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2



1.本技术涉及塑料拉丝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拉丝机利用聚丙烯、高密度乙烯为原料,经加热、挤出、剖丝、拉伸形成扁丝经收卷后供圆织机编织。
3.相关技术中的塑料拉丝机包括塑料挤出机、冷却定形装置、塑料丝牵引辊组、烘干箱和收丝辊等,挤出机用于将塑料原料挤出成型,膜冷却定形装置用于将成型后炽热的塑料丝冷却定形,冷却方式通常为水冷,而后烘干箱将冷却后的塑料丝进行烘干以去除其表面水分,最后收丝辊将成品塑料丝收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塑料丝于拉丝机各个工步间行进的过程中,塑料丝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静电,较易造成成品塑料丝上沾染灰尘杂质,同时易造成收丝辊处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塑料丝易产生静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除电机构,所述除电机构包括碳纤维布和安装组件,所述碳纤维布与安装组件相对固定,所述安装组件与基座相对固定,所述碳纤维布与塑料丝相接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布在与塑料丝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利用其自身的导电性,将塑料丝上的静电电荷吸除,达到去除塑料丝上的静电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碳纤维布为编织布,且所述碳纤维布的其中一侧边缘上并列成型有多束毛撮,相邻两个所述毛撮之间形成有间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塑料丝从不同的毛撮之间的间隙穿过碳纤维布,此过程中毛撮与塑料丝接触实现静电去除,同时毛撮以及多个毛撮之间的间隙对多个塑料丝具有限位作用,减小静电去除过程中塑料丝发生缠绕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碳纤维布的其余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夹片,所述碳纤维布设有毛撮的一侧边缘上还设有防脱链,所述防脱链的长度方向与毛撮的排列方向相同,所述防脱链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防脱环,所有所述毛撮均穿过防脱环,所述防脱链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固定夹片相对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片与防脱链对编织布结构的碳纤维布产生形状固定,减少碳纤维布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散架的风险。
13.可选的,所述固定夹片为铜片,所述固定夹片固定连接有接地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片将碳纤维布所吸收的静电电荷导离碳纤维布,使碳纤维布上的电荷状态持续稳定。
15.可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安装块,所述固定杆与基座相对固定,所述安装块与碳纤维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供安装块滑移的滑移通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块沿固定杆滑移即可实现安装块与固定杆的安装,即使碳纤维布的布面具备稳定的长度方向。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上穿设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固定杆并插入安装块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螺栓穿过固定杆并旋入安装块内即可将安装块与固定杆相对固定。
19.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与碳纤维布朝向塑料丝行进方向一侧的布面相贴合,所述支撑板靠近塑料丝的板面边缘设有过渡圆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板面对碳纤维布的布面形成抵接,可减小碳纤维布在与塑料丝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布面变形,同时过渡圆角减少支撑板与碳纤维布之间接触的棱角结构,减小碳纤维布所受的损伤。
21.可选的,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板,所述安装座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杆的放置槽,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相对槽壁分别与安装座板的相对板面相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杆卡接入安装座板上,卡接槽与放置槽相互配合对固定杆形成固定杆长度方向的限位,由此便可使基座与固定杆的相安装固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碳纤维布与铜制固定夹片的设置,碳纤维布与塑料丝接触以将塑料丝上的静电电荷去除,并通过固定夹片将电荷导离,从而使塑料丝不易由于附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杂质;
