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6



1.本技术涉及回收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3.相关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82123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破碎辊筒,所述破碎辊筒的一端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远离破碎辊筒的一侧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碎辊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破碎锯齿,所述破碎辊筒远离轴承的一端贯穿且延伸箱体至外部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第二销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销轴的表面与第二曲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第三销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销轴远离第二曲柄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箱体外表面的一侧设置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轨远离固定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左侧设置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远离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远离吸附板的一端与电磁铁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铁芯的表面设置有线圈,且线圈的两端通过导线与外设的电源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座的底部与箱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座的下方且位于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与线圈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座的顶部且位于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破碎辊筒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滤板的下方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活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垃圾回收系统的重力比较大,工作人员不方便对垃圾回收系统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垃圾回收系统进行搬运,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第一旋转轴和两个滚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旋转轴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滚轮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箱体前进,箱体带动第一支撑块
前进,第一支撑块带动第一旋转轴前进,第一旋转轴带动滚轮在地面旋转,从而对垃圾回收系统进行搬运,相比于背景技术中通过人工手动搬运箱体,更加省时省力。
9.可选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旋转轴,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
10.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11.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套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
12.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分别位于第二旋转轴的两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带动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同时带动两端的两个滚轮旋转;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带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带动第四旋转轴旋转,第四旋转轴带动另一个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带动另外两个滚轮旋转;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分别位于第二旋转轴的两侧,以使位于第二旋转轴两侧的滚轮能够朝向一个方向滚动。
14.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块、第三旋转轴、驱动件、相互啮合的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三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五锥齿轮的中心,所述第三旋转轴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带动第六锥齿轮旋转,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五锥齿轮旋转,第五锥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省时省力。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块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旋转轴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相比于人工手动旋转第三旋转轴,更加省时省力。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两个第一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承减小了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支撑块之间的摩擦力,以使第一旋转轴更加易于与第一支撑块发生相对旋转。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所述箱体螺纹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箱体的下表面,从而将第一支撑块固定于箱体的下表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一支撑块的便捷性。
22.可选的,所述滚轮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滚轮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螺纹配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对第一旋转轴有定位作用,便于工作人员将滚轮固定于第一旋转轴的端部,同时定位孔对第一旋转轴有承载作用,增加了第一旋转轴的端部与滚轮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24.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箱体螺纹配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箱体的下表面,从而将第二支撑块固定于箱体的下表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二支撑块的便捷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箱体前进,箱体带动第一支撑块前进,第一支撑块带动第一旋转轴前进,第一旋转轴带动滚轮在地面旋转,从而对垃圾回收系统进行搬运,相比于背景技术中通过人工手动搬运箱体,更加省时省力;
28.2.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带动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同时带动两端的两个滚轮旋转;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带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带动第四旋转轴旋转,第四旋转轴带动另一个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带动另外两个滚轮旋转,以使四个滚轮在地面同时滚动,相比于人工手动推动箱体前进,更加省时省力;
