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桩桩帽及钢管桩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栈桥、平台、支架采用钢管桩作为立柱基础结构,钢管桩桩顶设置承重牛腿或桩帽,然后在承重牛腿或桩帽上放置承重梁、分配梁、面板,承重牛腿或桩帽结构增加了钢管桩桩顶受力范围,改善钢管桩局部受力。然而,钢管桩桩顶承重牛腿或桩帽采用现场焊接施工,由于栈桥、平台、支架位于水中或距离地面较高,现场作业存在水上或高空作业,承重牛腿或桩帽结构现场焊接施工的时间长、风险高,且部分焊缝为需要仰焊作业,导致焊接质量难以控制。在栈桥、平台、支架施工完毕之后,钢管桩桩顶的承重牛腿或桩帽拆除后,难以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特别是钢管桩桩顶承重牛腿或桩帽现场焊接施工时间长、风险高、焊接质量难以控制以及拆除后难以重复使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桩桩帽,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顶端的纵长形状的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外周壁上的与所述顶板抵接的牛腿,所述顶板的顶角位于所述套管上或者延伸出所述套管外周边缘。
5.可选地,所述顶板的顶角延伸出所述套管外周边缘,且所述顶板短边所在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套管外周边缘。
6.可选地,所述顶板对称中心与所述套管中心重合。
7.可选地,所述牛腿与所述套管和所述顶板焊接。
8.可选地,所述顶板两端各设置有两所述牛腿,所述顶板两端的牛腿沿着所述套管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9.可选地,在所述牛腿焊接在所述套管外周壁上且未与所述顶板焊接时,所述牛腿顶部与所述顶板的顶面平齐。
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管桩组合结构,包括钢管桩以及盖合在钢管桩顶部的钢管桩桩帽,所述钢管桩桩帽采用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钢管桩桩帽。
11.可选地,所述钢管桩桩帽的套管内径大于所述钢管桩外径。
12.可选地,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桩的长度。
13.可选地,所述顶板的布设方向与被承重物的形状相关。
14.可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钢管桩间断焊接。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桩桩帽,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顶端的纵长形状的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外周壁上的与所述顶板抵接的牛腿,所述顶板的顶角位于所述
套管上或者延伸出所述套管外周边缘。钢管桩桩帽为钢管桩桩顶单独结构,使得钢管桩桩帽中的套管、牛腿、顶板在后场加工焊接,同样保证了焊接质量,缩短了焊接时间,且作业风险较低。在钢管桩施工完之后,将钢管桩桩帽吊装到钢管桩桩顶,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而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桩的长度,减小了吊装的重量以及作业难度。
17.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桩组合结构正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桩组合结构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
23.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桩桩帽和钢管桩组合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钢管桩组合结构包括钢管桩以及盖合在钢管桩顶部的钢管桩桩帽,钢管桩桩帽采用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保护的钢管桩桩帽。钢管桩桩帽包括内径大于钢管桩4外径的套管1,便于钢管桩桩帽能够套设到钢管桩4顶端,在套管1顶端设置的纵长形状的顶板2,顶板2的顶角位于套管1上或者延伸出套管1外周边缘,使得顶板2的侧边与套管1内周边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将钢管桩桩帽在施工场外制作完成之后,能够通过吊装的方式套设到钢管桩4顶部。设置在套管1外周壁上的与顶板2抵接的牛腿3,以便于在牛腿上放置承重梁,套管1的长度小于钢管桩4的长度,方便在后场加工钢管桩桩帽,同时减小了吊装的重量以及作业难度。
25.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承重梁放置到牛腿上的平稳性,以增加钢管桩顶部的受力面积。在顶板的顶角位于套管上时,顶板的顶角与套管内壁焊接连接,且顶板的顶面不超出套管顶端。可选地,在顶板的顶角位于套管上时,顶板的顶角与套管顶部端面焊接连接,相应的牛腿顶部应与顶板的顶面平齐。在顶板的顶角延伸出套管,且顶板的所有
侧边在套管内壁所在的平面内时,牛腿可以同时与套管和顶板延伸出的部分连接。若牛腿焊接在套管上,且没有与顶板焊接时,牛腿顶部同样与顶板的顶面平齐。
26.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顶板2的顶角延伸出套管1周边缘,且顶板2短边所在的两端延伸出套管1周边缘。为了保证承重梁放置到牛腿上的平稳性,以增加钢管桩4顶部的受力面积。牛腿3同时与套管1和顶板2连接,且牛腿3与套管1和顶板2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为钢管桩桩帽安装在钢管桩顶部是的结构示意图,且示例性地表示俯视时顶板、套管、牛腿以及钢管桩之间的相对位置。
27.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顶板2侧边与套管1内周壁有足够的间隙套设吊装装置,顶板2对称中心与套管1中心重合,使得顶边2两长边所对应的侧边与套管1内周壁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保证吊装装置能够同时穿设过顶边2两长边所对应的侧边与套管1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还能保证吊装时的平衡性。
28.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顶板2两端各设置有两牛腿3,顶板2两端的牛腿3沿着套管1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用以保证钢管桩4桩顶两侧受力平衡,避免钢管桩桩顶一侧受力过大导致钢管桩结构发生损坏,进而保证栈桥、平台、支架等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选地,顶板2的布设方向与被承重物的形状相关,顶板的布设方向为被承重物最小内径尺寸的方向,进而增加重物在被承重物上的稳定性,例如,在钢管桩横截面为长方形时,则顶板的纵长方向与长方形的短边相平行,用以增加钢管桩横截面上承重面积,且使得承重物在钢管桩横截面的长边的侧边更加稳定。
29.在本技术提供的钢管桩组合结构实施例中,套管与钢管桩间断焊接,大幅度地减少了现场焊接作业量,套管与钢管桩之间的焊缝为平焊,使得焊接质量易保障;后期拆卸时,融化套管与钢管桩立柱间的焊缝,即可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钢管桩桩帽的完好回收,使得钢管桩桩帽能够被重复使用。另外,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钢管桩桩帽中的套管、牛腿、顶板在后场加工焊接,同样保证了焊接质量,缩短了焊接时间,且作业风险较低。在钢管桩施工完之后,将钢管桩桩帽吊装到钢管桩桩顶,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30.综上,本技术提供的钢管桩桩帽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桩桩帽,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顶端的纵长形状的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外周壁上的与所述顶板抵接的牛腿,所述顶板的顶角位于所述套管上或者延伸出所述套管外周边缘。钢管桩桩帽为钢管桩桩顶单独结构,使得钢管桩桩帽中的套管、牛腿、顶板在后场加工焊接,同样保证了焊接质量,缩短了焊接时间,且作业风险较低。在钢管桩施工完之后,将钢管桩桩帽吊装到钢管桩桩顶,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而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桩的长度,减小了吊装的重量以及作业难度。
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