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5g舒适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建筑物5g舒适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5g网络的普及,家居系统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运作。房屋舒适系统尊崇健康、舒适、生态、节能的生活理念,以创造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的五恒健康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目前,舒适家居系统已经出现,但其利用的能源还是传统外部能源,能源消耗较大,同时,控制方面也较为传统,模式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5g舒适系统,本实用新型利用土壤储能方式,通过太阳能与冷源堆、热源堆的配合,全年对建筑物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4.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建筑物5g舒适系统,建筑物内部设有室内管线,建筑物顶部设有太阳能利用装置,建筑物外部的地下土壤埋有储能装置,建筑物地下室内部设有控制装置。
6.太阳能利用装置分别与太阳能出液管以及太阳能进液管贯通连接。
7.太阳能出液管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热交换器第一导热液进口以及储能装置导热液出口贯通连接,太阳能进液管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热交换器第一导热液出口以及储能装置导热液入口贯通连接。
8.室内管线的进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第二导热液进出口贯通连接。
9.储能装置导热液出口与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室内管线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管路上、太阳能出液管或太阳能进液管上均设有管道泵。
10.三通阀以及管道泵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11.优选的,储能装置包括冷源堆以及热源堆,冷源堆以及热源堆之间间隔布置。
12.优选的,所述的冷源堆以及热源堆结构相同,均包括若干个埋入地下的螺旋状盘管以及分别与螺旋状盘管进出水口贯通连接的总进水管、总出水管。
13.优选的,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建筑物制冷的第一热交换器以及建筑物制热的第二热交换器。
14.优选的,太阳能出液管通过阀门分别与冷源堆进液总管以及热源堆进液总管贯通连接,太阳能进液管通过阀门分别与冷源堆出液总管以及热源堆出液总管贯通连接。
15.冷源堆出液总管通过三通阀与冷源堆进液管以及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贯通连接,冷源堆进液总管通过三通阀与冷源堆出液管以及第一热交换器进液管贯通连接,第一热交换器进液管、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导热液进出管贯通连接。
16.冷源堆进液管以及冷源堆出液管分别与冷源堆进出液口贯通连接。
17.热源堆进液总管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第二热交换器出液管以及热源堆出液管贯通连接,热源堆出液总管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热源堆进液管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贯通连接,热源堆进液管以及热源堆出液管分别与热源堆进出液口贯通连接。
18.第二热交换器出液管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分别与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导热液进出口贯通连接。
19.室内管线进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以及三通阀与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导热液进出口贯通连接。
20.相应的管道上设有管道泵。
21.优选的,冷源堆出液管与冷源堆出液总管通过带有截止阀的第一旁通管路贯通连接。
22.热源堆出液管与热源堆出液总管之间通过带有截止阀的第二旁通管路贯通连接。
23.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4.优选的,室内管线包括分水器以及若干路水管,各路水管铺设于地板下方或底板下方以及墙壁内部。
25.分水器的阀门均采用电控阀,电控阀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6.优选的,所述的建筑物内部装有新风系统。
27.优选的,所述的建筑物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新风系统带有加湿以及除湿单元,湿度传感器以及新风系统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8.优选的,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太阳能吸热板以及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吸热板进出口与太阳能出液管以及太阳能进液管贯通连接。
29.太阳能发动板与安装于建筑物内部或地下室内部的电源系统电性连接。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31.(1)利用土壤进行储能,可实现冬天的冷能夏天使用,夏天的热能冬天使用。
32.(2)通过冷源堆以及热源堆进行室内温度调节。
33.(3)太阳能利用装置可分别对太阳能的热能以及光能进行利用。
34.(4)冷源堆以及热源堆的储能堆均采用螺旋管形式,螺旋管类似于螺钉,方便在土壤中上下移动。同时螺旋管与土壤接触更加紧密,接触面积更大。
35.(5)通过室内湿度传感器与新风系统带有的加湿以及除湿功能相配合,调整室内空气湿度,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5g舒适系统原理图。
38.图中:01
‑
建筑物、02
‑
太阳能利用装置、021
‑
太阳能出液管、022
‑
太阳能进液管、03
‑
冷源堆、031
‑
冷源堆进液管、032
‑
冷源堆出液管、033
‑
第一旁通管路、04
‑
热源堆、041
‑
热源堆进液管、042
‑
热源堆出液管、043
‑
第二旁通管路、05
‑
第一热交换器、051
‑
第一热交换器进液管、052
‑
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06
‑
第二热交换器、061
‑
第二热交换器出液管、062
‑
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07
‑
热水器、071
‑
热水器热源出液管、072
‑
热水器热源进液管、081
‑
冷源堆
出液总管、082
‑
冷源堆进液总管、083
‑
热源堆进液总管、084
‑
热源堆出液总管、091
‑
截止阀、092
‑
三通阀、093
‑
四通阀、010
‑
管道泵、011
‑
室内管线、012
