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网带炉铺料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网带炉技术的发展,客户对网带炉做出的产品要求也是日渐提高。随着人们对产品品质均一性要求的提升,网带炉产品温度的控制也是越来越重要。而要更好地控制产品温度,就需要对铺在网带表面产品的厚度进行控制,避免因厚度波动导致产品加热温度不一致,从而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均一性。
3.目前采取的主流手段是通过前道工序控制加上人工干预。通过尽量调整前道工序的出料速度的手段,让工件匀速流动到网带表面。但是由于很多时候,前道工序的来料不是均匀地,而是按批次送来,这就导致了在网带表面铺设的产品不能保证全部均匀。厂家一般会安排一名操作工在网带铺料区附近,手动将不均匀的工件铺到均匀。但是这样做会增加人力成本,而且人工操作仍然会有不稳定性,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带炉铺料限高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网带炉铺料限高装置,包括网带输送通道,所述网带输送通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门形支撑板,所述门形支撑板的上端中部焊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底部焊接有一对第三t形柱与一对第四t形柱,所述衔接板的另一端焊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焊接有移动板,所述门形支撑板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机构与第二活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机构与第二活动机构之间呈镜像对称,启动气缸推动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移动板将高出设定值的产品向前或向后刮,进而控制工件的堆叠高度,使得工件均匀铺设在网带输送通道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工件高度的稳定性,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第一t形柱,所述第一t形柱的下端焊接在门形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t形柱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另一端底部通过第二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板,所述第一哑铃形柱贯穿第一活动板与第三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端中部通过第三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四活动板,所述第三哑铃形柱贯穿第二活动板与第四活动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包括第二t形柱,所述第二t形柱的下端焊接在门形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t形柱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五活动
板,所述第五活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六活动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活动板的下端中部通过第四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七活动板,所述一对第三t形柱分别贯穿第七活动板、第三活动板,所述第六活动板的上端中部通过第六哑铃形柱活动连接有第八活动板,所述一对第四t形柱分别贯穿第八活动板、第四活动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开有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顶壁中部焊接有推板,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顶壁焊接有一对第五t形柱,所述一对第五t形柱分别贯穿第六活动板、第二活动板。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启动气缸推动衔接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活动机构、第二活动机构、移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板的移动带动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移动板将高出设定值的产品向前或向后刮,进而控制工件的堆叠高度,使得工件均匀铺设在网带输送通道上,节约了人力成本,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14.(2)启动气缸推动衔接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衔接板的移动带动第三活动板、第七活动板分别绕着对应的一对第三t形柱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四活动板、第八活动板分别绕着对应的一对第四t形柱进行旋转,第三活动板的转动带动第一活动板以第一t形柱为中心旋转,第一活动板与第四活动板的转动带动第二活动板进行旋转,第七活动板的转动带动第五活动板以第二t形柱为中心旋转,第五活动板与第八活动板的转动带动第六活动板进行旋转,第二活动板与第六活动板的转动带动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保证了工件高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附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网带输送通道;2、门形支撑板;3、立板;4、气缸;5、衔接板;6、第一活动机构;61、第一活动板;62、第二活动板;63、第三活动板;64、第四活动板;65、第一t形柱;66、第一哑铃形柱;67、第二哑铃形柱;68、第三哑铃形柱;7、第二活动机构;71、第五活动板;72、第六活动板;73、第七活动板;74、第八活动板;75、第二t形柱;76、第四哑铃形柱;77、第五哑铃形柱;78、第六哑铃形柱;8、移动板;81、第一凹槽;82、第二凹槽;83、第三凹槽;84、推板;9、内管;10、外管;11、一对第三t形柱;12、一对第四t形柱;13、一对第五t形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
‑
4,一种网带炉铺料限高装置,包括网带输送通道1,网带输送通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门形支撑板2,门形支撑板2的上端中部焊接有立板3,立板3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5,衔接板5的底部焊接有一对第三t形柱11与一对第四t形柱12,衔接板5的另一端焊接有内管9,内管9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外管10,外管10的另一端焊接有移动板8,门形支撑板2与移动板8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机构6与第二活动机构7,第一活动机构6与第二活动机构7之间呈镜像对称。
2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启动气缸4推动衔接板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活动机构6、第二活动机构7、移动板8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板5的移动带动移动板8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移动板8将高出设定值的产品向前或向后刮,进而控制工件的堆叠高度,使得工件均匀铺设在网带输送通道1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工件高度的稳定性,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27.具体的,第一活动机构6包括第一t形柱65,第一t形柱65的下端焊接在门形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第一t形柱65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61,第一活动板61的另一端底部通过第二哑铃形柱67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62。
2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t形柱65贯穿第一活动板61,第二哑铃形柱67贯穿第一活动板61与第二活动板62。
29.具体的,第一活动板61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哑铃形柱66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板63,第一哑铃形柱66贯穿第一活动板61与第三活动板63,第二活动板62的上端中部通过第三哑铃形柱68活动连接有第四活动板64,第三哑铃形柱68贯穿第二活动板62与第四活动板64。
3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衔接板5的移动带动第三活动板63、第四活动板64进行旋转,在第一哑铃形柱66的衔接作用下,第三活动板63的移动带动第一活动板61以第一t形柱65为中心旋转,在第三哑铃形柱68的衔接作用下,第四活动板64的转动带动第二活动板62进行旋转。
31.具体的,第二活动机构7包括第二t形柱75,第二t形柱75的下端焊接在门形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第二t形柱75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五活动板71,第五活动板71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哑铃形柱77活动连接有第六活动板72。
3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t形柱75贯穿第五活动板71,第五哑铃形柱77贯穿第五
活动板71与第六活动板72。
33.具体的,第五活动板71的下端中部通过第四哑铃形柱76活动连接有第七活动板73,一对第三t形柱11分别贯穿第七活动板73、第三活动板63,第六活动板72的上端中部通过第六哑铃形柱78活动连接有第八活动板74,一对第四t形柱12分别贯穿第八活动板74、第四活动板64。
3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衔接板5的移动带动第七活动板73、第八活动板74进行旋转,在第四哑铃形柱76的衔接作用下,第七活动板73的转动带动第五活动板71以第二t形柱75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五活动板71的转动带动第六活动板72进行旋转。
35.具体的,移动板8的侧壁上开有第一凹槽81与第三凹槽83,第三凹槽83的内顶壁中部焊接有推板84,移动板8的正面开有第二凹槽82,第二凹槽82的内顶壁焊接有一对第五t形柱13,一对第五t形柱13分别贯穿第六活动板72、第二活动板62。
3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凹槽81的设计,方便第二活动板62与第六活动板72的活动,通过对第二凹槽82的设计,方便固定一对第五t形柱13,通过对推板84的设计,能够使高出设定值的产品向前或向后刮,通过对第三凹槽83的设计,防止多余的产品四溅。
37.工作原理:
38.启动气缸4推动衔接板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衔接板5的移动带动第三活动板63、第七活动板73分别绕着对应的一对第三t形柱11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四活动板64、第八活动板74分别绕着对应的一对第四t形柱12进行旋转,第三活动板63的转动带动第一活动板61以第一t形柱65为中心旋转,第一活动板61与第四活动板64的转动带动第二活动板62进行旋转,第七活动板73的转动带动第五活动板71以第二t形柱75为中心旋转,第五活动板71与第八活动板74的转动带动第六活动板72进行旋转,第二活动板62与第六活动板72的转动带动移动板8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移动板8将高出设定值的产品向前或向后刮,进而控制工件的堆叠高度,使得工件均匀铺设在网带输送通道1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工件高度的稳定性,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