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传统的深腔注塑模具由于模具刚成型时受热膨胀,外表面与上模型腔贴附较紧,直接将上模上拉容易造成产品表面被拉伤,而且上模离开后产品表面没有支撑,顶针此时将产品向上顶容易顶出白,从而造成产品的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深腔注塑模具容易造成产品表面拉伤和被顶出白,造成产品不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包括底板和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座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型腔连通设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型腔相匹配,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液压缸的两侧设置有卸料机构。
7.优选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支撑管和顶针,两个所述支撑管设置于液压缸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管的下端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针均活动套接于对应的支撑管的内部,两个所述顶针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均与对应的支撑管的上端内侧壁相抵,两个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均与对应的支撑管的下端内侧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杆活动套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顶针的中端均固定套接有压板。
10.优选的,两侧所述挡板和支撑管的横截面均为方形。
11.优选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杆壁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通过液压缸带动下模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产品卸料时外表面与上模不发生摩擦,从而能够避免产品表面拉伤。
14.2、该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通过下模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顶针保持不动,从而能够将产品顶出,由于产品与上模型腔相抵,从而对产品表面进行支撑,能够防止产品顶
出白的现象。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产品表面拉上和顶出白的现象,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底板、2支撑杆、3上模座、4型腔、5液压缸、6下模座、7凸块、8第一弹簧、9支撑管、10顶针、11压板、12挡板、13第二弹簧、14注塑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

2,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包括底板1和支撑杆2,两个支撑杆2对称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支撑杆2的下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座3,上模座3的下表面开设有型腔4,上模座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注塑孔14,注塑孔14与型腔4连通设置,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5,液压缸5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座6,下模座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7,凸块7与型腔4相匹配,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液压缸5的两侧设置有卸料机构。
22.卸料机构包括支撑管9和顶针10,两个支撑管9设置于液压缸5的两侧,两个支撑管9的下端均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顶针10均活动套接于对应的支撑管9的内部,两个顶针10的上端均贯穿下模座6延伸至型腔4的内部,两个顶针1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挡板12,两个挡板12均与对应的支撑管9的上端内侧壁相抵,两个挡板12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8,两个第一弹簧8的下端均与对应的支撑管9的下端内侧壁固定连接。
23.下模座6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杆2活动套接,使得下模座6移动的更加稳定。
24.两个顶针10的中端均固定套接有压板11,使得下模座6能够带动顶针10向下移动。
25.两侧挡板12和支撑管9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使得两个顶针10能够移动的更稳定。
26.两侧支撑杆2的下端杆壁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13,使得上模座3与下模座6压合的更紧密。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产品注塑好后,工作人员接通液压缸5的电源,液压缸5带动下模座6向下移动,此时两个顶针10保证不动,从而将产品与型腔4抵紧,即实现产品与凸块7的分离,从而能够防止下料时将产品表面划伤,而且由于产品与型腔4相抵,从而对产品进行支撑,能够防止两个顶针10将产品顶出白的现象,下模座6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压动两个压板9,从而将两个顶针10向下压动,从而使得产品自然下落,从而完成对产品的下料工
作。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包括底板(1)和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对称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座(3),所述上模座(3)的下表面开设有型腔(4),所述上模座(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注塑孔(14),所述注塑孔(14)与型腔(4)连通设置,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座(6),所述下模座(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7),所述凸块(7)与型腔(4)相匹配,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液压缸(5)的两侧设置有卸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支撑管(9)和顶针(10),两个所述支撑管(9)设置于液压缸(5)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管(9)的下端均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针(10)均活动套接于对应的支撑管(9)的内部,两个所述顶针(10)的上端均贯穿下模座(6)延伸至型腔(4)的内部,两个所述顶针(1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挡板(12),两个所述挡板(12)均与对应的支撑管(9)的上端内侧壁相抵,两个所述挡板(12)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8),两个所述第一弹簧(8)的下端均与对应的支撑管(9)的下端内侧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6)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杆(2)活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针(10)的中端均固定套接有压板(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挡板(12)和支撑管(9)的横截面均为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杆壁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防拉伤结构,包括底板和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座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型腔连通设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型腔相匹配,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液压缸的两侧设置有卸料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产品表面拉上和顶出白的现象,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的合格率。的合格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射阳金昌鑫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502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