29.3.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带动第六锥齿轮旋转,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五锥齿轮旋转,第五锥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滚动机构;21、第一支撑块;211、第一固定部;22、第一旋转轴;221、第一轴承;23、滚轮;231、定位孔;3、连接机构;31、第二支撑块;311、第二固定部;32、第二旋转轴;321、第二轴承;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5、第三锥齿轮;36、第四锥齿轮;4、驱动机构;41、第三支撑块;411、第三固定部;42、第三旋转轴;421、第三轴承;43、电机;44、第五锥齿轮;45、第六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参照图1,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滚动机构2、用于连接两个滚动机构2的连接机构3和用于驱动滚动机构2滚动的驱动机构4。如此设置,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两个滚动机构2滚动,从而实现对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搬运。
34.每个滚动机构2均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21、第一旋转轴22和两个滚轮23。两个第一支撑块2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一支撑块21相互平行。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一支撑块21的便捷性,每个第一支撑块2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部211,每个第一固定部21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一固定部21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块21的上表面
齐平,第一固定部211的上表面抵接于箱体1的下表面。每个第一固定部211上均穿设有螺栓,每个螺栓均与箱体1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固定部21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进而将第一支撑块2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第一旋转轴22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一旋转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支撑块21,第一旋转轴22与两个第一支撑块21均通过第一轴承221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轴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滚轮23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两个滚轮23旋转,从而实现对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搬运,省时省力。
3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滚轮23进行更换,每个滚轮23朝向第一旋转轴22的侧壁均开设有定位孔231,每个第一旋转轴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滚轮23上的定位孔231插接配合,滚轮23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第一旋转轴22的端部螺纹配合,从而将滚轮23固定于第一旋转轴22的端部。如此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滚轮23时,通过旋转螺栓,解除螺栓对滚轮23的固定作用,将旧的滚轮23从第一旋转轴22的端部拆卸下来,然后更换上新的滚轮23,通过螺栓与第一旋转轴22螺纹配合,从而将新的滚轮23固定于第一旋转轴22上。
36.连接机构3安装于两个滚动机构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块31、第二旋转轴32,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3和第二锥齿轮34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35和第四锥齿轮36。具体的,两个第二支撑块3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二支撑块31相互平行。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二支撑块31的便捷性,每个第二支撑块3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固定部311,第二固定部31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固定部311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块31的上表面齐平,第二固定部311的上表面均抵接于箱体1的下表面。每个第二固定部311上均穿设有螺栓,螺栓与箱体1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二固定部31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进而将第二支撑块3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
37.第二旋转轴3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支撑块31,第二旋转轴32与两个第二支撑块31均通过第二轴承321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3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锥齿轮33的中心,且第二旋转轴32与第一锥齿轮33固定连接,以使第一锥齿轮33位于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22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块21之间;第二锥齿轮34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22上,第二锥齿轮34位于两个第一支撑块21之间,第一旋转轴22与第二锥齿轮34固定连接。
38.第二旋转轴32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三锥齿轮35的中心,且第二旋转轴32与第三锥齿轮35固定连接,以使第三锥齿轮35位于另一个第一锥齿轮33与另一个第一旋转轴22之间;第四锥齿轮36套设于另一个第一旋转轴22上,第四锥齿轮36与第一旋转轴22固定连接。
39.为了保证位于两个机构上的四个滚轮23朝向相同的方向滚动,第二锥齿轮34与第四锥齿轮36分别位于第二旋转轴32的两侧。当驱动机构4驱动第二旋转轴32旋转时,第二旋转轴32的一端带动第一锥齿轮33旋转,第一锥齿轮33带动第二锥齿轮34旋转,第二锥齿轮34带动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22旋转,第一旋转轴22同时带动两端的两个滚轮23旋转;第二旋转轴32的另一端带动第三旋转轴42旋转,第三旋转轴42带动第四旋转轴旋转,第四旋转轴带动另一个第一旋转轴22旋转,第一旋转轴22带动另外两个滚轮23旋转,以使位于第二旋转轴32两侧的滚轮23能够朝向一个方向滚动。
40.驱动机构4也安装于两个滚动机构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第三支撑块41、第三旋转轴42、驱动件、相互啮合的第五锥齿轮44和第六锥齿轮45。具体的,第三支撑块41的形状为长方体。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三支撑块41的便捷性,第三支撑块4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三固定部411,第三固定部41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三固
定部411的上表面与第三支撑块41的上表面齐平。两个第三支撑块41上均穿设有螺栓,两个螺栓均与箱体1螺纹配合,从而将两个第三固定部41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进而将第三支撑块41固定于箱体1的下表面。第三旋转轴42的一端与第三支撑块41通过第三轴承421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42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五锥齿轮44的中心,且第三旋转轴42靠近第五锥齿轮44的一端与第五锥齿轮44固定连接;第六锥齿轮45套设于第二旋转轴32上,且第六锥齿轮45与第二旋转轴32固定连接,第六锥齿轮45位于两个第二支撑块31之间,第六锥齿轮45与第二旋转轴3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43,电机43安装于第三支撑块41上,电机43的输出轴与第三旋转轴42靠近第三支撑块41的一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电机43驱动第三旋转轴42旋转,第三旋转轴42带动第五锥齿轮44旋转,第五锥齿轮44带动第六锥齿轮45旋转,第六锥齿轮45带动第二旋转轴32旋转,省时省力。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搬运建筑垃圾回收系统时,通过电机43驱动第三旋转轴42旋转,第三旋转轴42带动第五锥齿轮44旋转,第五锥齿轮44带动第六锥齿轮45旋转,第六锥齿轮45带动第二旋转轴32旋转;第二旋转轴32的一端带动第一锥齿轮33旋转,第一锥齿轮33带动第二锥齿轮34旋转,第二锥齿轮34带动其中一个第一旋转轴22旋转,第一旋转轴22同时带动两端的两个滚轮23旋转;第二旋转轴32的另一端带动第三旋转轴42旋转,第三旋转轴42带动第四旋转轴旋转,第四旋转轴带动另一个第一旋转轴22旋转,第一旋转轴22带动另外两个滚轮23旋转,以使位于第二旋转轴32两侧的滚轮23能够朝向一个方向滚动。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1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