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3.但是,现有的部分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对患者的下肢护理按摩都比较单一,使患者只能对局部进行护理按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现有的部分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辅助按摩,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其舒适程度差,同时也给了医护人员许多压力,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部分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对患者的下肢护理按摩都比较单一,使患者只能对局部进行护理按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现有的部分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辅助按摩,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其舒适程度差,同时也给了医护人员许多压力,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壳体、卡扣和电源口,所述壳体的左侧上端均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源口;
7.所述电源口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头,所述壳体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入口,所述入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左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合页,且合页均呈平行状排列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均设有神经按摩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的下端均活动安装有按摩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摩柱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减震结构,且减震结构均呈等距分布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结构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围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固
定连接有推杆。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改进的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对患者的下肢护理按摩都比较单一,使患者只能对局部进行护理按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现有的部分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辅助按摩,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其舒适程度差,同时也给了医护人员许多压力,不利于实际使用。
14.1、通过设置有神经按摩结构和按摩柱,在本装置进行使用时,患者通过打开卡扣使得壳体打开,然后将双脚放入装置内,通过装置的启动,使得神经按摩结构开启进行运行,从而使得神经按摩结构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全方位的神经按摩,患者脚步各个部位都能够受到神经按摩结构的按摩,通过神经按摩结构的底部设有按摩柱,使得患者的脚底也能够得到护理按摩,按摩比较全面,使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有利于实际使用。
15.2、通过设置控制器和减震结构,在患者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按摩时,可以通过启动开关开启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上的控制按钮进行设置调整,通过控制按钮的调整然后使得装置进行运行,患者可以通过此操作自行进行按摩,从而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按摩,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装置的底部设有减震结构,使患者在使用时能够更加的舒适,按摩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有利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壳体;2、卡扣;3、电源口;4、电源线;5、插头;6、入口;7、启动开关;8、控制器;9、控制按钮;10、显示屏;11、合页;12、神经按摩结构;13、按摩柱;14、连接杆;15、固定块;16、减震结构;17、伸缩杆;18、弹簧;19、连接块;20、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
‑
3所示,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壳体1、卡扣2和电源口3,壳体1的左侧上端均固定安装有卡扣2,壳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源口3;
24.电源口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4,电源线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头5,壳体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入口6,入口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启动开关7,启动开关7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8,控制器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9,控制按钮9,左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0。
25.其中,壳体1内部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合页11,且合页11均呈平行状排列设置;
26.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患者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按摩时,通过打开卡扣2从而开启壳体1,然后壳体1通过合页11的活动从两边打开,打开后患者再将双腿放入其中
进行使用。
27.其中,壳体1的内部均设有神经按摩结构12,壳体1内部的下端均活动安装有按摩柱13;
28.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8的控制使得神经按摩结构12和按摩柱13进行运行,从而使神经按摩结构12和按摩柱13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按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9.其中,按摩柱13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5;
30.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8的控制使得装置内部的固定块15进行运行,通过固定块15的运行使得连接杆14带动按摩柱13进行运行,从而使按摩柱13对患者足底进行按摩。
31.其中,固定块15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减震结构16,且减震结构16均呈等距分布设置;
32.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固定块15的下端设有减震结构16,使患者在进行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减震结构16的作用,使患者更加的舒适。
33.其中,减震结构1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外围设有弹簧18,伸缩杆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杆20;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在患者进行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减震结构16的作用,使得伸缩杆17进行伸缩,然后通过弹簧18将外力化解,使患者按摩起来更加舒适,有利于实际使用。
35.工作原理:本使用新型为一种神经康复用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在使用本装置时,先将装置上的插头5插入电源进行通电,当装置进行通电后,然后将卡扣2进行打开,从而使得壳体1通过合页11进行开启,然后将患者的腿部放入装置内,然后再将壳体1进行关闭,通过启动开关7的启动,使得装置开始运行从而使控制器8进行启动,然后通过控制按钮9的设置调整,使得装置进行运行,通过控制器8的控制使得装置内部的神经按摩结构12和按摩柱13进行启动,当神经按摩结构12和按摩柱13进行启动后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全方位的按摩护理,患者脚步各个部位都能够受到神经按摩结构12的按摩,通过神经按摩结构12的底部设有按摩柱13,使得患者的脚底也能够得到护理按摩,按摩比较全面,使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通过设有减震结构,使得患者在按摩时更加的舒适,有利于实际使用。
36.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
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