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
背景技术:
2.道路产生局部损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设计的原因、施工的原因、基层材料的原因以及超重车的影响等。道路局部损坏的形式包含了啃边、裂缝、坑洞以及断角等。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79847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开裂的道路结构,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路床、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以及沥青层。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是以大粒径主骨料为框架,水泥稳定碎石填充料填充大粒径主骨料空隙形成的结构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防开裂的道路结构仅适用于新修路段,对于原有的已开裂的道路则无法进行修复,若该防开裂道路结构施工在原有的已开裂的道路上,原有的已开裂道路继续开裂时,易致使该防开裂道路结构产生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原有的已开裂道路进行修复,本技术提供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包括开裂地基底层,所述开裂地基底层的裂缝处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修补层,所述开裂地基底层上设有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补层能够有效提升开裂地基底层裂缝处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减小开裂地基底层的上层结构传递至裂缝处的应力,改性沥青混凝土层能够在开裂地基底层外形成防护,从而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的裂缝难以继续产生开裂。
9.可选的,所述开裂地基底层在裂缝处设有抗裂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裂贴进一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的裂缝不易继续产生开裂。
11.可选的,所述开裂地基底层的表面为凿毛面,所述凿毛面在抗裂贴处设有让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凿毛面用于增强沥青砂调平层在开裂地基底层上的附着效果,从而以使得道路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
13.可选的,所述开裂地基底层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有沥青砂调平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砂调平层不仅能够用于对开裂地基底层进行找平,并且还能够提高道路结构整体的防冻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增强道路结构的强度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沥青砂调平层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有玻纤格栅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纤格栅层能够在沥青砂调平层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起到加筋的作用,从而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并增强改性沥青混
凝土层的抗裂强度。
17.可选的,所述开裂地基底层在裂缝处设有粘接砂浆层,所述粘接砂浆层位于修补层的下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粘接砂浆层进一步增强了修补层的粘接效果,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的裂缝更难以开裂;另一方面,粘接砂浆层使得修补层难以在开口槽的槽底产生沉降,从而以使得修补层能够保持良好的修补效果。
19.可选的,所述粘接砂浆层和修补层之间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一端设在粘接砂浆层内,连接筋的另一端设在修补层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能够增强修补层与粘接砂浆层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以使得修补层不易从开口槽内脱出。
21.可选的,所述开口槽的侧壁设有拉槽,所述拉槽沿开口槽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槽用于增强修补层与开口槽侧壁之间的附着效果和粘接能力,从而以使得修补层与开口槽的侧壁之间不易产生缝隙。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修补层能够有效提升开裂地基底层裂缝处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效果,改性沥青混凝土层能够在开裂地基底层外形成防护,从而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的裂缝难以继续产生开裂;
25.2.通过粘接砂浆层,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修补层的粘接效果,并使得修补层难以在开口槽的槽底产生沉降。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抗疲劳防开裂道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开裂地基底层;11、道路基层;12、道路面层;13、开口槽;131、拉槽;2、沥青砂调平层;3、改性沥青混凝土层;4、修补层;5、粘接砂浆层;6、连接筋;7、抗裂贴;8、玻纤格栅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参照图1,抗疲劳防开裂道路包括开裂地基底层1、沥青砂调平层2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
31.开裂地基底层1为原开裂的道路,通常开裂地基底层1包括道路基层11和道路面层12,开裂地基底层1的开裂位置通常为混凝土结构的道路面层12。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位于开裂地基底层1的上方,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在开裂地基底层1外形成防护,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不易继续产生开裂。沥青砂调平层2位于开裂地基底层1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之间,沥青砂调平层2用于对开裂地基底层1进行找平,从而以便于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的铺设。
