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


背景技术:

2.管道是输送介质的主要途径,阀门作为管道上的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管道内介质的分流、截止、限流、稳压等功能。
3.现有的三通换向料浆阀如(专利号:cn101354087a)提供的方案所示,阀瓣堵住进料管2,料浆从进料管1进入,从出料管5出去。此时,阀杆容易受到料浆的冲击,不仅加速阀杆的磨损而且阀杆阻拦浆料的移动速度,同时料浆阀内边角容易堆积结疤,结疤料浆粘附出阀体内壁,不仅磨损料浆阀内阀瓣,使得密封性降低,而且容易造成介质的交叉污染;对料浆阀内结疤清理需要拆卸料浆阀,对阀体内清理完毕后再安装,这种清理料浆阀的阀体极大的降低料浆阀的工作效率,浪费人力。此为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通换向料浆阀的阀杆容易受到料浆的冲击,不仅加速阀杆的磨损而且阀杆阻拦浆料的移动速度,同时料浆阀内边角容易堆积结疤,结疤料浆粘附出阀体内壁,磨损阀瓣,密封性降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阀杆不受料浆冲击,阀体更易清理,减轻对阀瓣的磨损,延长料浆阀的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它包括:第一进料管道、第二进料管道、过渡腔体以及出料管道,所述的过渡腔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侧壁板,所述的顶板、底板以及侧壁板围成所述的过渡腔体,所述的底板设置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
8.第一进料管道通过顶板上的第一进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的内腔,第二进料管道通过顶板上的第二进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的内腔,出料管道通过底板上的出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的内腔;第一进料管道与顶板连接处设置第一阀瓣,第二进料管道与顶板连接处设置第二阀瓣,
9.所述的第一阀瓣连接第一阀杆的第一端,第一阀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圆孔连接第一驱动件,
10.所述的第二阀瓣连接第二阀杆的第一端,第二阀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圆孔连接第二驱动件。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一手轮,第一驱动轴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手轮;所述的第一阀杆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槽,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槽啮合;使第一阀杆做直线运动。
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齿轮、第二手轮,第二驱动轴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手轮;所述的第二阀杆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槽,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槽啮合;使第二阀杆做直线运动。
13.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圆孔处设置第一密封层,第一密封层填满第一阀杆与底板之间的缝隙,避免料浆从第一圆孔流出。
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圆孔处设置第二密封层,第二密封层填满第二阀杆与底板之间的缝隙,避免料浆从第二圆孔流出。
15.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腔体的内腔镀有硬质合金层,所述的硬质合金层缓冲料浆的冲击,避免过渡腔体的内腔被冲蚀损坏。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使阀杆免受料浆冲击,避免因料浆冲击使阀瓣与进料管道密封性降低,同时设置底板以及过渡腔体的内腔镀有硬质合金层,使腔体内不容易出现粘附料浆以及堆积结疤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料浆阀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1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

第一进料管道,2

第二进料管道,3

过渡腔体,31

顶板,32

底板,33

侧壁板,321

第一圆孔,322

第二圆孔,4

出料管道,5

第一阀瓣,6

第二阀瓣,7

第一阀杆,8

第二阀杆,9

第一驱动件,91

第一驱动轴,92

第一驱动齿轮,93

第一手轮,10

第二驱动件,101

第二驱动轴,102

第二驱动齿轮,103

第二手轮,11

第一密封层,12

第二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2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通换向料浆阀,它包括:第一进料管道1、第二进料管道2、过渡腔体3以及出料管道4,所述的过渡腔体3包括顶板31、底板32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侧壁板33,所述的顶板31、底板32以及侧壁板33围城所述的过渡腔体3,所述的底板32设置第一圆孔321和第二圆孔322,所述的第一圆孔321处设置第一密封层11,第一密封层11填满第一阀杆7与底板32之间的缝隙,避免料浆从第一圆孔321流出;所述的第二圆孔322处设置第二密封层12,第二密封层12填满第二阀杆8与底板32之间的缝隙,避免料浆从第二圆孔322流出;过渡腔体3的内腔镀有硬质合金层,所述的硬质合金层缓冲料浆的冲击,避免过渡腔体3的内腔被冲蚀损坏;
23.所述的第一进料管道1通过顶板31上的第一进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3的内腔,第二进料管道2通过顶板31上的第二进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3的内腔,出料管道4通过底板32上的出料管口连通至过渡腔体3的内腔;第一进料管道1与顶板31连接处设置第一阀瓣5,第二进料管道2与顶板31连接处设置第二阀瓣6,
24.所述的第一阀瓣5连接第一阀杆7的第一端,第一阀杆7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圆孔321连接第一驱动件9,所述的第一驱动件9包括第一驱动轴91、第一驱动齿轮92、第一手轮93,第一驱动轴9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齿轮92,第一驱动轴9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手轮93;所述的第一阀杆7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槽,第一驱动齿轮92与第一齿轮槽啮合;使第一阀杆7做直线运动;
25.所述的第二阀瓣6连接第二阀杆8的第一端,第二阀杆8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圆孔322连接第二驱动件10,所述的第二驱动件10包括第二驱动轴101、第二驱动齿轮102、第二手轮103,第二驱动轴10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驱动齿轮102,第二驱动轴10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手轮103;所述的第二阀杆8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槽,第二驱动齿轮102与第一齿轮槽啮合;使第二阀杆8做直线运动。
26.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使第一进料管道1与过渡腔体3的内腔连通时,第一驱动件9驱动第一阀杆7向下做直线运动,料浆从第一进料管道口进入到过渡腔体3,然后从出料管道口流出;当使第二进料管道2与过渡腔体3的内腔连通时,第二驱动件10驱动第二阀杆8向下做直线运动,料浆从第二进料管道口进入到过渡腔体3,然后从出料管道口流出;当使第一进料管道1与过渡腔体3的内腔截流时,第一驱动件9驱动第一阀杆7向上做直线运动,第一阀瓣5堵住第一进料管道1;当使第二进料管道2与过渡腔体3的内腔截流时,第二驱动件10驱动第二阀杆8向上做直线运动,第二阀瓣6堵住第二进料管道2。该料浆阀可以分别控制第一进料管道1和第二进料管道2的连通和截流。
27.以上公开的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若干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5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