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07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


背景技术:

2.临时房建结构多用于工地,相比于舒适性、稳固性,临时房建结构的可拆卸性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授权公告号为cn238611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轻型方便屋,包括墙板、门窗和屋顶,屋顶、门窗、墙板等各部分均为预制件,屋顶有金属框架和嵌有金属龙骨的加强筋,墙板、门窗采用两面胶合板结构并有金属包边,各部件用带有金属插槽的墙体周柱和墙梁安插组合起来。该方便屋采用组合安插式结构,方便屋的屋顶、门窗、四周墙板各部分均为预制件,用带有金属插槽的墙体周柱和墙梁将各个部分安插组合起来,方便屋的屋顶采用与瓦面屋顶相似的船形罩体,罩体下端连有屋檐。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室外搭建该临时房时,由于屋顶离地较高,则屋顶的安装难度较大,往往需要起重设备配合对屋顶进行安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屋顶板的安装,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墙壁板,所述墙壁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所述第一壁板的顶部边缘转动连接有屋顶板,所述屋顶板为钢板材质并可进行弯曲,所述屋顶板的中部设有预折痕,所述预折痕沿直线延伸,所述预折痕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壁板的顶部边缘线平行,所述屋顶板远离第一壁板的端部设有拉绳,所述第二壁板的顶部设有供拉绳穿过的拉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板预先与第一壁板的顶部边缘连接,安装时,安装好底板、顶板、墙壁板后形成房间,然后将拉绳穿过拉孔,人员拉动拉绳,拉绳通过拉力将屋顶板翻转至顶板上,通过拉紧拉绳,屋顶板绕预折痕自适应弯折;通过拉绳的限位作用,屋顶板被限位于第二壁板上。然后人员将拉绳缠绕固定于任意物体,完成屋顶板的安装固定。则搭建本房建结构时,人员无需借助起重设备即可完成屋顶板的安装,较为方便,且安装后的屋顶板足够稳固。
9.可选的,所述屋顶板包括设于底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靠近第二壁板的位置,所述拉绳端部连于固定块;所述第二壁板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拉孔设于支撑部,所述固定块、支撑部通过侧壁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穿过拉孔并被拉紧后,屋顶板通过固定块抵接第二壁板的支撑部,支撑部能对固定块、屋顶板形成稳固支撑。
11.可选的,所述屋顶板靠近第二壁板的边缘高度低于第二壁板的顶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屋顶板上的雨水不易通过第二壁板顶部进入房
间内。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壁板的顶部固定有铰接块一,所述屋顶板的底壁固定有铰接块二,所述铰接块一、铰接块二通过穿设于两者间的铰接轴建立转动连接,所述铰接轴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壁板的顶部边缘线平行。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板与第一壁板通过铰接的方式建立转动连接,铰接轴可与铰接块一、铰接块二进行拆装,当铰接轴从铰接块一、铰接块二抽除后,第一壁板即可与屋顶板分离,方便两者堆叠后进行运输。
15.可选的,所述屋顶板靠近第一壁板的边缘高度低于第一壁板的顶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屋顶板上的雨水不易通过第一壁板顶部进入房间内。
17.可选的,所述第二壁板上设有供拉绳缠绕的固定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专门用于供拉绳缠绕,方便拉绳的下端进行固定。
19.可选的,所述顶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顶板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杆可与顶板进行拆装,所述支撑杆向上延伸至屋顶板处,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抵接屋顶板的底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板安装完成后,人员将支撑杆从房间内向上穿过通孔,将支撑杆下端与顶板固定后,支撑杆上端恰好抵接屋顶板的中部底面,支撑杆为屋顶板提供支撑,提高屋顶板的抗压、抗形变能力。
21.可选的,所述通孔内固定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通孔的孔壁建立密封,所述支撑杆穿过密封套的套孔,所述密封套抵紧支撑杆的周向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在支撑杆、顶板间建立密封,顶板顶面的积水不易在支撑杆处渗透进室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搭建本房建结构时,人员无需借助起重设备即可完成屋顶板的安装,较为方便;