32.参照图1和图2,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处设有开口槽13。开口槽13的开设方向即为裂缝的延伸方向。开口槽13沿道路铺设方向的纵截面呈矩形,开口槽13的槽口方向朝向远
离原道路路面的一侧。开口槽13内设有修补层4,修补层4主要由混凝土修补剂所构成。混凝土修补剂包括有无机类、有机类、有机改性类等多种种类,施工时可以根据开裂地基底层1的实际路况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修补层4能够有效提升开裂地基底层1裂缝处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减小开裂地基底层1的上层结构传递至裂缝处的应力,从而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难以继续产生开裂。
33.开裂地基底层1在裂缝处设有粘接砂浆层5。粘接砂浆层5位于修补层4的下方,即粘接砂浆层5用于嵌填开口槽13的槽底。粘接砂浆层5主要由粘接砂浆所构成。施工时先在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处设置开口槽13,然后对裂缝和开口槽13进行除尘,再将粘接砂浆灌注在开口槽13槽底处的裂缝内即可形成粘接砂浆层5。一方面,粘接砂浆层5进一步增强了修补层4的粘接效果,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更难以开裂;另一方面,粘接砂浆层5使得修补层4难以在开口槽13的槽底产生沉降,从而以使得修补层4能够保持良好的修补效果。
34.开口槽13的侧壁设有拉槽131。拉槽131沿开口槽13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且拉槽131沿开口槽13的厚度方向等间距设有多道。本实施例中,以三道拉槽131为例进行说明。修补层4嵌填在开口槽13内时,修补层4能够填充至拉槽131内。拉槽131用于增强修补层4与开口槽13侧壁之间的附着效果和粘接能力,从而以使得修补层4与开口槽13的侧壁之间不易产生缝隙。
35.粘接砂浆层5和修补层4之间设有连接筋6。连接筋6可以采用气排钉等细长的金属件。连接筋6的一端设在粘接砂浆层5内,连接筋6的另一端设在修补层4内。连接筋6能够增强修补层4与粘接砂浆层5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以使得修补层6不易从开口槽13内脱出。在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处设置开口槽13后,即可将连接筋6的一端插设在缝隙内,并使开口槽13的另一端预留在开口槽13内,因此连接筋6的长度需根据裂缝的深度进行选择。将连接筋6设置完成后,即可依次进行粘接砂浆层5和修补层4的施工。
36.开裂地基底层1在裂缝处设有抗裂贴7。抗裂贴7沿裂缝的延伸方向进行铺设,且沿裂缝延伸方向相邻的两张抗裂贴7之间相互搭接。抗裂贴7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抵抗裂缝处的拉应力,从而提高道路的抗拉能力。并且抗裂贴7具有一定的粘弹性,能够起到消能缓冲的作用,从而吸收路面的拉伸能量。抗裂贴7进一步使得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不易继续产生开裂。
37.开裂地基底层1的表面为凿毛面。沥青砂调平层2在施工前,先对开裂地基底层1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对凿毛后的表面进行清理即可形成凿毛面。凿毛面用于增强沥青砂调平层2在开裂地基底层1上的附着效果,从而以使得道路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凿毛面在抗裂贴7处设有让位,从而以避免抗裂贴7的粘接处因凹凸不平而粘接不牢。
38.沥青砂调平层2主要采用沥青砂材料铺设而成。沥青砂调平层2不仅能够用于对开裂地基底层1进行找平,并且沥青砂的耐低温性能、耐腐蚀性能均较好,因此沥青砂调平层2还能够提高道路结构整体的防冻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沥青砂调平层2还能够增强道路结构的强度稳定性。
39.沥青砂调平层2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之间设有玻纤格栅层8。玻纤格栅层8采用玻纤格栅铺设而成。沥青砂调平层2施工并压实后,即可在沥青砂调平层2上进行玻纤格栅的铺设。玻纤格栅层8能够在沥青砂调平层2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之间起到加筋的作用,从而
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并增强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的抗裂强度。
40.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主要由改性沥青砼铺设而成。改性沥青砼不易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底,而且低温性能良好。铺设改性沥青砼时,改性沥青砼的厚度可以适当加厚。增加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的厚度,一方面可以减少开裂地基底层1的温度变化,并降低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的拉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道路结构整体的弯曲刚度,降低接缝处的弯沉差,减少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的剪切应力。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疲劳防开裂道路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对原有的开裂地基底层1进行修整。在开裂地基底层1的裂缝处开设开口槽13,开口槽13沿裂缝的延伸方向进行开设,并在开口槽13的侧壁上进行拉槽131的施工,施工完成后对开口槽13和裂缝进行除尘处理。然后将连接筋6的一端插设在缝隙内,并使连接筋6的另一端预留在开口槽13内。再将粘接砂浆灌注在缝隙内形成粘接砂浆层5,待粘接砂浆层5终凝后,在开口槽13内嵌填混凝土修补剂以形成修补层4。然后在缝隙处粘接抗裂贴7,并对开裂地基底层1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形成凿毛面。将开裂地基底层1进行清洁后,再在开裂地基底层1上铺设沥青砂以形成沥青砂调平层2,然后在沥青砂调平层2上铺设玻纤格栅以形成玻纤格栅层8,再在玻纤格栅层8上铺设改性沥青砼以形成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