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辊筒电镀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印辊筒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使用的凹印辊筒的加工过程中涉及表面镀镍、表面镀铜以及表面镀铬的工序,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279711u公开了一种空心凹印滚筒的电镀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导电杆与导电头的接触面传递电流,在导电杆带动导电头旋转时,也采用该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传递力矩,使导电杆的整体使用率低,并且导电杆与导电头之间存在相互打滑的现象,使导电杆与导电头的接触面容易磨损并产生间隙,即影响电流传递效果,又影响力矩传递的效果;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529094u、cn210529093u、cn210314539u、cn210314538u均公开了导电杆和导电头之间采用键连接以传递转动力矩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但这四种方案的部件多、结构复杂,使得电流传递路径的电阻大,能耗高,并且,由于凹印辊筒转动时所需的力矩较大,键需要很高的强度,导致键的选材范围小,成本高,长期使用时,键及键槽也容易出现磨损,产生间隙,在启动和停止时,会产生较大的撞击,也会影响电流的传递效果。
3.亟需一种导电杆使用率高、电流传递路径和力矩传递路径分开,导电杆和导电头的锁紧程度好,能够避免导电杆和导电头相对转动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导电杆使用率高、电流传递路径和力矩传递路径分开,导电杆和导电头的锁紧程度好,能够避免导电杆和导电头相对转动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凹印辊筒电镀装置,包括:
6.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为空心铜杆,所述导电杆的右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导电杆右端部的外壁上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大径小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小径;
7.导电头,所述导电头具有圆盘部和圆柱部,所述圆盘部位于所述圆柱部的右侧并与所述圆柱部一体成型,所述圆盘部的中部设有连接头,所述圆盘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通孔,所述圆柱部插入所述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导电杆螺纹连接;
8.第一止动圈,所述第一止动圈套设在所述导电杆的右端部,所述第一止动圈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导电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止动圈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通孔并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外侧;
9.第二止动圈,所述第二止动圈套设在所述导电杆的右端部,所述第二止动圈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导电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止动圈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
的第二螺纹孔;
10.第一绝缘密封套,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套设在所述导电杆、所述第一止动圈、所述第二止动圈及所述圆盘部的外壁上;
11.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12.所述导电头、所述第一止动圈、所述第二止动圈、所述导电杆的轴心线相重合;
13.在所述导电头拧紧在所述导电杆上时,所述导电头通过螺丝、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止动圈上,使所述导电头和所述第一止动圈相邻的端面相互贴合并抵紧;所述第一止动圈通过螺丝、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止动圈上,使所述第一止动圈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二止动圈的右端面相互贴合并抵紧。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圈的左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成的空腔内设有外挡圈,所述外挡圈的左右端面分别抵紧所述第一止动圈、所述第二止动圈、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以防止这三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挡圈由三段结构相同的主体部分组成。
16.优选地,所述导电杆右端部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环状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并连接这两个外螺纹,所述第一止动圈的右端部的内壁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止动圈的右端面围成的空腔内设有内挡圈,所述内挡圈的左右端面分别抵紧所述第一止动圈、所述第二止动圈、所述导电杆,以防止这三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挡圈由两段结构相同的主体部分组成。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为通孔。
