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内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场景遍布在多个城市内,在搭建建筑时,尤其是高层建筑,需用大量的脚手架和安全网以辅助工人施工并保护工人安全,而脚手架大多是木质材料,脚手架和安全网均属于易燃材料,易引发火灾,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安装具有灭火功能的消防装置十分必要。
3.常见的施工用消防装置采用喷淋洒水的方式,将喷淋头道铺设在建筑外墙,并使喷淋头道与水源连接,在脚手架的各层设置与喷淋头连通的喷头。在脚手架突发火灾时,打开水源,水源内的水沿喷淋头道流动,直到在各喷头处喷出,喷出的水将火灾熄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一层脚手架发生轻微火灾时,所有层的喷淋头内喷出水来,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约水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包括设置于建筑外墙的水箱、通水管和喷淋头,水箱与建筑外墙之间的设置有用于驱动水箱升降的升降机构,通水管与水箱固定连接且连通,喷淋头与通水管固定连接且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层脚手架发生轻微火灾时,利用升降机构将水箱升至发生火灾的一层,水箱内的水通过通水管后流入喷淋头内,水流从喷淋头喷出,水流将火苗浇灭,进而保障了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将水箱和喷淋头精准定位到火灾所在的脚手架层,水流直浇火苗,达到节约了水资源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轨和滚轮,滑轨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滚轮与水箱固定连接,滚轮插入滑轨内,且滚轮与滑轨滑动连接,水箱与滑轨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水箱沿滑轨滑动的驱动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水箱时,利用驱动组件来带动水箱沿滑轨滑动,水箱带动滚轮同样沿滑轨滑动,进而实现了水箱高度的可调节性,实现了水箱的升降,同时滚轮的设置,减小了水箱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水箱沿滑轨滑动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与滑轨两端转动连接,链条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链条与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啮合,链条与水箱固定连接,主动轮连接有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的驱动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主动轮开始转动,主动轮通过链条的传动来带动从动轮转动,链条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进行运动,链条同时带动水箱在
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移动,进而对水箱的移动提供动力,同时提高了驱动水箱移动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水箱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与水箱固定连接,链条一侧与支撑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座来对水箱提供支撑,提高了水箱沿滑轨滑动的稳定性,同时链条带动支撑座进行移动,支撑座带动水箱移动,链条未穿过水箱,减小了水箱内水对链条的腐蚀程度,延长了链条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喷淋头与通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喷淋头与通水管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火灾的位置,来利用调节组件对喷淋头距通水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喷淋头对准火灾,提高了喷淋头浇灭火苗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水箱内水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17.