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降监测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的沉降监测智能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3.现有的混凝土检测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1920133405.0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的一侧安装有混凝土建筑结构,所述混凝土建筑结构上方的外表面安装有埋入式金属装配板,所述埋入式金属装配板的内侧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有两个,所述圆杆的底端安装有限位原板,所述埋入式金属装配板的外侧安装有装配式监测模块,所述装配式监测模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转配侧板,所述装配式监测模块顶端的底面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安装有主转轴,所述转动块的底面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条形槽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保护仓。
4.但是,由于现有的检测装置通过纵向进行检测,此种方式会造成局部的倾斜,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沉降监测智能管理平台,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现有的检测装置通过纵向进行检测,此种方式会造成局部的倾斜,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沉降监测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方可拆卸连接纵向收缩支撑架,所述纵向收缩支撑架上端可拆卸连接横向收缩支撑架,所述横向收缩支撑架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混凝土内预埋金属装配板,所述金属装配板中部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内插入检测杆,所述检测杆上方螺旋连接加长杆,所述加长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中部下方设有第一红外线测距仪,所述加长杆上端设有第一检测块,所述第一红外线测距仪感应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块。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平台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类“凸台”型设置,环所述固定板一周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下方均设有吸盘,所述吸盘上方轴承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螺旋咬合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上口,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条,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有第一旋转块。
8.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收缩支撑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轴承连接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一旋转块中部固定连接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外侧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侧设有工字板,所述工字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
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收缩支撑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旋转块一侧轴承连接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方设有第二工字板,所述第二工字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槽。
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孔两侧、所述金属装配板上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螺旋连接检测杆,所述第一限位孔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两个所述检测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孔,两个所述检测杆上端设有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红外线测距仪,所述第二红外线测距仪感应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块。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板,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上端可拆卸连接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五滑槽,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滑槽,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一侧均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设有半球块,所述第五滑槽下方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对称设有四个第二伸缩杆,单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可拆卸连接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内侧设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挤压连接所述半球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平台,利用固定平台来实现对应的支撑,然后在通过设置有纵向收缩支撑架和横向收缩支撑架,利用纵向收缩支撑架和横向收缩支撑架来实现高度和横向位置的调节,然后,在通过设置第一红外线测距仪和第二红外线测距仪感应连接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来实现对应的沉降监测。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平台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收缩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收缩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平台;11、固定板;12、第一滑槽;121、第一限位条;13、吸盘;131、第一旋转块;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滑槽;2、纵向收缩支撑架;21、第二连接杆;22、第四旋转块;23、第一丝杆;24、第三连接杆;241、第三滑槽;242、第一转动杆;243、第一连接条;25、工字板;3、横向收缩支撑架;31、第二连接板;311、第四滑槽;32、第二丝杆;33、第二旋转块;34、第三连接板;341、第二连接块;342、第二转动杆;343、第二连接条;344、第三旋转块;345、第三丝杆;35、第二工字板;4、第一连接板;41、第一限位孔;42、第二限位孔;43、第五滑槽;44、第三限位孔;45、第二伸缩杆;46、第六连接板;47、挤压杆;5、金属装配板;51、检测孔;52、安装孔;53、第二检测杆;54、第二检测块;6、检测杆;61、加长杆;62、第一检测块;7、
第一支撑架;71、第一红外线测距仪;72、第二红外线测距仪;73、第四连接板;74、第五连接板;75、第一伸缩杆;751、半球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1
‑
5,一种新型的沉降监测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固定平台1,所述固定平台1上方可拆卸连接纵向收缩支撑架2,所述纵向收缩支撑架2上端可拆卸连接横向收缩支撑架3,所述横向收缩支撑架3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第一限位孔41,混凝土内预埋金属装配板5,所述金属装配板5中部设有检测孔51,所述检测孔51内插入检测杆6,所述检测杆6上方螺旋连接加长杆61,所述加长杆6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孔41,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方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架7,所述第一支撑架7中部下方设有第一红外线测距仪71,所述加长杆61上端设有第一检测块62,所述第一红外线测距仪71感应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块62。
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
2,所述固定平台1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呈类“凸台”型设置,环所述固定板11一周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12,多个所述第一滑槽12下方均设有吸盘13,所述吸盘13上方轴承连接第一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4上方设有螺纹结构141,所述螺纹结构141螺旋咬合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上口,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2内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条12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12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5,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上端设有第一旋转块131。
25.请着重参照附图3,所述纵向收缩支撑架2包括第二连接杆21,所述第二连接杆21上端轴承连接第一旋转块22,所述第一旋转块22中部固定连接第一丝杆23,所述第一丝杆23上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24,所述第三连接杆24外侧设有第三滑槽241,所述第二连接杆21一侧设有工字板25,所述工字板25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241。
26.请着重参照附图3
‑
4,所述横向收缩支撑架3包括第二连接板31,所述第三连接杆24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1一侧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板31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32,所述第二丝杆32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块33,所述第二旋转块33一侧轴承连接第三连接板34,所述第二连接板31上方设有第四滑槽311,所述第三连接板34上方设有第二工字板35,所述第二工字板35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槽311,所述第三连接杆24一侧设有第一连
接块241,所述第一连接块241一侧轴承连接第一转动杆242,所述第一转动杆242上套和连接第一连接条243,所述第三连接板34下方设有第二连接块341,所述第二连接块341一侧轴承连接第二转动杆342,所述第二转动杆342套和连接第二连接条343,所述第二连接条343一端轴承连接第三旋转块344,所述第三旋转块344一侧固定连接第三丝杆345,所述第三丝杆34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243。
27.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5,所述检测孔51两侧、所述金属装配板5上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孔52,所述安装孔52螺旋连接第二检测杆53,所述第一限位孔41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孔42,两个所述第二检测杆53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孔42,两个所述第二检测杆53上端设有第二检测块54,所述第一支撑架7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红外线测距仪72,所述第二红外线测距仪72感应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块54。
28.请着重参照附图1
‑
3,所述第一支撑架7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板73,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73上端可拆卸连接第五连接板74,所述第一连接板4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五滑槽43,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73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滑槽43,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73一侧均设有第一伸缩杆75,所述第一伸缩杆75一端设有半球块751,所述第五滑槽43下方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孔44,所述第一连接板4外侧对称设有四个第二伸缩杆45,单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45一端可拆卸连接第六连接板46,所述第六连接板46内侧设有挤压杆47,所述挤压杆47挤压连接所述半球块751。
29.操作原理:首先通过第一连接杆的转动来实现吸盘对地面吸紧,从而来实现对应的固定;
30.然后在通过旋转块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来实现对应的第三连接杆进行对应的伸长,在通过第二旋转块转动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第三连接板进行伸长,进而来实现位置的调节;
31.位置调节完成后,将检测杆至于检测孔内,在可拆卸连接加长杆,最后通过第一红外线测距仪和第二红外线测距仪感应连接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来实现对应的沉降监测。
32.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