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诊断技术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的主流化学发光产品需要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不能支持对全血样本的直接、自动化检测,且首样报告时间长,总体诊断时间也较长,很难满足检测周转时间的要求,总体等待时间较长,这都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并容易引发家属或患者自身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后续患者的治疗。
3.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1735978a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集成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反应杯进载模块、机械臂进样模块、孵育模块、机械手与中转模块、磁分离清洗模块和检测模块:其中,反应杯进载模块,用于将反应杯运载至预定位置,使得所述机械臂进样模块可将反应试剂与样本分别加入反应杯中;所述机械手与中转模块将反应杯夹取到所述孵育模块中,对反应杯进行孵育;位于所述孵育模块中的反应杯被所述机械手与中转模块夹取至所述磁分离清洗模块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反应杯被所述机械手与中转模块夹取至所述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并具体公开了涉及到的检测模块的详细结构,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测模块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结构还不够优化,用户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模块。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检测模块有检测室、pmt和光子计数器;所述检测室内设置有检测反应杯座,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将激发液加入至所述检测反应杯座的反应杯中,反应后废液经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中的排液针吸出,所述pmt和所述光子计数器对反应杯依次进行光学检测,得出检测结果。
6.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激发液加注与反应后废液排出。
7.优选的,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由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组件控制其上下运动;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组件具有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连接有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偏心轴;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偏心轴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限位槽中运动,同时带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上下运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二与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连接;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二上设置有两个激发液针安装位和一个排液针安装位,同时还设置两个导向定位杆安装位,所述导向定位杆安装位上安装有导向定位杆。
8.优选的,所述检测室具有检测室挡板,由检测室挡板电机控制所述检测室挡板的
伸缩运动,所述检测室挡板具有反应杯移取口,所述检测反应杯座位于所述检测室挡板下方。
9.当反应杯被夹取到检测室时,检测室挡板伸出,反应杯从检测室挡板上的反应杯移取口进入检测室的检测反应杯座,反应杯被接住入位检测反应杯座的反应杯位;检测室挡板与所述反应杯移取口随之重合或错开,检测室随之开启或关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保证检测室为暗室,保证避光反应。
10.优选的,所述检测室中还设置有反应杯顶杆,反应杯从所述反应杯移取口进入时,被所述反应杯顶杆接住入位所述检测反应杯座的反应杯位中。
11.优选的,所述检测反应杯座在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控制下旋转;由所述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驱动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主动轮旋转,所述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位于所述检测反应杯座底部的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从动轮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检测反应杯座旋转。
12.检测反应杯座设置有多个反应杯放置位置,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使得有更多的反应杯可被夹取到检测室的检测反应杯座中进行检测。
13.优选的,所述反应杯顶杆由反应杯顶杆运动电机控制上下运动,所述反应杯顶杆运动电机连接有反应杯顶杆
‑
偏心轴,所述反应杯顶杆
‑
偏心轴位于顶杆载片连接块的反应杯顶杆
‑ꢀ
限位槽内,所述顶杆载片连接块与顶杆载片固定连接;相应的,所述顶杆载片的一端位于顶杆限位结构内。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检测模块(去除检测室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中检测模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2中检测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其中:1
‑
检测模块,101
‑
检测室,10101
‑
检测室挡板,10102
‑
检测室挡板电机,10103
‑
反应杯移取口,10104
‑
反应杯顶杆,10105
‑
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10106
‑
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主动轮,10107
‑
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从动轮,10108
‑
反应杯顶杆运动电机,10109
‑
反应杯顶杆
‑
偏心轴,101010
‑
顶杆载片连接块,101011
‑
反应杯顶杆
‑
限位槽,101012
‑
顶杆载片,101013
‑
顶杆限位结构,101014
‑
检测反应杯座,102
‑
pmt,103
‑
光子计数器,104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105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组件,10501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10502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偏心轴,10503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限位槽, 10504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10505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二, 10506
‑
激发液针安装位,10507
‑
排液针安装位,10508
‑
导向定位杆安装位,10509
‑
导向定位杆, 105010
‑
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1有检测室101、pmt 102和光子计数器103,如图1
‑
4所示;检测室101内设置有检测反应杯座101014,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104将激发液加入至检
测反应杯座101014的反应杯中,反应后废液经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104中的排液针吸出, pmt 102和光子计数器103对反应杯依次进行光学检测,得出检测结果。
21.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104由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组件105控制其上下运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组件105具有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 10501,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10501连接有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偏心轴10502;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偏心轴10502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限位槽 10503中运动,同时带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10504上下运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二10505与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10504连接;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二10505上设置有两个激发液针安装位10506和一个排液针安装位10507,同时还设置两个导向定位杆安装位10508,导向定位杆安装位10508上安装有导向定位杆10509,如图1
‑
4所示。
22.所述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连接块一10504上方设置有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
ꢀ‑
限位结构105010,如图4所示。
23.检测室101具有检测室挡板10101,由检测室挡板电机10102控制所述检测室挡板10101 的伸缩运动,检测室挡板10101具有反应杯移取口10103,检测反应杯座101014位于检测室挡板10101下方。
24.如图4所示,检测室101中还设置有反应杯顶杆10104,反应杯从反应杯移取口10103 进入时,被反应杯顶杆10104接住入位检测反应杯座101014的反应杯位中;反应杯顶杆10104 由反应杯顶杆运动电机10108控制上下运动,反应杯顶杆运动电机10108连接有反应杯顶杆
‑ꢀ
偏心轴10109,反应杯顶杆
‑
偏心轴10109位于顶杆载片连接块101010的反应杯顶杆
‑
限位槽 101011内,顶杆载片连接块101010与顶杆载片101012固定连接;相应的,顶杆载片101012 的一端位于顶杆限位结构101013内。
25.检测反应杯座101014在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10105控制下旋转;由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10105驱动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主动轮10106旋转,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主动轮10106通过皮带带动位于检测反应杯座101014底部的检测反应杯座旋转从动轮10107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检测反应杯座101014旋转,如图2所示。
26.具体操作时,检测室挡板电机10102控制检测室挡板10101的伸缩运动,当夹取反应杯到检测室101时,检测室挡板10101伸出,反应杯从检测室挡板10101上的反应杯移取口10103 进入检测室101的检测反应杯座101014,反应杯被反应杯顶杆10104接住入位检测反应杯座 101014的反应杯位;检测反应杯座101014在检测反应杯座旋转电机10105控制下旋转,反应杯依次被加入检测反应杯座101014中,然后检测反应杯座101014旋转,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运动电机10501启动,激发液加注与废液排出针组104上下运动,将激发液加入反应杯中,反应后废液经排液针吸出,pmt 102和光子计数器103对反应杯依次进行光学检测,得出检测结果。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