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35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指的是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因素而产生的有害裂缝,根据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3.授权公告号为cn2032007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后浇带防水构造,包括细石混凝土垫层、防水混凝土、钢板止水带、聚氨酯涂膜、玻璃纤维网、防水砂浆层,地下室底板在后浇带部位中部设置梯形凹槽,后浇带采用防水混凝土,后浇带下面设置细石混凝土垫层,后浇带中间设置钢板止水带,后浇带上面设置聚氨酯涂膜,聚氨酯涂膜上面设置玻璃纤维网,玻璃纤维网上面设置防水砂浆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后浇带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才进行浇铸,这样地下室底板先凝固后固定住钢板止水带,后浇带在凝固收缩过程中,钢板止水带位于后浇带的部分容易移动从而可能产生缝隙,这样水容易从后浇带与钢板止水带之间的缝隙渗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后浇带的防渗漏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后浇间隔,所述后浇间隔浇注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壁设有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的两侧分别嵌设于底板和后浇带,所述止水钢板两侧部均包裹有膨胀止水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浇筑前,在止水钢板嵌设于底板内部的一侧先安装膨胀止水条,之后进行浇筑底板;待底板凝固后需要浇筑后浇带时,止水钢板位于后浇间隔的一侧安装膨胀止水条,然后浇筑后浇带。膨胀止水条在底板和后浇带凝固过程中逐渐膨胀,从而堵塞止水钢板与底板之间存在的缝隙,或者堵塞止水钢板与后浇带之间的缝隙。这有利于降低水从后浇带与钢板止水带之间的缝隙渗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后浇带的防渗漏性能。
9.可选的,所述止水钢板至少有两个,位于后浇带同一侧的每一所述止水钢板之间设有供止水钢板插入的套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多为预制件,在遇到后浇带长度较长,单个止水钢板长度不满足时,位于后浇带同一侧需要使用多个止水钢板进行拼接。这时将位于后浇带同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止水钢板插入套筒,两个止水钢板位于套筒的部分相互紧贴,之后将套筒焊接于两个止水钢板。这有利于降低水从两个止水钢板之间的缝隙渗漏进地下室内
部的情况发生。
11.可选的,所述后浇带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后浇带时,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从而降低后浇带在凝固时收缩的程度,这有利于降低钢板止水带位于后浇带的部分在后浇带凝固收缩过程中移动产生缝隙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后浇带的防渗漏性能。
13.可选的,所述后浇间隔的两侧壁均凹凸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浇筑后浇带时,后浇带配合底板的凹凸面形成另一个凹凸面,这有利于增大底板与后浇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水从底板和后浇带之间渗入的路径。
15.可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设有垫层,所述垫层靠近底板一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底板铺设于防水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浇带通过垫层和防水层与地下的土层分隔,从而起到保护后浇带,降低后浇带直接受到地下土层的挤压和地下土层水的侵蚀后,后浇带损坏出现渗漏的情况。
17.可选的,所述底板和后浇带远离垫层的一面均涂覆有防潮液。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潮液涂覆在底板和后浇带表面时,防潮液可以沿底板和后浇带肉眼难以看见的缝隙进入底板和后浇带的内部,防潮液在空气的作用下膨胀生成弹性的凝胶颗粒,从而堵塞底板和后浇带肉眼难以看见的缝隙。同时防潮液也可以渗入底板和后浇带之间的缝隙,从而堵塞底板和后浇带之间的缝隙,这有利于提高后浇带防渗漏性能。
19.可选的,所述垫层和防水层均向远离底板一侧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覆盖后浇间隔靠近垫层一侧,所述后浇带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凹槽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共线,所述底板向凹槽填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开口的投影覆盖后浇间隔,这样在底板浇筑混凝土向凹槽填充时,底板可以遮挡垫层和防水层位于后浇带的部分,从而降低垫层和防水层位于后浇带的部分长时间暴露在地下室外界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裂缝而损坏的情况出现。
21.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沿凹槽高度方向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凹槽的侧壁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方便铺设防水层,降低防水层在凹槽的侧壁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未完全贴合而影响到后浇带的防渗漏性能。
23.可选的,所述凹槽底壁贴附有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所述凹槽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开设有伸缩缝,所述背贴式橡胶止水带覆盖伸缩缝靠近垫层的一侧,所述伸缩缝内部填充有挤塑聚苯板,所述挤塑聚苯板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后浇带。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浇筑时需要向凹槽填充,位于凹槽内部的底板受到地下室外界的温度等情况影响膨胀或收缩,通过伸缩缝给底板在膨胀时伸展的空间,这有利于降低底板在膨胀过程中出现裂缝而影响到底板防渗漏的性能的情况出现。
25.在伸缩缝内填充有挤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容易受挤压变形,从而起到在堵塞伸缩缝的情况下,又不容易阻碍底板位于凹槽内部的部分受温度影响时进行伸缩。在挤塑聚
