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11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地下结构或地铁车站施工中,针对施工工况,往往会预留一道甚至多道钢支撑在结构楼层中,待结构顶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原预留钢支撑。在拆除过程中,需搭设临时操作脚手架对钢支撑进行拆除处理,拆除进度较慢,同时对工期造成严重影响。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包括设在叉车货叉上的框架,框架底部设有用于叉车货叉的插槽,框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钢支撑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设有凹槽。在使用时,将叉车的货叉插入插槽以将该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固定在叉车上,然后将钢支撑固定在固定装置的凹槽内,叉车直接将钢支撑运至吊装孔进行吊装、外运工作。结合叉车上升和下落,可拆除不同标高处的钢支撑。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虽然叉车和框架的组合,便于钢结构支撑的拆装,但是叉车的货叉在插入插槽后,叉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颠簸,易导致货叉与插槽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易导致框架脱离与货车的连接,存在安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包括安放钢支撑的框架和固定于框架端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供叉车的货叉伸入的插槽;所述底座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位于插槽内且固定有抵接于货叉侧壁的弹性块,另一端固定有用于转动转动杆旋转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叉车的货叉插入插槽以将该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固定在叉车上,然后通过旋转部转动转动杆,使弹性块抵紧于货叉的侧壁,增加货叉与底座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同时在叉车上升和下落货叉,拆除不同标高处的钢支撑时,降低货叉与底座相对滑动的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设置有限制旋转部转动的限位机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设置,降低在叉车转运框架的过程中转动杆的自转动的风险,从而降低货叉与框架相对滑动的风险,进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11.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侧壁的固定筒、转动连接于固定筒内侧壁的转动筒以及转动连接于底座侧壁的移动杆;所述固定筒、所述转动筒和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所述旋转部位于转动筒内;所述旋转部的侧壁螺纹连接于转动筒的内侧壁;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移动杆的周侧同轴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部分穿过缺口与转动筒的侧壁抵接;所述移动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有手轮;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手轮之间
的间隙嵌设有限制手轮转动的限位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手轮转动移动杆,移动杆的转动带动转动盘的转动,转动盘的转动使抵接于转动盘侧壁的转动筒转动,由于旋转部与转动筒螺纹连接,故在转动筒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转动,弹性块与货叉的侧壁抵接或脱离抵接,便于施工人员转动旋转部,减少施工人员直接扭转旋转部的次数,提高转动舒适感同时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限位块的设置,降低叉车转运框架过程中颠簸而自转动的风险,从而降低货叉与框架相对滑动的风险,进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13.可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周侧同轴固定有第一齿圈;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位于缺口处环绕开设有容纳第一齿圈的转动槽;所述第一齿圈的侧壁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相抵接;所述转动盘的周侧同轴固定有与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二齿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啮合,降低转动盘与转动筒之间打滑的风险,提高转动盘带动转动筒转动的能力。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固定于限位块的侧壁;所述限位块由弹性材料制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拉绳的引入降低限位块丢失的风险,同时便于施工人员寻找限位块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块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将限位块嵌入固定筒和手轮之间的间隙时,利用限位块的弹性形变,将限位块牢牢固定于固定筒和手轮之间的间隙,降低限位块晃动的风险。
17.可选的,所述框架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开设有与钢支撑的弧形侧壁相贴合的凹槽;所述放置座的侧壁铰接有将钢支撑抵紧于凹槽槽底的活动箍;所述活动箍的侧壁安装有可脱离或连接放置座侧壁的锁扣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箍的引入,降低叉车在转运框架时钢支撑晃动的风险,从而降低框架与叉车相对滑动的风险,进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货车到达指定地点后,通过锁扣机构将活动箍脱离放置座的侧壁便可安装钢支撑,或将活动箍与放置座的侧壁连接转运拆除后的钢支撑。
19.可选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固定于活动箍侧壁的第一磁铁和固定于放置座侧壁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引入,便于施工人员将活动箍脱离或连接放置座的侧壁,同时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合,便于施工人员确定活动箍与放置座的连接位置。