25.2.通过安装块、固定杆和安装座板的设置,实现碳纤维布与基座的快捷安装与固定,同时固定杆上的支撑板提高了碳纤维布于工作状态下的形态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碳纤维布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安装组件的配合关系剖视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安装座板;111、放置槽;12、接地端口;2、安装组件;21、固定杆;211、滑移通道;212、支撑板;2121、过渡圆角;213、卡接槽;22、安装螺栓;23、安装块;3、碳纤维布;31、固定夹片;311、接地线;32、毛撮;33、防脱链;331、防脱环;4、塑料丝。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位于拉丝机的烘干箱与收丝辊之间,基座1上设置有除电机构,除电机构用于将途径
此处的塑料丝4上的静电消除。
32.如图1和2所示,除电机构包括碳纤维布3和安装组件2,碳纤维布3为直接将塑料丝4上的静电导除的元件,安装组件2用于将碳纤维布3与基座1相对固定。碳纤维布3由若干碳纤维丝以编织布的形式组合而成,布面呈细长的矩形;碳纤维布3的其中一个较长的布面边缘上形成有沿碳纤维布3长度方向阵列排布的毛撮32,单束毛撮32由若干与碳纤维布3长度方向垂直的碳纤维丝的端部聚集而形成,每相邻两束毛撮32之间形成间隙。碳纤维布3的其余三个布面边缘上均设有固定夹片31,固定夹片31为折弯的铜片,固定夹片31折弯所形成的的相对内侧壁与碳纤维布3靠近边缘处的相对布面相抵接,固定夹片31将碳纤维布3夹紧固定以使碳纤维丝的排列状态保持稳定,同时固定夹片31将碳纤维布3所吸收的静电导离布面,故固定夹片3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接地线311,基座1上设有供接地线311插入的接地端口12,接地线311远离碳纤维布3的一端插入接地端口12中。
33.如图1和2所示,碳纤维布3上排布有毛撮32的一侧布面边缘设有防脱链33,防脱链33的长度方向与碳纤维布3的长度方向相同,防脱链33包括若干相互一体成型的防脱环331,单个防脱环331用于供一束毛撮32穿过。防脱链33由pet制成,其用于维持碳纤维布3中的碳纤维丝的位置状态的稳定性,同时也位置相邻两束毛撮32之间的间隙大小的稳定性。相邻两个毛撮32之间的间隙可供一根塑料丝4穿过,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塑料丝4之间的毛撮32数量为三。防脱链33长度方向的端部楔插入固定夹片31中,以实现防脱链33的安装固定。
34.如图1和2所示,基座1上焊接固定有两个板面相互平行的安装座板11,装组件包括安装块23和固定杆21;安装座板11的板面与塑料丝4的行进方向平行,安装座板11上开设有放置槽111,放置槽111贯穿安装座板11的厚度开设且放置槽1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座板11的厚度方向相同,固定杆21上且位于靠近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处均开设有卡接槽213,卡接槽21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两个卡接槽213之间的间距与两个安装座板11之间的间距相等,卡接槽213的槽宽与安装座板11的板厚相等;即将固定杆21安装至安装座板11上时,卡接槽213的位置对应了放置槽111的位置,安装完成后的卡接槽213的相对槽壁与安装座板11的相对板面抵紧,且此时固定杆21于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便被安装座板11限定。
35.如图2和3所示,固定杆21的沿自身长度方向贯通开设有滑移通道211,碳纤维布3上且位于远离毛撮32的布面边缘的固定夹片3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3,安装块23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碳纤维布3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杆21上还开设有供碳纤维布3穿过的缝隙,此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滑移通道211相同且与滑移通道211连通。安装块23上开设有螺纹孔,固定杆21上穿设有安装螺栓22;将安装块23沿滑移通道211滑入固定杆21内,安装块23移动至螺纹孔与安装螺栓22同轴时,将安装螺栓22旋入安装块23内,便完成了安装块23与固定杆21的安装与固定,而后固定杆21的两端用橡胶封盖将滑移通道211封堵,由此便完成了固定杆21与碳纤维布3的安装固定。
36.如图2和3所示,固定杆21朝向毛撮3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支撑板212,支撑板212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21的长度方向相同,将碳纤维布3安装于固定杆21上后,支撑板212位于碳纤维布3朝向塑料丝4行进方向的一侧,当碳纤维布3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碳纤维布3与支撑板212相对的侧面相贴合。当塑料丝4穿过毛撮32时,行进中的塑料丝4将与毛撮32、碳纤
维布3和防脱链33发生摩擦而带动碳纤维布3向行进方向倾斜,支撑板212便对碳纤维布3形成抵接支撑,减小碳纤维布3所发生的形变,提高塑料丝4以及碳纤维布3在塑料丝4穿过毛撮32时的状态稳定性。支撑板212远离固定杆21的板面边缘一体成型有过渡圆角2121,过渡圆角2121的存在使支撑板212与碳纤维布3的布面之间无棱角接触,减小了碳纤维布3所受到的磨损。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拉丝机的碳纤维除静电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38.通过安装块23和安装螺栓22将碳纤维丝与固定杆21固定,而后将固定杆21通过放置槽111与卡接槽213安装于安装座板11上,并将接地线311的端部插入接地端口12内,由此便实现了除电机构与基座1的安装,即可开始进行拉丝生产:使各个塑料丝4分别穿过不同的毛撮32之间的间隙,在收丝辊的牵引作用下,塑料丝4朝向收丝辊行进,期间与毛撮32接触,由于碳纤维所制的毛撮32具有导电性,故其将塑料丝4上附着的电荷导除并依次通过铜制的固定夹片31、接地线311将电荷排出,实现静电去除功能。
3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6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