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抽真空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注塑模具设计阶段,困气区域只是通过模流分析来确定,并不能保证和实际困气区域完全一致,而且在制品比较复杂困气较多的情况下,镶件设计比较困难,且镶件设计太多会影响模具强度及冷却效果,另外针对smc模具无法做模流分析,所以困气区域只能凭经验来确定,准确性更差,最终照成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缺陷,有气泡,缺胶,表面光洁度较差等。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真空结构,以解决制品产生的气泡过多,容易缺胶,表面光洁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真空结构,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接头,所述下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型芯,所述型芯外侧的顶端卡接有密封圈,所述型芯的顶端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模。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抽气孔、抽气接头、型芯、密封圈和型腔,使用时,将抽真空器械与抽气接头连接在一起,模具合模前抽真空器械关闭,模具合模时,在型芯型腔分型面接触前,型腔先接触型芯上的密封圈,此时抽真空器械打开通过抽气孔和连接型腔内侧的气路往外侧抽气,最终在分型面接触时达到真空状态,最后模具合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胶料流通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真空环境,胶料流通更加顺畅,避免了困气风险,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腔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顶端中部组成的空腔之间设有胶料板,所述胶料板外侧的大小与型腔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顶端中部组成空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型腔的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为一组对称的阶梯组成,所述型芯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与型腔的侧面剖视图截面相匹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的型腔和型芯组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便于对胶料进行挤压成型。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的数量有一组,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卡接有卡圈槽,所述卡圈槽的数量有一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密封圈有利于防止在将气体抽出式有其他气体进入型腔和型芯组成的空腔里。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气接头的数量有一组,所述一组抽气接头位于下模的一端,所述一组抽气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孔腔,抽气孔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孔端口,所述气孔端口的数量有一组,所述抽气孔剖视图的截面为倾倒的“f”形状,一组抽气接头和连接孔腔组成的剖视图的截面为“匚”字形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将型腔和型芯组成的空腔里的气体抽出,“匚”形和“f”形状组合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抽气的速度。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避免制品产生气泡,缺胶的缺陷;提高表面光洁度等。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抽气孔、抽气接头、型芯、密封圈和型腔,使用时,将抽真空器械与抽气接头连接在一起,模具合模前抽真空器械关闭,模具合模时,在型芯型腔分型面接触前,型腔先接触型芯上的密封圈,此时抽真空器械打开通过抽气孔和连接型腔内侧的气路往外侧抽气,最终在分型面接触时达到真空状态,最后模具合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胶料流通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真空环境,胶料流通更加顺畅,避免了困气风险,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的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剖视图的立体图。
18.图中:1、下模;2、抽气孔;3、抽气接头;4、型芯;5、密封圈;6、上模;7、型腔;8、胶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1.一种抽真空结构,如图1
‑
3所示,包括下模1,所述下模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气孔2,抽气孔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接头3,下模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型芯4,型芯4外侧的顶端卡接有密封圈5,型芯4的顶端设有型腔7,型腔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模6。
22.请参阅图1
‑
3,型腔7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4顶端中部组成的空腔之间设有胶料板8,胶料板8外侧的大小与型腔7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4顶端中部组成空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型腔7的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为一组对称的阶梯组成,型芯4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与型腔7的侧面剖视图截面相匹配。
23.请参阅图1和图2,密封圈5的数量有一组,密封圈5的内侧卡接有卡圈槽,卡圈槽的数量有一组。
24.请参阅图1,抽气接头3的数量有一组,一组抽气接头3位于下模1的一端,一组抽气接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孔腔,抽气孔2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孔端口,气孔端口的数量有一组,抽气孔2剖视图的截面为倾倒的“f”形状,一组抽气接头3和连接孔腔组成的剖视图的
截面为“匚”字形状。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抽真空器械与抽气接头3连接在一起,模具合模前抽真空器械关闭,将胶料倒到型芯4的顶端,将上模6卡到下模1的顶端,模具合模时,在型芯4型腔7分型面接触前,型腔7先接触型芯4上的密封圈5,此时抽真空器械打开通过抽气孔2和连接型腔7内侧的气路往外侧抽气,最终在分型面接触时达到真空状态,最后模具合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胶料流通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真空环境,胶料流通更加顺畅,避免了困气风险,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抽真空结构,包括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气孔(2),所述抽气孔(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接头(3),所述下模(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型芯(4),所述型芯(4)外侧的顶端卡接有密封圈(5),所述型芯(4)的顶端设有型腔(7),所述型腔(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7)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4)顶端中部组成的空腔之间设有胶料板(8),所述胶料板(8)外侧的大小与型腔(7)内侧中部的底端与型芯(4)顶端中部组成空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5)的数量有一组,所述密封圈(5)的内侧卡接有卡圈槽,所述卡圈槽的数量有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接头(3)的数量有一组,所述一组抽气接头(3)位于下模(1)的一端,所述一组抽气接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孔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7)的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为一组对称的阶梯组成,所述型芯(4)侧面剖视图的截面与型腔(7)的侧面剖视图截面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孔(2)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孔端口,所述气孔端口的数量有一组,所述抽气孔(2)剖视图的截面为倾倒的“f”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抽气接头(3)和连接孔腔组成的剖视图的截面为“匚”字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真空结构,涉及模具领域,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接头,所述下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型芯,所述型芯外侧的顶端卡接有密封圈,所述型芯的顶端设有型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抽气孔、抽气接头、型芯、密封圈和型腔,使用时,将抽真空器械与抽气接头连接在一起,模具合模前抽真空器械关闭,模具合模时,在型芯型腔分型面接触前,型腔先接触型芯上的密封圈,此时抽真空器械打开通过抽气孔和连接型腔内侧的气路往外侧抽气,最终在分型面接触时达到真空状态,最后模具合模完成,起到了胶料流通更加顺畅,避免了困气风险,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有利于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 王刚 许召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银宝山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