19.优选地,所述导电杆内设置有用于隔断其内部空腔的堵头,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内螺纹的左侧,所述堵头与所述导电杆的内壁紧配合。
20.优选地,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沿所述导电杆轴向延伸的第二绝缘密封套,所述第二绝缘密封套位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左侧,所述第二绝缘密封套的右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的左端部的内壁和所述导电杆的外壁之间。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的左端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密封圈的第六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防止电镀液与所述导电杆相接触。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套和/或所述导电头靠近凹印辊筒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密封圈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防止电镀液与所述导电头相接触。
2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包括:导电杆、导电头、第一止动圈、第二止动圈、第一绝缘密封套,通过在导电杆的右端部设置内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使第一外螺纹的大径小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小径,将导电头的圆柱部插入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内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将第一止动圈套设在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第一外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将第二止动圈套设在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能够将导电头和第一止动圈、第二止动圈分别拧紧在导电杆上;通过在导电头的圆盘部
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第一止动圈上对应设置第一螺纹孔,能够通过螺丝、第一连接孔、第一螺纹孔的配合将导电头固定在第一止动圈上;通过在第一止动圈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在第二止动圈上对应设置第二螺纹孔,能够通过螺丝、第二连接孔、第二螺纹孔的配合将第一止动圈固定在第二止动圈上;通过使第二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旋向相同,使第二外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实现了导电杆和导电头的锁紧程度好,能够避免导电杆和导电头相对转动的技术效果,该装置导电杆使用率高,电流传递路径和力矩传递路径分开,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导电头的示意图。
27.图3是图2的右视示意图。
28.图4是图1中导电杆的示意图。
29.图5是图1中第一止动圈的示意图。
30.图6是图5的右视示意图。
31.图7是图1中第二止动圈的示意图。
32.图8是图7的右视示意图。
33.图9是图1中第一绝缘密封套的示意图。
34.图10是图1中外挡圈的示意图。
35.图11是图10的右视示意图。
36.图12是图1中内挡圈的示意图。
37.图13是图12的右视示意图。
38.其中:10.导电杆;11.内螺纹;12.第一外螺纹;13.第二外螺纹;14.第三凹槽;15.堵头;20.导电头;21.圆盘部;211.第一连接孔;22.圆柱部;23.连接头;231.铜瓦;232.铜瓦定位柱;30.第一止动圈;31.第一螺纹孔;32.第二连接孔;33.第一凹槽;34.第四凹槽;40.第二止动圈;41.第二螺纹孔;50.第一绝缘密封套;51.第二凹槽;52.第六凹槽;53.第七凹槽;60.外挡圈;70.内挡圈;80.第二绝缘密封套;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93.凹印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40.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
41.如图1

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包括:导电杆10、导电头20、第一止动圈30、第二止动圈40、第一密封绝缘套50,其中,导电杆10为空心铜杆,导电杆10的右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导电杆10右端部的外壁上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外螺纹12和第二外螺纹13,第一外螺纹12的大径小于第二外螺纹13的小径;导电头20的材质为铜,导电头20具有圆盘部21和圆柱部22,圆盘部21位于圆柱部22的右侧并与圆柱部22一体成型,