25.2.安装后的屋顶板足够稳固;
26.3.安装前的各部件能够层叠,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的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的立体图。
28.图2是图1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29.图3是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顶板;3、屋顶板;41、第一壁板;42、第二壁板;31、预折痕;411、铰接块一;32、铰接块二;5、铰接轴;33、固定块;421、支撑部;422、拉孔;34、拉绳;412、定位槽一;423、定位槽二;424、固定杆;21、通孔;22、密封套;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参照图1和图2,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墙壁板、屋顶板3,墙壁板一共四块,墙壁板包括对向设置的
第一壁板41、第二壁板42,顶板2、底板1、四个墙壁板组合形成长方体的房间结构,顶板2作为房间的天花板,底板1作为房间的地板。屋顶板3的板面倾斜设置,屋顶板3位于顶板2上方用作屋顶,屋顶板3的顶面用于对雨雪进行疏导。
33.参照图2和图3,屋顶板3为一矩形不锈钢板,屋顶板3的中部设有预折痕31,预折痕31沿直线延伸,屋顶板3可在预折痕31处进行弯折。屋顶板3弯折后,形成的v形尖端竖直朝上。
34.第一壁板41通过顶部与屋顶板3转动连接,具体结构为:第一壁板41的顶部固定有铰接块一411,屋顶板3的底壁固定有铰接块二32,铰接块一411、铰接块二32通过穿设于两者间的铰接轴5建立转动连接。铰接块二32位于靠近屋顶板3下边沿的位置,屋顶板3靠近第一壁板41的边缘高度低于第一壁板41的顶部。铰接轴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壁板41的顶部边缘线平行,预折痕31的长度方向也与第一壁板41的顶部边缘线平行。铰接轴5可与铰接块一411、铰接块二32进行拆装,当铰接轴5从铰接块一411、铰接块二32抽除后,第一壁板41即可与屋顶板3分离,方便两者堆叠后进行运输。
35.屋顶板3包括设于底面的固定块33,固定块33位于屋顶板3底面远离第一壁板41的位置,固定块33靠近第二壁板42,固定块33的底面为平面。第二壁板42包括位于顶部的支撑部421,支撑部421与第二壁板42一体固定,支撑部421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部421用于抵接固定块33的底面,屋顶板3靠近第二壁板42的边缘高度低于第二壁板42的顶部。支撑部421沿竖直方向设有贯穿的拉孔422,拉孔422的下端位于房间内,拉孔422沿第二壁板42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36.固定块33的底面固定有拉绳34,拉绳34通过一端与固定块33固定,拉绳34用于穿过拉孔422,拉绳34的数量、位置与拉孔422一一对应。第二壁板42上固定有供拉绳34缠绕的固定杆424,固定杆424位于第二壁板42朝向第一壁板41的板面上。
37.第一壁板41的顶部设有定位槽一412,第二壁板42的顶部设有定位槽二423,定位槽一412、定位槽二423的槽口竖直向上且沿水平方向相互正对,定位槽一412、定位槽二423用于供顶板2的背向两边缘分别嵌入形成定位,使顶板2安装稳固。定位槽二423位于支撑部421朝向第一壁板41的一侧,顶板2未遮挡支撑部421及拉孔422。
38.顶板2的中部还设有通孔21,通孔21贯穿顶板2的两板面,通孔21沿预折痕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21内固定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套22,密封套22为圆筒形,密封套22与通孔21的孔壁固定并建立密封,密封套22内穿设有支撑杆6,密封套22抵紧支撑杆6的周向侧壁并与支撑杆6建立密封。支撑杆6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顶板2的底壁,支撑杆6的上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抵于屋顶板3的底面,支撑杆6对屋顶板3的中部底面进行支撑。
39.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易拆卸工地临时房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本房建结构安装前,屋顶板3为平板状态,各板材相互分离且层叠设置,便于进行运输。安装时,将铰接轴5穿入铰接块一411、铰接块二32的孔内,使第一壁板41、屋顶板3形成铰接,然后分别将底板1、顶板2、墙壁板通过螺栓、涂密封胶方式完成安装,形成房间。
40.在安装房间的过程中将拉绳34穿过拉孔422,房间安装完成后,人员在房间内拉动拉绳34,拉绳34通过拉力将屋顶板3翻转至顶板2上,通过拉紧拉绳34,屋顶板3绕预折痕31自适应弯折,使固定块33贴合于支撑部421的顶面上;通过拉绳34的限位作用,固定块33不会脱离支撑部421。然后人员将拉绳34缠绕于固定杆424,完成屋顶板3的安装固定。最后人
员将支撑杆6从房间内向上穿过密封套22,将支撑杆6下端与顶板2固定后,支撑杆6上端恰好抵接屋顶板3的中部底面,提高屋顶板3的抗压、抗形变能力。密封套22在支撑杆6、顶板2间建立密封,顶板2顶面的积水不易在支撑杆6处渗透进室内。
41.综上,搭建本房建结构时,人员无需借助起重设备即可完成屋顶板3的安装,较为方便,且安装后的屋顶板3足够稳固。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