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支撑式足部减压袜,属于医用护理用具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下肢创伤的临床治疗方案为采用手术治疗或牵引治疗。对于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会伴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或患者本身的骨质条件不满足手术治疗的条件,不能立即手术,在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先牵引治疗,保证病情的稳定。行牵引术后患者不易翻身,常处于仰卧位状态。长时间仰卧位,患者足跟及内外踝等骨隆处易发生压疮。压疮形成后,如护理不当易引发局部感染,严重者甚至发生骨髓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住院费用,延长患者住院天数。
3.为避免足跟压疮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常用棉垫或毛巾折叠垫于脚踝处,将足后跟抬起,使其腾空,棉垫或毛巾材质较软易变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折叠棉垫或毛巾,频繁的搬动患肢会造成患者的疼痛,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也有医院使用软枕或专用减压垫,但减压垫成本高,下肢僵直患者使用软枕的效果欠佳。另外,上述几种方式都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缺陷——会随患者的活动而移位,实际应用效果不佳。
4.本研究通过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足踝减压垫,应用于骨科行下肢牵引术的患者,维持有效牵引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预防足跟压疮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效果可靠的气囊支撑式足部减压袜。
6.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气囊支撑式足部减压袜,包括袜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子本体的足跟处缝设有第一弹力棉布,所述第一弹力棉布的外周边沿与袜子本体完全缝合,构成具有弹性的足跟减压容纳腔,所述足跟减压容纳腔内部设置有足跟减压气囊,在第一弹力棉布上开设有用于装入或取出足跟减压气囊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袜子本体的内外侧足踝处分别缝设有第二弹力棉布,所述第二弹力棉布的外周边沿与袜子本体完全缝合,构成具有弹性的足踝减压容纳腔,所述足踝减压容纳腔内部设置有足踝减压容纳腔,在第二弹力棉布上开设有用于装入或取出足踝减压气囊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拉链。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拉链为弧形且靠近足心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拉链为弧形且靠近足踝的上周侧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力棉布的内侧面与足跟减压气囊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魔术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力棉布的内侧面与足踝减压气囊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魔术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足跟减压气囊和足踝减压气囊均为可充气式
气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足跟减压气囊的充放气口与第一开口对应,所述足踝减压气囊的充放气口与第二开口对应。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由于足跟减压气囊和足踝减压气囊都是设置在袜子本体内,不易随患者的活动移位,可靠性好,患者足跟及内外足踝与气囊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小,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及预防压疮的形成;而且去除气囊即可方便地脱下袜子本体,利于交接班时的皮肤观察,整体制造成本也比较低廉。
15.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拉链为弧形且靠近足心处,第二拉链为弧形且靠近足踝的上周侧边,这样既便于足跟减压气囊和足踝减压气囊的塞入和取出,又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16.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弹力棉布的内侧面与足跟减压气囊的外侧面之间、第二弹力棉布的内侧面与足踝减压气囊的外侧面之间均设有魔术贴,可以避免足跟减压气囊和足踝减压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受压力而出现意外活动移位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使用可靠性。
17.4)、本本实用新型中足跟减压气囊和足踝减压气囊采用可充气式气囊,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足部承重充入适量的空气,使气囊与患者足跟及内外足踝之间有合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的a
‑
a剖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
‑
袜子本体、2
‑
第一弹力棉布、3
‑
足跟减压气囊、4
‑
第一拉链、5
‑
第二弹力棉布、6
‑
足踝减压气囊、7
‑
第二拉链、8
‑
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囊支撑式足部减压袜,包括袜子本体1,所述袜子本体1的足跟处缝设有第一弹力棉布2,所述第一弹力棉布2的外周边沿与袜子本体1完全缝合,构成具有弹性的足跟减压容纳腔,所述足跟减压容纳腔内部设置有足跟减压气囊3,在第一弹力棉布2上开设有用于装入或取出足跟减压气囊3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拉链4;所述袜子本体1的内外侧足踝处分别缝设有第二弹力棉布5,所述第二弹力棉布5的外周边沿与袜子本体1完全缝合,构成具有弹性的足踝减压容纳腔,所述足踝减压容纳腔内部设置有足踝减压容纳腔,在第二弹力棉布5上开设有用于装入或取出足踝减压气囊6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拉链7。
23.具体使用时,患者先穿好袜子本体1,然后再将足跟减压气囊3塞入足跟减压容纳腔内并将第一拉链4拉合,将足踝减压气囊6塞入足踝减压容纳腔内并将第二拉链7拉合,这样就完成了气囊支撑式足部减压袜的穿着。由于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都是设置在袜子本体1内,不易随患者的活动移位,可靠性好。与常规的减压垫相比,患者足跟及内外
足踝与气囊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小,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及预防压疮的形成。而且去除气囊即可方便地脱下袜子本体1,利于交接班时的皮肤观察,整体制造成本也比较低廉。
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链4为弧形且靠近足心处。所述第二拉链7为弧形且靠近足踝的上周侧边。如此设置,一方面,弧形的拉链拉开后有更大的开口,便于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的塞入和取出;另一方面,当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充入适量气体之后,在这两处位置的拉链处于空隙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力棉布2的内侧面与足跟减压气囊3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魔术贴8。所述第二弹力棉布5的内侧面与足踝减压气囊6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魔术贴8。如此设置,魔术贴8可以避免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受压力而出现意外活动移位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使用可靠性。这样虽然会加大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的取放难度,但是相对于支撑稳定性的提升来说,这点缺陷是微不足道的。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足跟减压气囊3和足踝减压气囊6均优选采用可充气式气囊。如此设置,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足部承重充入适量的空气,使气囊与患者足跟及内外足踝之间有合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为了便于充放气,所述足跟减压气囊3的充放气口与第一开口对应,所述足踝减压气囊6的充放气口与第二开口对应。
27.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4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