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内镜介入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一呼一吸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本质,靠着呼吸带动血液的循环和心脏的搏动,呼吸系统是我们身体中的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呼吸系统的健康和衰竭直接导致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健康情况,是维持我们身体每天正常运作的基础,一旦呼吸系统出问题,常用的治疗和检测手段就是呼吸内镜治疗。
3.现有的呼吸内镜的治疗装置在使用时往往要借助介入治疗手段,但在检查管道伸入进患者咽喉处时,会晃动引起患者反胃和呕吐,影响检查和治疗效果。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通过四个框体之间的连接,将装置放置在患者嘴里时能减少不适,避免引起反胃和呕吐,影响检查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和左气囊,所述第一框体后侧连接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后侧面设置有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后侧面安装有第四框体,所述第四框体前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表面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内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前侧面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前端部连接有拉环,所述套筒内表面贯穿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前端安装有滚珠,所述套筒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套筒表面设置有条形槽,所述弹簧杆后端部连接有右气囊。
7.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形状体积都相同,所述第一框体是由于橡胶材质构成,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亚克力板,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也设置有亚克力板。
8.优选的,所述通孔直径是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组成的半球形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组成的半球体球心位置,所述通孔内径与通管直径相吻合。
9.优选的,所述磁铁直径与套筒内径相同,所述磁铁固定安装在套筒内,所述套筒内贯穿设置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端部与滚珠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条形槽为弧形,所述条形槽直径与呼吸道检查管道直径相吻合,所述呼吸道检查管道直径范围在0.5

1.5mm内,所述条形槽长度与套筒长度相同。
11.优选的,所述右气囊与左气囊为体积相同设置,所述左气囊与套筒通过弹簧杆连接,所述右气囊与套筒同样通过弹簧杆贯穿连接,所述右气囊与左气囊开口处分别安装有充气阀门,所述充气阀门与弹簧杆端部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四个框体之间的连接,将装置放置在患者嘴里时能减少不适,同时在四个框体内设置的两个气囊能将伸入进患者咽喉内的检查管夹紧固定,不会因为检查管的移动引起反胃和呕吐,影响检查效果;
14.2、通过推杆推动弹簧杆和滚珠,能将两个气囊的充气阀门打开和关闭,使得操作者或者患者能通过对拉绳和拉环的操作,来完成对两个气囊的控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得检查和治疗的过程相对舒适。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框体立体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铁立体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管立体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杆立体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放大结构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第三框体;4、第四框体;5、通孔;6、通管;7、套筒;8、推杆;9、拉绳;10、拉环;11、弹簧杆;12、滚珠;13、磁铁;14、条形槽;15、右气囊;16、左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新型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装置,包括第一框体1和左气囊16,所述第一框体1后侧连接有第二框体2,所述第二框体2后侧面设置有第三框体3,所述第三框体3后侧面安装有第四框体4,所述第四框体4前侧面设置有通孔5,所述通孔5内表面连接有通管6,所述通管6内表面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推杆8,所述推杆8前侧面设置有拉绳9,所述拉绳9前端部连接有拉环10,所述套筒7内表面贯穿连接有弹簧杆11,所述弹簧杆11前端安装有滚珠12,所述套筒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13,所述套筒7表面设置有条形槽14,所述弹簧杆11后端部连接有右气囊15。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形状体积都相同,所述第一框体1是由于橡胶材质构成,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之间设置有亚克力板,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与第三框体3之间也设置有亚克力板。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5直径是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组成的半球形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通孔5设置在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组成的半球体球心位置,所述通孔5内径与通管6直径相吻合。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铁13直径与套筒7内径相同,所述磁铁13固
定安装在套筒7内,所述套筒7内贯穿设置有弹簧杆11,所述弹簧杆11端部与滚珠12转动连接。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条形槽14为弧形,所述条形槽14直径与呼吸道检查管道直径相吻合,所述呼吸道检查管道直径范围在0.5

1.5mm内,所述条形槽14长度与套筒7长度相同。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气囊15与左气囊16为体积相同设置,所述左气囊16与套筒7通过弹簧杆11连接,所述右气囊15与套筒7同样通过弹簧杆11贯穿连接,所述右气囊15与左气囊16开口处分别安装有充气阀门,所述充气阀门与弹簧杆11端部连接。
31.本实用工作原理:
32.参照说明书附图1

6,将整个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第四框体4组合成的球体放入到需要被内镜治疗的患者嘴里之后,由于该装置的橡胶材质,放入到嘴里能被患者的嘴型大小任意挤压,不会存在不适;
33.放进嘴里的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第四框体4中间的通孔5能将通管6伸入进通孔5内,将内镜检查管顺着通管6内的套筒7表面的条形槽14伸入进患者喉管内,直至伸入到患者胃里进行检查,条形槽14能将检查管初步限位,将推杆8往里推进之后,将原本凸起的弹簧杆11和滚珠12按进两个右气囊15和左气囊16内,将右气囊15和左气囊16充气之后,将检查管夹紧固定,不会因为检查管的不停晃动而给患者造成不适;
34.再将拉环10往外拉动,将吸附再磁铁13表面的推杆8分离,将按进右气囊15和左气囊16内的弹簧杆11和滚珠12弹出,使得右气囊15和左气囊16内的气体被释放,完成检查。
3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5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