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及钢包包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钢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及钢包包底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国外大多数浇注钢包包底采用为冲击区部位预放一个冲击块,其他部位整体浇注而成的结构,此种结构施工方式简单方便,但存在的问题就是除了冲击区之快其他部位在一个平面,存在浇钢过程中浇余残留问题。近年来随着钢厂成本及节能考虑,期望减少钢水残留浇余。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钢水残留并且包底整体性较好的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及钢包包底成型模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包括包底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包底本体上的水口座砖,所述包底本体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成型有凹槽,所述水口座砖的钢水入口位于所述凹槽槽底。整体浇注的所述包底本体使得整个钢包内底壁在同一平面上,能够有效保障所述包底本体的整体性,所述包底本体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开设的凹槽能够减少钢水的残留浇余。
6.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凹槽呈倒棱台形,所述水口座砖的钢水入口位于所述凹槽内底壁中心。
7.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棱台为正四棱台。
8.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正四棱台的下底长950mm,上底长835mm,高为150mm。
9.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包底本体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包底冲击块,且所述包底冲击块的上表面凸出所述包底本体与钢水接触的表面。高于所述包底本体的所述包底冲击块减缓因钢水从高处流入整个钢包内时冲击所述包底本体,而使得包底本体出现表面凹陷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包底本体的整体性。
10.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包底本体包括永久层和工作层,所述工作层位于所述永久层的上表面上,所述包底冲击块的下部位于所述工作层内,并且所述包底冲击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永久层的上表面贴合。
11.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工作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包底冲击块厚度为350mm。
12.上述一种钢包包底结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水口座砖的正上方。
13.一种钢包包底成型模具,包括预制块、提手、限位杆和固定块,所述预制块安装在所述限位杆的顶端,所述提手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制块的顶壁上,所述固定块螺纹套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上;所述预制块的形状和大小与包底本体上凹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在对钢包永久层上表面浇注物料时,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水口座砖内,在浇注完成后,通
过拉动所述提手,将所述预制块从所述包底本体内取出,使得所述水口座砖周围的高度低于所述包底本体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钢包内的钢水流向所述水口座砖,并通过所述水口座砖流出钢包,能够在保证所述包底本体整体性的前提下,解决了钢包内钢水浇余残留的问题。
14.上述一种钢包包底成型模具,所述预制块呈倒正四棱台形,所述正四棱台的下底长950mm,上底长835mm,高为150mm。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浇注的所述包底本体使得整个钢包内底壁在同一平面上,能够有效保障所述包底本体的整体性,所述包底本体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开设的凹槽能够减少钢水的残留浇余;高于所述包底本体的所述包底冲击块减缓因钢水从高处流入整个钢包内时冲击所述包底本体,而使得包底本体出现表面凹陷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包底本体的整体性。
17.2、在对钢包永久层上表面浇注物料时,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水口座砖内,在浇注完成后,通过拉动所述提手,将所述预制块从所述包底本体内取出,使得所述水口座砖周围的高度低于所述包底本体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钢包内的钢水流向所述水口座砖,并通过所述水口座砖流出钢包,能够在保证所述包底本体整体性的前提下,解决了钢包内钢水浇余残留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及钢包包底成型模具中包底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及钢包包底成型模具中模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本实用新型钢包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中水口座砖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

包底本体;2

凹槽;3

包底冲击块;4

水口座砖;5

模具本体;501

预制块;502

提手;503

限位杆;504

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

图2所示,一种钢包包底结构,包括包底本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包底本体1上的水口座砖4,所述包底本体1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成型有凹槽2,所述水口座砖4的钢水入口位于所述凹槽2槽底。整体浇注的所述包底本体1使得整个钢包内底壁在同一平面上,能够有效保障所述包底本体1的整体性,所述包底本体1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开设的凹槽2能够减少钢水的残留浇余。
24.所述凹槽2呈倒棱台形,所述水口座砖4的钢水入口位于所述凹槽2内底壁中心;所述凹槽2位于所述水口座砖4的正上方;所述棱台为正四棱台;所述正四棱台的下底长950mm,上底长835mm,高为150mm。
25.所述包底本体1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包底冲击块3,且所述包底冲击块3的上表面凸出所述包底本体1与钢水接触的表面。高于所述包底本体1的所述包底冲击块3
减缓因钢水从高处流入整个钢包内时冲击所述包底本体1,而使得包底本体1出现表面凹陷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包底本体1的整体性。
26.所述包底本体1包括永久层和工作层,所述工作层位于所述永久层的上表面上,所述包底冲击块3的下部位于所述工作层内,并且所述包底冲击块3的下表面与所述永久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工作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包底冲击块3厚度为350mm。
27.一种钢包包底成型模具,包括预制块501、提手502、限位杆503和固定块504,所述预制块501安装在所述限位杆503的顶端,所述提手502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制块501的顶壁上,所述固定块504螺纹套设在所述限位杆503的底端上;所述预制块501的形状和大小与包底本体1上凹槽2的形状和大小相吻合;所述预制块501呈倒正四棱台形,所述正四棱台的下底长950mm,上底长835mm,高为150mm。在对钢包永久层上表面浇注物料时,将所述限位杆503安装在所述水口座砖4内,在浇注完成后,通过拉动所述提手502,将所述预制块501从所述包底本体1内取出,使得所述水口座砖4周围的高度低于所述包底本体1上与钢水接触的表面,钢包内的钢水流向所述水口座砖4,并通过所述水口座砖4流出钢包,能够在保证所述包底本体1整体性的前提下,解决了钢包内钢水浇余残留的问题。
28.在本实施例中,开设在包底本体1与钢水接触的表面上的凹槽2能够有效减少钢水残留,整体浇注的所述包底本体1整体性好;利用钢包包底成型模具在所述包底本体1上开设所述凹槽2,在保障所述包底本体1整体性的同时,也利用所述凹槽2减少钢水残留;嵌设在所述包底本体1上的包底冲击块3减缓钢水从高处流入整个钢包内时对包底本体1的冲刷。
29.具体工作原理为:
30.在使用时,首先将限位杆503穿设过水口座砖4,并使用固定块504在钢包外底壁将预制块501固定在包底本体1底部上,并将包底冲击块3放置在钢包永久层底壁顶壁中部,并确保包底冲击块3的高度最高;向钢包内添加浇注料,浇注料在钢包永久层底壁顶壁上形成包底本体1;
31.待浇注料凝固后,松开固定块504对预制块501的固定,将预制块501从水口座砖4上取下,预制块501在包底本体1上形成一个竖截面为倒梯形的凹槽2。
3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