苯板堵塞伸缩缝时,挤塑聚苯板与底板之间可能存在缝隙,在挤塑聚苯板靠近垫层的一面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封堵,从而降低水从挤塑聚苯板与底板之间的缝隙渗漏。
26.可选的,所述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向远离垫层的一面凸起有至少两条凸条,所述凸条沿橡胶止水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条分布于挤塑聚苯板两侧,靠近挤塑聚苯板的所述凸条紧贴挤塑聚苯板。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遇水膨胀后堵塞挤塑聚苯板和浇筑于凹槽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从而降低水从塑聚苯板和浇筑于凹槽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进入。这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性能。
28.同时凸条增加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这有利于降低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发生移动后未覆盖伸缩缝的情况出现。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通过止水钢板两侧部均包裹有膨胀止水条,这样在底板和后浇带凝固收缩而与止水钢板之间产生缝隙时,膨胀止水条吸水后逐渐膨胀,从而堵塞缝隙,这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防渗漏性能;
31.2.通过后浇带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这有利于降低后浇带在凝固时的收缩程度,从而降低钢板止水带位于后浇带的部分在后浇带凝固收缩过程中移动产生缝隙的情况发生;
32.3.通过防水层和垫层,降低后浇带直接受到地下土层的挤压和地下土层水的侵蚀后,后浇带损坏出现渗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体现后浇带的结构;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主要凹槽和伸缩缝的结构。
35.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后浇间隔;3、后浇带;4、止水钢板;5、膨胀止水条;6、凹凸面;7、垫层;8、防水层;81、sbs防水卷材层;82、细石混凝土层;9、凹槽;10、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1、伸缩缝;12、挤塑聚苯板;13、凸条;14、套筒;15、补偿收缩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38.参照图1,图2,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7、防水层8和底板1,防水层8包括sbs防水卷材层81和细石混凝土层82,sbs防水卷材层81铺设于垫层7,细石混凝土层82铺设于sbs防水卷材层81,底板1浇筑于细石混凝土层82。sbs防水卷材层81主要起到防水作用,而细石混凝土层82用来保护sbs防水卷材层81,这有利于降低在浇筑完底板1后对底板1进行振捣时破坏sbs防水卷材层81的情况出现。
39.参照图1,图2,垫层7和防水层8均向远离底板1一侧凹陷形成凹槽9,凹槽9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沿凹槽9高度方向由上向下逐渐减小,凹槽9底壁贴附有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底板1所使用的混凝土向凹槽9填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向远离垫层7的一面凸起有至少两条凸条13,本实施例中凸条13有四条,凸条13沿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长度方向设置,凸
条13分布于挤塑聚苯板12两侧,靠近挤塑聚苯板12的凸条13紧贴挤塑聚苯板12。
40.凹槽9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开设有供底板1位于凹槽9内部的部分膨胀或收缩的伸缩缝11,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覆盖伸缩缝11靠近垫层7的一侧,伸缩缝11内部填充有挤塑聚苯板12,挤塑聚苯板12一侧抵接于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另一侧与底板1靠近垫层7一面齐平。
41.参照图1,图2,底板1位于凹槽9投影区域的部分在浇筑时预留有后浇间隔2,后浇间隔2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凹槽9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共线,后浇间隔2内部浇筑有后浇带3,后浇带3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层15,补偿收缩混凝土层15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底板1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浇间隔2的两侧壁均为凹凸面6,底板1和后浇带3远离垫层7的一面均涂覆有防潮液。
42.后浇带3两侧壁均设有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的两侧分别嵌设于底板1和后浇带3,止水钢板4两侧部均包裹有膨胀止水条5,止水钢板4至少有两个,位于后浇带3同一侧的每个止水钢板4之间设有供止水钢板4插入的套筒14,套筒14焊接于相邻两个止水钢板4。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地下的土层预留供垫层7和防水层8凹陷的空间,然后在地下的土层浇筑垫层7,垫层7铺设防水层8从而形成第一道防渗漏结构。
44.在凹槽9底壁贴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且在凹槽9内部预留空间形成伸缩缝11,伸缩缝11用挤塑聚苯板12填充,放置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嵌入底板1的一侧先安装膨胀止水条5,然后用混凝土浇筑底板1和凹槽9的内部,挤塑聚苯板12堵塞伸缩缝11,背贴式橡胶止水带10封闭伸缩缝11和挤塑聚苯板12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第二道防渗漏结构。
45.在底板1凝固时,止水钢板4远离底板1一侧安装膨胀止水条5,然后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15,这样,止水钢板4堵塞后浇带3和底板1之间的缝隙,膨胀止水条5在止水钢板4两侧部膨胀后堵塞底板1和后浇带3分别与止水钢板4两侧部之间的缝隙,这样形成第三道防渗漏结构。
46.通过第一道防渗漏结构、第二道防渗漏结构和第三道防渗漏结构,逐步阻拦地下土层的水从后浇带3渗入地下室内部。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6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