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管和电伸缩杆,伸缩管两端分别与通水管与喷淋头固定连接且连通,电伸缩杆两端分别与通水管与喷淋头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伸缩杆,电伸缩杆带动喷淋头逐渐远离通水管,直到喷淋头到达与火苗对准的位置,喷淋头带动伸缩管伸缩,保持通水管与喷淋头连通的状态,提高了调节喷淋头位置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喷淋头设置有多个,多个喷淋头之间设置有联动杆,联动杆与多个喷淋头均固定连接,联动杆与电伸缩杆远离通水管一端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杆将多个喷淋头连接在一起,然后启动电伸缩杆,电伸缩杆带动联动杆运动,联动杆带动多个喷淋头同步进行运动,联动杆的设置,实现了多个喷淋头之间的联动,提高了调整多个喷淋头的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水箱与通水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水箱与通水管且连通,连接管固定连接有电控水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进入通水管内,电控水阀控制连接管的启闭,进而控制连接管内水流的流动,电控水阀提高了控制连接管启闭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将水箱和喷淋头精准定位到火灾所在的脚手架层,水流直浇火苗,达到节约了水资源的效果;
25.2.通过滑轨和滚轮的设置,实现了水箱高度的可调节性,同时减小了水箱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水箱沿滑轨滑动的便捷性;
26.3.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喷淋头浇灭火苗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水箱内水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消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外墙;2、喷淋机构;21、水箱;211、支撑座;2111、竖板;2112、横板;2113、加强杆;22、连接管;221、电控水阀;23、通水管;24、喷淋头;241、调节组件;2411、伸缩管;2412、电伸缩杆;2413、联动杆;3、升降机构;31、滑轨;32、滑块;33、滚轮;34、驱动组件;341、主从轮;342、从动轮;343、链条;34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参照图1,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包括设置于建筑外墙1的喷淋机构2和升降机构3,喷淋机构2位于升降机构3远离建筑外墙1一侧,喷淋机构2与建筑外墙1滑动连接。在使用消防装置对一层脚手架的突发火灾进行处理时,先利用升降机构3将喷淋机构2送至发生火灾的脚手架层,然后启动喷淋机构2,使喷淋机构2对火灾喷水,利用水流将脚手架层的火苗浇灭,保障了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34.参照图1,建筑外墙1竖直设置,建筑外墙1外侧设置有多层脚手架,脚手架沿建筑外墙1的高度方向设置,脚手架与建筑外墙1固定连接。工人登至脚手架后对建筑外墙1进行施工,脚手架对工人的施工提供支撑。
35.参照图2,喷淋机构2包括水箱21、连接管22、通水管23和喷淋头24,水箱21内自带防水性好的水泵,水箱21和通水管23均水平设置,通水管23沿建筑外墙1的宽度方向设置,连接管22位于通水管23与水箱21之间,连接管22两端分别与通水管23与水箱21固定连接且连通,喷淋头24设置在通水管23远离水箱21一侧,喷淋头24设置有多个,多个喷淋头24与通水管23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241。
36.在使用喷淋机构2对火苗进行喷淋时,先将整个喷淋机构2升高到所需位置,然后利用调节组件241对喷淋头24与通水管2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喷淋头24与火苗对准,然后启动喷淋机构2开始喷淋,水箱21内的水在水泵的作用力下,通过连接管22进入通水管23内,水流在通水管23内进行分流,水流分流后流至多个喷淋头24内,直至水流从喷淋头24喷向火苗处,水流将火苗浇灭,达到了灭火消防的目的。
37.参照图1和图2,水箱21与升降机构3之间设置有支撑座211,支撑座211竖直设置,支撑座211包括竖板2111和横板2112,竖板2111竖直设置,竖板2111位于水箱21与升降机构3之间,横板2112水平设置,横板2112位于竖板2111远离建筑外墙1一侧,横板2112与竖板2111远离建筑外墙1的侧壁固定连接,水箱21底端与横板2112顶端固定连接,水箱21靠近建筑外墙1的侧壁与竖板2111固定连接。利用支撑座211对水箱21提供支撑,提高了水箱21沿建筑外墙1高度方向进行升降的稳定性。
38.参照图1和图2,竖板2111与横板2112底端之间设置有加强杆2113,加强杆2113倾斜设置,加强杆2113顶端与横板2112底端固定连接,加强杆2113底端与竖板2111远离建筑外墙1的侧壁固定连接。加强杆2113增强了竖板2111和横板2112之间的连接,进而加强了横板2112对水箱21的支撑。
39.参照图1和图2,连接管22为硬管,连接管22呈l状,连接管22一端与水箱21远离建筑外墙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顶端中心固定连接且连通;为了实现连接管22内通水的启闭,连接管22设置有电控水阀221,电控水阀221与连接管22固定连接且连通。