圆盘部21的中部设有连接头23,连接头23用于在夹持凹印辊筒93时对凹印辊筒93进行中心定位,防止凹印辊筒93在夹持时偏心,在本实施例中,凹印辊筒93为不带轴的空心凹印辊筒,连接头23包括铜瓦231和铜瓦定位柱232,铜瓦231抵紧在凹印辊筒93侧壁的开口内,铜瓦231与凹印辊筒93保持同心,铜瓦定位柱232从中部贯穿铜瓦231后可拆卸地固定在圆盘部21的中心处,使铜瓦231与导电头20保持同心,圆盘部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1,第一连接孔211为通孔,圆柱部22插入导电杆10的右端部并通过内螺纹11与导电杆10螺纹连接;第一止动圈30套设在导电杆10的右端部,第一止动圈30通过第一外螺纹12与导电杆10螺纹连接,第一止动圈3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31和第二连接孔32,第一螺纹孔31与第一连接孔211均有八个,且相对应的设置,第二连接孔32为通孔并位于第一螺纹孔31的外侧;第二止动圈40套设在导电杆10的右端部,第二止动圈40通过第二外螺纹13与导电杆10螺纹连接,第二止动圈40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32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41,所述相对应指位置对应,第二螺纹孔41有十二个,第二连接孔32有六个,便于对位时的角度调整;第一绝缘密封套50套设在导电杆10、第一止动圈30、第二止动圈40及圆盘部21的外壁上;第二外螺纹13与内螺纹11的旋向相同,均为右旋螺纹,第一外螺纹12为左旋螺纹,第二外螺纹13与第一外螺纹12的旋向相反;导电头20、第一止动圈30、第二止动圈40、导电杆10的轴心线相重合;在导电头20拧紧在导电杆10上时,导电头20通过螺丝、第一连接孔211、第一螺纹孔31的配合固定在第一止动圈30上,使导电头20和第一止动圈30在径向方向上拉紧,使导电头20和第一止动圈30相邻的端面相互贴合并抵紧;第一止动圈30通过螺丝、第二连接孔32、第二螺纹孔41的配合固定在第二止动圈40上,使第一止动圈30和第二止动圈40在径向方向上拉紧,使第一止动圈30的左端面与第二止动圈40的右端面相互贴合并抵紧。
42.如图1、图5、图6、图9所示,第一止动圈30的左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3,第一凹槽33为环状凹槽,第一绝缘密封套50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凹槽3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51,第一凹槽33和第二凹槽51围成的空腔内设有外挡圈60,外挡圈60的左右端面分别抵紧第一止动圈30、第二止动圈40、第一绝缘密封套50,以防止这三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拆装,外挡圈60由三段结构相同的主体部分组成。
43.如图1、图4至图8所示,导电杆10右端部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三凹槽14,第三凹槽14为环状凹槽,第三凹槽14位于第一外螺纹12和第二外螺纹13之间,并连接这两个外螺纹,第一止动圈30的右端部的内壁设有第四凹槽34,第三凹槽14、第四凹槽34、第二止动圈40的右端面围成的空腔内设有内挡圈70,内挡圈70的左右端面分别抵紧第一止动圈30、第二止动圈40、导电杆10,以防止这三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拆装,内挡圈70由两段结构相同的主体部分组成。
4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31和第二螺纹孔41均为通孔,既起到固定螺丝的作用,又起到拆卸时顶丝孔的作用。
45.如图1所示,导电杆10内设置有用于隔断其内部空腔的堵头15,堵头15位于内螺纹11的左侧,堵头15与导电杆10的内壁紧配合,所述紧配合是指堵头15的外径大于导电杆10内孔的孔径0.005

0.015mm。
46.在本实例中,导电杆10的外表面套设有沿导电杆10轴向延伸的第二绝缘密封套80,第二绝缘密封套80位于第二外螺纹13的左侧,第二绝缘密封套80的右端部位于第一绝缘密封套50的左端部的内壁和导电杆10的外壁之间,第一绝缘密封套50的左端部的内壁上
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密封圈91的第六凹槽52,第一密封圈91用于防止电镀液与导电杆10相接触,第一密封圈91为o型圈。
47.第一绝缘密封套50和导电头20靠近凹印辊筒93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密封圈92的第七凹槽53,第二密封圈92用于防止电镀液与导电头20相接触。
4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印辊筒电镀装置,通过在导电杆的右端部设置内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使第一外螺纹的大径小于第二外螺纹的小径,将导电头的圆柱部插入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内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将第一止动圈套设在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第一外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将第二止动圈套设在导电杆的右端部并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导电杆螺纹连接,能够将导电头和第一止动圈、第二止动圈分别拧紧在导电杆上;通过在导电头的圆盘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第一止动圈上对应设置第一螺纹孔,能够通过螺丝、第一连接孔、第一螺纹孔的配合将导电头固定在第一止动圈上;通过在第一止动圈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在第二止动圈上对应设置第二螺纹孔,能够通过螺丝、第二连接孔、第二螺纹孔的配合将第一止动圈固定在第二止动圈上;通过使第二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旋向相同,使第二外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实现了导电杆和导电头的锁紧程度好,能够避免导电杆和导电头相对转动的技术效果,该装置导电杆使用率高,电流传递路径和力矩传递路径分开,安全性好。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5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000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