‑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附图为该建筑物5g舒适系统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0.建筑物5g舒适系统,由附图1所示,建筑物01内壁地板下方或地板下方以及墙壁内部铺设有室内管线011。室内管线011由分水器以及若干路管线组成,各路管线分别与分水器贯通连接,分水器上的阀门均采用电控阀。
41.建筑物01顶部设有太阳能利用装置02,建筑物01外部的地下土壤中分别埋有冷源堆03以及热源堆04。冷源堆03与热源堆04之间间隔一端距离,可以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相对的两侧。
42.冷源堆03与热源堆04结构相同,均包括若干个埋入地下的螺旋状盘管以及分别与螺旋状盘管进出水口贯通连接的总进水管、总出水管。
43.太阳能利用装置02分别与太阳能出液管021以及太阳能进液管022贯通连接,太阳能出液管021通过阀门分别与冷源堆进液总管082以及热源堆进液总管083贯通连接;太阳能进液管022通过阀门分别与冷源堆出液总管081以及热源堆出液总管084贯通连接。
44.为了给淋浴以及洗漱等日常用水提供热水,建筑物内部设有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07。太阳能出液管021通过四通阀093分别与热水器热源进液管072、冷源堆进液总管082以及热源堆进液总管083贯通链接;太阳能进液管022通过四通阀093分别与热水器热源出液管071、冷源堆出液总管081以及热源堆出液总管084贯通连接。
45.建筑物01内部的自来水管为热水器07供水,然后加热后流入到建筑物01内部的热水管道内部,供淋浴、洗漱、洗菜等使用。
46.冷源堆出液总管081通过三通阀092与冷源堆进液管031以及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052贯通连接,冷源堆进液总管082通过三通阀092与冷源堆出液管032以及第一热交换器进液管051贯通连接,冷源堆出液管032与冷源堆出液总管081通过带有截止阀的第一旁通管路033贯通连接,冷源堆进液管031以及冷源堆出液管032分别与冷源堆03进出液口贯通连接。
47.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052以及第一热交换器进液管051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器05出液、进液口贯通连接。
48.热源堆进液总管083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第二热交换器出液管061以及热源堆出液管042贯通连接,热源堆出液总管084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热源堆进液管041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062贯通连接,热源堆出液管042与热源堆出液总管084之间通过带有截止阀的第二旁通管路043贯通连接,热源堆进液管041以及热源堆出液管042分别与热源堆04进出液口贯通连接。
49.第二热交换器出液管061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062分别与第二热交换器06出液、进液口贯通连接。
50.室内管线11进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以及三通阀与第一热交换器05、第二热交换器06贯通连接。第一热交换器05、第二热交换器06采用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内部包含两
个流通路径,分别为第一导热液以及第二导热液流通路径,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冷源堆03以及热源堆04相关管路上流有第一导热液,室内管线011内部流通有第二导热液。
51.第一热交换器出液管052以及第二热交换器进液管06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012,相应的管道上设有管道泵010。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冷源堆03、热源堆04、第一热交换器05、第二热交换器06以及热水器07的进出液管路中至少有一条管路上装有管道泵010。
52.夏天: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内部的导热液被加热,然后流入到热水器07内部,将热水器07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阈值时,通过调节相应的阀门,使得太阳能利用装置02留出的高温导热液流入到热源堆内部进行储存。夜晚,室外温度降低,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内部的导热液温度降低,不足以对热水器07内部的水加热时,通过调节相应的阀门,使热源堆04的导热液管路与热水器07贯通连接,热源堆04释放热量对热水器07内部的热水进行加热。由于热水器07使用相对来说并不频繁,因此热源堆04吸收的热量大于释放的热量,热量留有富余,便于冬天使用。
53.冷源堆03的温度低于建筑物01内部温度,通过调节相应的阀门,使得冷源堆03的导热液管路与第一热交换器05贯通链接,室内管线011同样与第一热交换器05贯通连接,冷源堆03流出的导热液与室内管线011流出的导热液在第一热交换器05内部进行换热,使得室内管线011内部导热液温度降低后再流回到建筑物01内部,降低建筑物01内部温度,起到制冷的作用。
54.冬天:白天,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内部导热液被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液对热源堆04以及热水器07进行加热。夜晚,太阳能利用装置02内部导热液温度降低,此时导热液流入到冷源堆03内部,降低冷源堆03的温度,便于夏天使用。
55.同时热源堆04的导热液管路与第二热交换器06贯通链接,室内管线011同样与第二热交换器06贯通连接,热源堆04流出的导热液对室内管线011内部的导热液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建筑物内部温度,对建筑物01进行供暖。
56.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02包括太阳能吸热板以及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吸热板进出口与太阳能出液管021以及太阳能进液管022贯通连接。
57.太阳能发动板与安装于建筑物内部或地下室内部的电源系统电性连接。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充电模块、放电模块,均为现有技术。
58.所述的建筑物01内部装有新风系统以及多个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新风系统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59.新风系统带有加湿以及除湿单元,均为现有技术,可调节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湿度,使得人员更加舒适。
60.同时建筑物01内墙墙板采用生物质岩板,可释放负氧离子。地下室内部的控制装置与本系统各个电气零部件均电性连接或无线连接,为提高无线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信号传递速度,无线连接均采用5g信号。控制装置的连接关系、结构、控制程序均采用现有技术。
61.同时,控制装置还可以通过5g信号网络与手机app进行连接,通过手机app控制建筑物内部各个电气零部件。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