21.可选的,所述活动箍背离第一磁铁的一侧固定有把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将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离开。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旋转部转动转动杆,使弹性块抵紧于货叉的侧壁,增加货叉与底座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同时在叉车上升和下落货叉,拆除不同标高处的钢支撑时,降低货叉与底座相对滑动的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5.2.通过限位机构,降低在叉车转运框架的过程中转动杆的自转动的风险,从而降低货叉与框架相对滑动的风险,进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6.3.通过活动箍,降低叉车在转运框架时钢支撑晃动的风险,从而降低框架与叉车相对滑动的风险,进而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在a部的放大图。
29.图3是图1在b部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11、纵杆;12、加强杆;2、底座;21、插接杆;211、插槽;22、支撑杆;3、放置座;31、凹槽;32、锁扣槽;4、活动箍;5、锁扣机构;51、第一磁铁;52、第二磁铁;6、把手;7、转动杆;71、弹性块;72、旋转部;8、限位机构;81、固定筒;811、缺口;812、转动槽;82、转动筒;821、第一齿圈;83、移动杆;831、转动盘;8311、第二齿圈;832、手轮;84、限位块;9、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参照图1,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包括供钢支撑放置的框架1和供叉车货叉插接的底座2,底座2固定连接于框架1的底部。通过叉车上升和下落货叉,便于转运钢支撑或拆除不同标高处的钢支撑。
33.参照图1,框架1包括四根竖直固定于底座2同侧壁的纵杆11和固定于相邻两根纵杆11侧壁之间的加强杆12,其中底座2沿纵杆11的轴向的投影为长方形。四根纵杆11分别位于底座2的四个边角处。纵杆11远离底座2的一端定义为纵杆11的自由端,纵杆11自由端的周侧固定有放置座3,放置座3可采用木质型材,放置座3与底座2相互平行。放置座3背离底座2的一侧开设有与钢支撑的弧形侧壁相贴合的凹槽31。放置座3开设有凹槽31的一侧与纵杆11的自由端之间留有间隙,以降低框架1运输过程中钢支撑滑落框架1的风险。
34.参照图2,放置座3开设有凹槽31的一侧铰接有将钢支撑抵紧于凹槽31槽底的活动箍4,活动箍4远离自身铰接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可脱离或连接放置座3侧壁的锁扣机构5,设置锁扣机构5的目的在于:降低叉车在转运框架1时钢支撑晃动的风险,从而降低框架1与叉车相对滑动的风险,提高框架1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35.参照图2,锁扣机构5包括固定于活动箍4侧壁的第一磁铁51和固定于放置座3侧壁的第二磁铁52,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相互吸合。放置座3位于凹槽31开口处的一侧开设有锁扣槽32,第二磁铁52位于锁扣槽32的槽底。活动箍4背离第一磁铁51的一侧固定有把手6,通过把手6便于将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分离。
36.参照图1、图3,底座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接杆21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22,两根插接杆21和两根支撑杆22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方形框。插接杆21的形状为方形空心管,方形空心管的中空部分作为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插槽211。插接杆21面向放置座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端伸入插槽211内且固定有抵接于货叉侧壁的弹性块71,弹性块71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另一端固定有用于转动转动杆7的旋转部72。通过旋转部72转动转动杆7,使弹性块71抵紧于货叉的侧壁,增加货叉与底座2相对滑动的摩擦力,降低货叉与底座2相对滑动的风险。
37.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在叉车转运框架1的过程中转动杆7的自转动的风险,插接杆21的侧壁设置有限制旋转部72转动的限位机构8。具体地,限位机构8包括固定于底座2侧壁的固定筒81、转动连接于固定筒81内侧壁的转动筒82以及转动连接于底座2侧壁的移动杆83,其中固定筒81、转动筒82和转动杆7同轴设置。固定筒81和转动筒82的形状均为圆柱形。固定筒81的侧壁开设有沿自身周向延伸的缺口811,以暴露转动筒82的部分外侧壁。
38.参照图3,转动筒82的外周侧同轴固定有第一齿圈821,固定筒81的内侧壁位于缺口811处环绕开设有容纳第一齿圈821的转动槽812,第一齿圈821的侧壁与转动槽812的侧壁相抵接。移动杆83的外周侧同轴固定有转动盘831,转动盘831的周侧同轴固定有第二齿圈8311,第二齿圈8311部分穿过缺口811与第一齿圈821相啮合。移动杆83远离底座2的一端固定有手轮832。旋转部72位于转动筒82内且旋转部72的侧壁螺纹连接于转动筒82的内侧壁,借此设计,在通过手轮832转动移动杆83的过程中,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转动筒82的转动,转动筒82的转动带动,由于旋转部72与转动筒82螺纹连接,故在转动筒82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7转动,弹性块71与货叉的侧壁抵接或脱离抵接,从而便于施工人员转动旋转部72,减少施工人员直接扭转旋转部72的次数,提高转动舒适感同时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
39.参照图3,固定筒81与手轮832之间留有间隙,且在该间隙内嵌设有限制手轮832转动的限位块84,限位块84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珍珠棉。固定筒81的周侧固定有拉绳9,拉绳9的自由端固定于限位块84的侧壁,以降低限位块84丢失的风险。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该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时,首先将叉车的货叉插入插槽211以将该钢支撑拆除辅助装置固定在叉车上,然后转动手轮832使弹性块71抵紧于货叉的侧壁,在转动手轮832的过程中感觉到阻塞时,停止转动并将限位块84嵌设于手轮832和固定筒81之间的间隙内,便可转运放置于凹槽31内的钢支撑。在叉车上升和下落货叉,施工人员拆除不同标高处的钢支撑后,将钢支撑放置于凹槽31内,通过活动箍4和锁扣机构5将钢支撑抵紧于凹槽31的槽底,减少框架1转运过程中钢支撑晃动的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