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用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用密封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况环境的复杂以及各种液压或者气压设备的出现,轴用气动密封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决定着工业自动化中流体和气体的传动性能以及密封产品的好坏,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密封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高效密封机构,导致密封件在安装完成后,外界的灰尘仍会从密封件与安装座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到设备中,从而降低了密封件的时间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用密封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密封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高效密封机构,导致密封件在安装完成后,外界的灰尘仍会从密封件与安装座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到设备中,从而降低了密封件的时间密封效果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用密封件,包括密封件主体,所述密封件主体正面中部开设有轴承槽,所述密封件主体一端边部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密封件主体一端边部嵌入安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密封件主体一端面对应轴承槽边部位置处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一侧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侧嵌入安装有变形铝圈。
6.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圈的端面高于密封件主体的端面,所述弧形槽和缓冲槽的容积之和大于变形铝圈的体积。
7.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主体内侧对应轴承槽末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一侧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密封件主体顶部对应导油槽顶端位置处设置有添油孔,所述添油孔内侧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螺栓,所述密封件主体底部对应导油槽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外侧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壶。
8.优选的,所述导油槽、添油孔和排油管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收集壶为透明状。
9.优选的,所述限位卡环底端中部开设有连接通槽,所述密封件主体内部对应限位卡环另一侧位置处粘接吸油密封棉,所述密封件主体内侧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纹套,所述限位螺纹套一端边部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防滑槽。
10.优选的,所述连接通槽连接限位卡环的两侧,所述限位螺纹套端部与吸油密封棉之间紧密贴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
便:
12.1.通过橡胶密封圈对密封件主体端面的外侧进行密封,在密封件主体与安装座不断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密封件主体与安装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变形铝圈进行挤压,使变形铝圈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变形,通过弧形槽对变形铝圈进行定位,通过变形后的变形铝圈对缓冲槽内部进行填充,进而通过变形铝圈对密封件主体内侧进行二次密封,同时由于变形铝圈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密封件主体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优化了密封件主体的密封过程,有效的防止了外界的灰尘通过密封件主体与安装座连接处的间隙处进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性。
13.2.通过扳手将密封螺栓从添油孔内部取出,通过添油孔向密封件主体内部的添加润滑油,通过导油槽使润滑油在密封件主体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密封件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排油管将密封件主体内部多余的润滑油导入收集壶内部,同时在润滑油进入收集壶内部的过程中,会将转轴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带入收集壶内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金属微粒聚集在转轴外侧的润滑油内部导致润滑效果下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密封件主体内部转轴的润滑效果。
14.3.通过螺纹将限位螺纹套卡接到密封件主体一端内部,通过限位螺纹套和限位卡环将吸油密封棉夹持到密封件主体的内部,通过吸油密封棉对外界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灰尘从密封件主体的端部进入到密封件主体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连接通槽对密封件主体底部的润滑油吸收并向上运输,从而使密封件主体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提高了吸油密封棉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螺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图中标号:1、密封件主体;2、轴承槽;3、连接孔;4、橡胶密封圈;5、缓冲槽;6、弧形槽;7、变形铝圈;8、限位卡环;9、导油槽;10、添油孔;11、密封螺栓;12、排油管;13、连接套;14、收集壶;15、连接通槽;16、吸油密封棉;17、限位螺纹套;18、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用密封件,包括密封件主体1,密封件主体1正面中部开设有轴承槽2,密封件主体1一端边部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连接孔3,密封件主体1一端边部嵌入安装有橡胶密封圈4,密封件主体1一端面对应轴承槽2边部位置处开设有缓冲槽5,缓冲槽5内部一侧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弧形槽6,弧形槽6内侧嵌入安装有变形铝圈7,橡胶密封圈4的端面高于密封件主体1的端面,弧形槽6和缓冲槽5的
容积之和大于变形铝圈7的体积,通过橡胶密封圈4对密封件主体1端面的外侧进行密封,在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不断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变形铝圈7进行挤压,使变形铝圈7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变形,通过弧形槽6对变形铝圈7进行定位,通过变形后的变形铝圈7对缓冲槽5内部进行填充,进而通过变形铝圈7对密封件主体1内侧进行二次密封,同时由于变形铝圈7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优化了密封件主体1的密封过程,有效的防止了外界的灰尘通过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连接处的间隙处进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性;
23.密封件主体1内侧对应轴承槽2末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卡环8,限位卡环8一侧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导油槽9,密封件主体1顶部对应导油槽9顶端位置处设置有添油孔10,添油孔10内侧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螺栓11,密封件主体1底部对应导油槽9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油管12,排油管12外侧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套13,连接套13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壶14,导油槽9、添油孔10和排油管12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收集壶14为透明状,通过扳手将密封螺栓11从添油孔10内部取出,通过添油孔10向密封件主体1内部的添加润滑油,通过导油槽9使润滑油在密封件主体1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密封件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排油管12将密封件主体1内部多余的润滑油导入收集壶14内部,同时在润滑油进入收集壶14内部的过程中,会将转轴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带入收集壶14内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金属微粒聚集在转轴外侧的润滑油内部导致润滑效果下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内部转轴的润滑效果;
24.限位卡环8底端中部开设有连接通槽15,密封件主体1内部对应限位卡环8另一侧位置处粘接吸油密封棉16,密封件主体1内侧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纹套17,限位螺纹套17一端边部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防滑槽18,连接通槽15连接限位卡环8的两侧,限位螺纹套17端部与吸油密封棉16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螺纹将限位螺纹套17卡接到密封件主体1一端内部,通过限位螺纹套17和限位卡环8将吸油密封棉16夹持到密封件主体1的内部,通过吸油密封棉16对外界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灰尘从密封件主体1的端部进入到密封件主体1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连接通槽15对密封件主体1底部的润滑油吸收并向上运输,从而使密封件主体1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提高了吸油密封棉16的吸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密封件的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螺栓和连接孔3之间的配合,将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固定连接,在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安装过程中,通过橡胶密封圈4对密封件主体1端面的外侧进行密封,在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不断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变形铝圈7进行挤压,使变形铝圈7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变形,通过弧形槽6对变形铝圈7进行定位,通过变形后的变形铝圈7对缓冲槽5内部进行填充,进而通过变形铝圈7对密封件主体1内侧进行二次密封,同时由于变形铝圈7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优化了密封件主体1的密封过程,有效的防止了外界的灰尘通过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连接处的间隙处进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性;
26.在需要对密封件主体1内部添加润滑油进行密封的过程中,通过扳手将密封螺栓11从添油孔10内部取出,通过添油孔10向密封件主体1内部的添加润滑油,通过导油槽9使
润滑油在密封件主体1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密封件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排油管12将密封件主体1内部多余的润滑油导入收集壶14内部,同时在润滑油进入收集壶14内部的过程中,会将转轴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带入收集壶14内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金属微粒聚集在转轴外侧的润滑油内部导致润滑效果下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内部转轴的润滑效果;
27.在对转轴的端部进行密封的过程中,通过螺纹将限位螺纹套17卡接到密封件主体1一端内部,通过限位螺纹套17和限位卡环8将吸油密封棉16夹持到密封件主体1的内部,通过吸油密封棉16对外界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灰尘从密封件主体1的端部进入到密封件主体1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主体1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连接通槽15对密封件主体1底部的润滑油吸收并向上运输,从而使密封件主体1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提高了吸油密封棉16的吸附效果。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