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辅助装置,涉及安装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电缆是电力电缆的一种,是指用于传输1kv

1000kv之间的电力电缆,多应用于电力传输和分配,高压线塔分直线塔和耐张塔,呈梯形,三角形等塔状建筑物,高度通常为25

40米,为钢架结构,多建设在野外的发电厂、配电站附近,它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设施,能架空电线并起保护,支撑作用,电力铁塔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及质量检测是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高压电缆在电塔上安装时,通常再用拖曳的方式在辅助装置上进行移动,使电缆与地面水平,将电缆架空,在辅助装置上的拖动时,电缆会与辅助装置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导致电缆外表皮出现磨损,对电缆的质量造成影响;
4.2、电缆辅助装置在电塔上固定时采用螺栓直接固定的方式,螺栓直接固定的方式导致电缆辅助装置的拆卸以及维修变得困难,不利于后续电缆的检修以及辅助装置的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滑动送线的功能,解决拖曳送线造成电缆外表皮磨损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拆卸维修困难的问题,以达到方便拆卸维修以及更换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内部以及右表面活动安装有送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挂接装置,所述挂接装置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下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
8.所述送线装置包括有主动装置,所述主动装置活动安装于支撑装置内部下端,所述主动装置右侧上端啮合有从动装置。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前表面贯穿开设有电缆通孔,所述支撑架右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水盖。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动装置包括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活动安装于电缆通孔内部下端左右两侧,所述主动转轴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主动传输轮,所述主动转轴右侧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右表面偏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活动安装与电缆通孔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从动转轴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从动传输轮,所述从动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挂接装置包括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连接块上表面左端活动安装有活动锁扣,所述活动锁扣上端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部上端活动套接有固定锁扣。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挂接环,所述挂接环下端活动套接于固定锁扣上端,所述挂接环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角铁,所述固定角铁竖板表面开设有固定螺纹孔。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内部螺纹套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下端两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条。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该实用新型增加送线装置,电缆安装时穿过主动传输轮与从动传输轮之间的专留缝隙,之后转动把手,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转轴带动主动传输轮转动,同时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转轴带动从动传输轮向与主动传输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中间的电缆移动完成同步送线,避免电缆与辅助装置之间产生滑动摩擦,保证电缆外表皮不被磨损,增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该实用新型增加挂接装置以及限位装置,活动锁扣向内摆动,使得挂接环进入固定锁扣,之后通过螺纹套筒将活动锁扣与固定锁扣之间固定,同时拧动转动套筒,使得转动套筒带动限位螺栓向下运动,限位螺栓在限位条的作用下只上下运动,不会发生转动,并使限位螺栓插入支撑架上端的孔中,保证挂接后整个支撑装置不会发生转动,同时通过挂接装置使得辅助装置拆卸更加方便,也方便后续辅助装置的维修以及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挂接装置、固定装置以及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限位条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装置;11、支撑架;12、电缆通孔;13、防水盖;
23.2、送线装置;21、主动装置;22、从动装置;211、主动齿轮;212、把手;213、主动传输轮;214、主动转轴;221、从动齿轮;222、从动传输轮;223、从动转轴;
24.3、固定装置;31、固定角铁;32、连接板;33、固定螺纹孔;34、挂接环;
25.4、挂接装置;41、连接块;42、活动锁扣;43、螺纹套筒;44、固定锁扣;
26.5、限位装置;51、限位螺栓;52、转动套筒;53、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支撑装置1内部以及右表面活动安装有送线装置2,支撑装置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挂接
装置4,挂接装置4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下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5。
3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用于线缆的支撑,送线装置2负责电缆的传输,固定装置3用于辅助装置与电塔的连接,挂接装置4用于支撑装置1与固定装置3的连接,限位装置5防止支撑装置1转动。
31.如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装置1包括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前表面贯穿开设有电缆通孔12,支撑架11右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水盖13,电缆通孔12内部穿过电缆,防水盖13负责右表面部分送线装置 2的防水。
32.实施例2
33.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送线装置2包括有主动装置21,主动装置21活动安装于支撑装置1 内部下端,主动装置21右侧上端啮合有从动装置22,主动装置21包括有主动转轴214,主动转轴214活动安装于电缆通孔12内部下端左右两侧,主动转轴214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主动传输轮213,主动转轴214右侧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211,主动齿轮211右表面偏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212,从动装置22包括有从动转轴223,从动转轴223活动安装与电缆通孔12内部上端左右两侧,从动转轴223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从动传输轮222,从动转轴223右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21,电缆安装时穿过主动传输轮213与从动传输轮222之间的专留缝隙,之后转动把手212,带动主动齿轮211转动,主动齿轮211通过主动转轴214带动主动传输轮213转动,同时主动齿轮211 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21的转动,从动齿轮221通过从动转轴223带动从动传输轮222向与主动传输轮213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中间的电缆移动完成同步送线,避免电缆与辅助装置之间产生滑动摩擦,保证电缆外表皮不被磨损。
34.实施例3
35.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固定装置3包括有挂接环34,挂接环34下端活动套接于固定锁扣 44上端,挂接环34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角铁31,固定角铁31竖板表面开设有固定螺纹孔33,挂接装置4包括有连接块41,连接块4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1上表面中间位置,连接块41上表面左端活动安装有活动锁扣42,活动锁扣42上端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套筒43,螺纹套筒43内部上端活动套接有固定锁扣44,限位装置5 包括有转动套筒52,转动套筒52内部螺纹套接有限位螺栓51,限位螺栓51 下端两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条53,固定角铁31可通过固定螺纹孔33将整个固定装置3固定在电塔上,活动锁扣42向内摆动,使得挂接环34进入固定锁扣44,之后通过螺纹套筒43将活动锁扣42与固定锁扣44之间固定,同时拧动转动套筒52,使得转动套筒52带动限位螺栓51向下运动,限位螺栓51 在限位条53的作用下只上下运动,不会发生转动,并使限位螺栓51插入支撑架11上端的孔中,保证挂接后整个支撑装置1不会发生转动,同时通过挂接装置4使得辅助装置拆卸更加方便。
36.下面具体说一下该高压电缆及电塔安装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
37.如图1

4所示,电缆安装时穿过主动传输轮213与从动传输轮222之间的专留缝隙,之后转动把手212,带动主动齿轮211转动,主动齿轮211通过主动转轴214带动主动传输轮213转动,同时主动齿轮211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21的转动,从动齿轮221通过从动转轴223带动从动传输轮222向与主动传输轮213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中间的电缆移
动完成同步送线,固定角铁31可通过固定螺纹孔33将整个固定装置3固定在电塔上,活动锁扣42向内摆动,使得挂接环34进入固定锁扣44,之后通过螺纹套筒 43将活动锁扣42与固定锁扣44之间固定,同时拧动转动套筒52,使得转动套筒52带动限位螺栓51向下运动,并使限位螺栓51插入支撑架11上端的孔中,保证挂接后整个支撑装置1不会发生转动。
38.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9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