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2.通讯行业中,光模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光模块速率越来越高,其芯片功耗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散热对于光模块来说必不可少,散热不良会直接导致光模块性能减退和寿命缩短,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导致报废。因此,对于光模块结构设计来说,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大都不具有自动循环散热功能,只是简单的把壳体的材料改良为铝制材料,从而来加快光模块的散热,但是这类壳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积聚在壳体内部的热量不能够往外进行扩散,因此不能够保证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时维持正常的温度,同时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中散热装置大都不便于进行拆装,散热装置的检修和清理相对比较麻烦,不能满足实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大都不具有自动循环散热功能,只是简单的把壳体的材料改良为铝制材料,从而来加快光模块的散热,但是这类壳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积聚在壳体内部的热量不能够往外进行扩散,因此不能够保证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时维持正常的温度,同时现有的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中散热装置大都不便于进行拆装,散热装置的检修和清理相对比较麻烦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包括光模块本体,所述光模块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光模块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所述t形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滑动套设有两个移动块,所述散热外壳的内壁与对应的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两个所述的l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型块,所述散热外壳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滑轨,所述回型块滑动套设在矩形滑轨的外侧,所述回型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散热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偏心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模块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梯形卡接块,两个所述的梯形卡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散热外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散热外壳的前方设有t 形插杆,所述固定块滑动套设在对
应的t形插杆的外侧,所述固定块与对应的 t形插杆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两个所述的t形插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嵌装有滚珠,所述t形插杆与对应的圆形槽相卡接,滚珠与对应的梯形卡接块相配合,两个所述的t形插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钢绳,所述散热外壳的前侧转动连接有t形转动杆,所述t形转动杆与对应的柔性钢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外壳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外壳的底部内壁开设有两个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的内壁与对应的t形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一,所述圆形孔一的侧壁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型块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滑槽,所述矩形滑槽的内壁与矩形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圆形孔二,所述圆形孔二的侧壁与对应的t形插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散热外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t形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通过设置电机、偏心轮、风扇、移动块,电机工作带动偏心轮转动,当偏心轮转动至前半圈时,偏心轮转动带动矩形块转动,矩形块转动对回型块产生挤压力,使得回型块带动l形板向后移动,l形板移动使得移动块带动风扇向后移动,当偏心轮转动至后半圈时,偏心轮转动带动矩形块转动,矩形块转动对回型块产生挤压力,使得回型块带动l形板向前移动,l形板移动使得移动块带动风扇向前移动,从而便可以对光模块本体进行自动循环散热。
15.2、该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通过设置t形转动杆、t形插杆、梯形卡接块,转动t形转动杆并对柔性钢绳进行缠绕,柔性钢绳移动使得t形插杆与对应的圆形槽相分离,此时向前拉动散热外壳,使得t形滑轨与t形滑槽相分离,从而便可以将散热外壳快速从光模块本体上取下进行检修和清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去光模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俯视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光模块本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光模块本体;2、梯形卡接块;3、t形转动杆;4、电机;5、散热外壳;6、导向杆;7、弹簧一;8、矩形滑轨;9、移动块;10、偏心轮;11、 l形板;12、t形滑轨;13、散热片;14、固定块;15、弹簧二;16、柔性钢绳; 17、t形插杆;18、滚珠;19、风扇;20、矩形块;21、回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包括光模块本体1,光模块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13,光模块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12,t形滑轨1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散热外壳5,散热外壳5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6,导向杆6的外侧滑动套设有两个移动块9,散热外壳5的内壁与对应的移动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7,移动块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 19,移动块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11,两个的l形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型块21,散热外壳5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滑轨8,回型块21滑动套设在矩形滑轨8的外侧,回型块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 20,矩形块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偏心轮10,散热外壳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偏心轮10与电机4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
2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偏心轮10的设置,使得矩形块20能够带动回型块21 前后循环移动,通过风扇19、散热片13、散热孔的设置,起到了散热的作用。
26.具体的,光模块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梯形卡接块2,两个的梯形卡接块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槽,散热外壳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4,散热外壳5的前方设有t形插杆17,固定块14滑动套设在对应的t形插杆17的外侧,固定块14与对应的t形插杆17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15,两个的t形插杆1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嵌装有滚珠18,t形插杆17 与对应的圆形槽相卡接,滚珠18与对应的梯形卡接块2相配合,两个的t形插杆1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钢绳16,散热外壳5的前侧转动连接有t形转动杆3,t形转动杆3与对应的柔性钢绳16固定连接,散热外壳5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27.本实施例中,通过t形插杆17、梯形卡接块2的设置,使得散热外壳5能够与光模块本体1相固定。
28.具体的,散热外壳5的底部内壁开设有两个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 形滑槽,t形滑槽的内壁与对应的t形滑轨12的外侧滑动连接。
29.本实施例中,通过t形滑槽的设置,使得散热外壳5能够在t形滑轨12上移动。
30.具体的,移动块9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一,圆形孔一的侧壁与对应的导向杆6的外侧滑动连接。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圆形孔一的设置,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得移动块9不会出现偏移的现象。
32.具体的,回型块21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滑槽,矩形滑槽的内壁与矩形滑轨8的外侧滑动连接。
33.本实施例中,通过矩形滑槽的设置,使得回型块21能够在矩形滑轨8上滑动。
34.具体的,固定块14的左侧开设有圆形孔二,圆形孔二的侧壁与对应的t形插杆17的外侧滑动连接,散热外壳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t 形转动杆3的外侧固定
连接。
35.本实施例中,通过圆形孔二的设置,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得t形插杆17 不会出现偏移的现象,通过轴承的设置,使得t形转动杆3能够转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对光模块本体1自动循环散热时,启动电机4,电机4工作带动偏心轮10转动,当偏心轮10转动至前半圈时,偏心轮10转动带动矩形块20转动,矩形块20转动对回型块21产生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回型块21向后移动,回型块21移动带动l形板11向后移动,l形板11向后移动带动移动块9向后移动并对位于后侧的弹簧一7进行压缩,对位于前侧的弹簧一7进行拉伸,移动块9向后移动带动风扇19向后移动,当偏心轮10转动至后半圈时,偏心轮10转动带动矩形块20转动,矩形块20转动对回型块21产生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回型块21向前移动,回型块21移动带动l形板11向前移动,l形板11向前移动带动移动块9向前移动并对位于后侧的弹簧一7进行拉伸,对位于前侧的弹簧一7进行压缩,移动块9向前移动带动风扇19向前移动,从而便可以对光模块本体1自动循环散热;
37.当需要将散热外壳5快速从光模块本体1上取下进行检修和清理时,转动 t形转动杆3,t形转动杆3对柔性钢绳16进行缠绕,柔性钢绳16移动带动对应的t形插杆17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t形插杆17与对应的圆形槽相分离并对弹簧二15进行拉伸,此时向前拉动散热外壳5,使得t形滑轨12与t 形滑槽相分离,从而便可以将散热外壳5快速从光模块本体1上取下进行检修和清理。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