40.在需要使用喷淋机构2进行灭火消防时,此时打开电控水阀221,水箱21内的水在水泵的作用力下穿过电控水阀221后进入连通管内,然后分流直喷淋头24处喷出;在水流将火苗浇灭时,关闭电控水阀221,水箱21内的水泵同时关闭,水箱21内的水被阻挡在电控水阀221远离通水管23一侧,电控水阀221反应力迅速,电控水阀221控制连接管22快速关闭,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41.参照图2,通水管23位于横板2112远离竖板2111一侧,通水管23一侧与横板2112远离竖板211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侧靠近喷淋头24。横板2112将通水管23的位置固定,同时横板2112为通水管23提供了支撑。
42.参照图2,调节组件241包括伸缩管2411、电伸缩杆2412和联动杆2413,伸缩管2411为可伸缩的硬管,伸缩管2411的数量和喷淋头24的数量相同,伸缩管2411垂直于通水管23侧壁,伸缩管2411一端与通水管23远离横板2112一侧固定连接且连通,另一端与喷淋头24固定连接且连通,相邻两个伸缩管2411之间的距离相同,联动杆2413与多个喷淋头24均固定连接,电伸缩杆2412设置在联动杆2413和通水管23之间,电伸缩杆2412两端分别与联动杆2413和通水管23固定连接。
43.在使用调节组件241对喷淋头24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启动电伸缩杆2412,电伸缩杆2412带动联动杆2413远离通水管23运动,联动杆2413带动多个喷淋头24同步进行运动,喷淋头24带动伸缩杆伸长,保证了伸缩管2411与喷淋头24之间水的流通,直到喷淋头24移动到所需位置。
44.参照图2,联动杆2413水平设置多个喷淋头24的顶端,联动杆2413与通水管23平行设置,联动杆2413底端与多个喷淋头24顶端均固定连接。
45.参照图2,电伸缩杆2412设置有三个,三个电伸缩杆2412均水平设置在伸缩管2411顶端,相邻两个电伸缩杆2412之间的距离相同,电伸缩杆2412一端与通水管23远离横板2112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联动杆2413靠近水箱21一侧固定连接。电伸缩杆2412使用便捷,灵活性强,提高了调整喷淋头24位置的效率。
46.参照图3和图4,升降机构3包括滑轨31、滑块32和滚轮33,滑轨31竖直固定在建筑外墙1,滑块32竖直设置,滑块32与竖板2111远离水箱21一侧固定连接,滑块32的横截面为t型,滑块32沿竖直方向与竖板2111通长,滑块32较窄一侧与竖板2111远离水箱21的侧壁固定连接,滑块32较宽一侧插入滑轨31内,滑块32与滑轨31滑动连接,滚轮33设置在滑块32与滑轨31底壁之间,滚轮33与滑块32远离水箱21一侧转动连接,滚轮33与滑轨31底壁滑动连接,滑块32与滑轨31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34。
47.在使用升降机构3进行升降时,先利用驱动组件34驱动滑块32沿滑轨31滑动,滑块32带动滚轮33沿滑轨31底壁滑动,滚轮33减小了滑块32滑动时滑轨31底壁对滑块32产生的阻力,提高了滑块32滑动的便捷性,滑块32通过支撑座211带动整个喷淋机构2发生升降,直到喷淋机构2达到所需灭火位置;通过升降机构3的设置,将水箱21和喷淋头24精准定位到火灾所在的脚手架层,水流直浇火苗,达到节约了水资源的效果。
48.参照图4,滚轮33设置有四个,四个滚轮33分布在滑块32远离水箱21一侧的四个角处,滚轮33竖直设置。滚轮33减小了滑块32与滑轨31底壁之间的摩擦力。
49.参照图3和图4,驱动组件34包括主动轮、从动轮342、链条343和驱动电机344,主动轮竖直设置在滑轨31底端,主动轮与滑轨31底端转动连接,主动轮与驱动电机344固定连
接,驱动电机344与滑轨31底端固定连接;从动轮342竖直设置在滑轨31顶端,从动轮342平行于主动轮,从动轮342与滑轨31顶端转动连接,链条343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342之间,且链条343与主动轮和从动轮342均啮合,链条343一侧穿过滑块32且与滑块32固定连接,另一侧穿过滑块32后与滑块32滑动连接。
50.在使用驱动组件34驱动滑块32运动时,启动驱动电机344,驱动电机344带动主动轮开始转动,主动轮通过链条343的传动来带动从动轮342转动,链条343带动滑块32沿滑轨31滑动,滑块32带动支撑座211和水箱21完成升降,操作简单,且耗电量减小。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用消防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利用消防装置对突发火灾的脚手架层进行消防处理时,首先利用调节组件241来驱动滑块32滑动,进而使滑块32带动喷淋机构2沿滑轨31升高,直到喷淋机构2到达突发火灾的脚手架层,然后利用调节组件241来调节喷淋头24的位置,使喷淋头24靠近火苗并与火苗对准,同时启动电控水阀221和水箱21内的水泵,水箱21内的水流穿过连通管进入通水管23内,水流在通水管23内分流至多个喷淋头24,水流从喷淋头24喷出后将火苗浇灭,完成了对突发火灾的消防处理。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