压力判断间隙平衡效果。
[007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滚轮3的侧壁设置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滚轮3转过的角度。
[0076]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3的侧壁面设置标记刻度,用于记录拨动滚轮3时滚轮3转过的角度,便于操作人员记录和调节精度。
[0077]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蜗杆4所在直线与第二蜗杆9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0078]
优选地,第一顶升丝杠6和第二顶升丝杠均为自锁丝杠。
[0079]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蜗杆4所在直线与第二蜗杆9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有助于提高在本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试体上壳1的上将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第一顶升丝杠6和第二顶升丝杠为自锁丝杠,以此实现当试体上壳1与试体底座2调节到指定位置后试体上壳1能够与试体底座2锁定在当前位置和当前状态,从而避免试体上壳1由于受到挤压或自身重力等因素出现下降,影响调节结果准确性。优选地,丝杠螺距为1mm,能够保证在不拨动滚轮3时,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均处于自锁状态,无法将压力等外力作用转化为逆向扭矩传递,从而确保版本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的厚度调节仅能够通过调节滚轮3才能够实现。
[0080]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膝关节置换垫片试体相较于现有的试体/试模,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0081]
(1)通过旋钮进行厚度调节的,一次安装即可获得膝关节置换术所需的最佳垫片型号,避免了术中反复更换垫片试体,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
[0082]
(2)无需消毒各种型号垫片试体备用,降低了消毒及供应成本。
[008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1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