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属于预制箱涵安装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方式,多为几位工作人员同时把扶,进行人工定位,还有就是采用单根钢管或钢筋临时搭架,进行辅助定位,这两种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方式工作效率低,并且钢筋和网架具有一定重量,人工托举定位绑扎会产生操作不便、误差大、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容易造成工伤等问题。通过运用预制箱涵钢筋网架定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绑扎操作不便,绑扎尺寸误差大的问题。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预制箱涵钢筋和网架绑扎时托举定位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包括门型支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可调节托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门型支架上,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均螺纹配合安装有可调节托架,待绑扎钢筋放置在可调节托架上,并且与网架绑扎安装。
7.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两列待绑扎钢筋的高度可同时调节,并且保持待绑扎钢筋之间竖直相对距离不变的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8.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包括门型支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可调节托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门型支架上,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均螺纹配合安装有可调节托架,待绑扎钢筋放置在可调节托架上,并且与网架绑扎安装。
9.优选的:还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三从动锥齿轮和旋转轴,所述门型支架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旋转轴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动锥齿轮内,旋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门型支架底部,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
10.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每个待绑扎钢筋的竖直高度均可微调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
11.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包括门型支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可调节托
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门型支架上,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均螺纹配合安装有可调节托架,待绑扎钢筋放置在可调节托架上,并且与网架绑扎安装。
12.优选的:还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三从动锥齿轮和旋转轴,所述门型支架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旋转轴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动锥齿轮内,旋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门型支架底部,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
13.优选的:所述可调节托架包括升降滑块、调节块、定位块、弹簧片和钢筋托架,升降滑块上加工有调节螺纹孔和升降螺纹孔,调节螺纹孔和升降螺纹孔连通,升降滑块通过升降螺纹孔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调节块中部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调节块下端外侧壁通过调节螺纹孔与升降滑块螺纹配合,调节块顶部外侧壁加工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定位凹槽,定位块中部铰接安装在升降滑块外侧,定位块上端卡装在定位凹槽内,定位块与弹簧片接触安装,弹簧片安装在升降滑块外侧壁,钢筋托架安装在升降滑块上。
14.优选的:所述钢筋托架上加工有凹槽,待绑扎钢筋放置在凹槽内。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待绑扎钢筋和网架绑扎时,需要进行有效绑扎,通过可调节托架可以将钢筋在网架的水平方向固定,绑扎竖向钢筋时操作方便,尺寸控制准确;
17.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的较少了工作误伤的情况,钢筋绑扎过程中无需人工托举定位绑扎,可实现多人同时独立作业。通过该定位装置使每天绑扎效率大幅度提升;
18.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具有两种调节模式,一种是所有待绑扎钢筋的高度可同时调节,并且保持待绑扎钢筋之间竖直相对距离不变,另一种是每个待绑扎钢筋的竖直高度可进行微调,这样使结构的调节方式更加灵活,适用各种不同施工现场,定位也更加准确;
19.4.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组装牢固、成本低廉,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可调节托架上定位块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可调节托架上定位块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0
‑
待绑扎钢筋,0
‑1‑
网架,1
‑
门型支架,2
‑
第一丝杆,3
‑
第二丝杆,4
‑
可调节托架,5
‑
旋转电机,6
‑
主动锥齿轮,7
‑
第一从动锥齿轮,8
‑
第二从动锥齿轮,9
‑
第三从动锥齿轮,10
‑
旋转轴,41
‑
升降滑块,42
‑
调节块,43
‑
定位块,44
‑
弹簧片,45
‑
钢筋托架,411
‑
调节螺纹孔,412
‑
升降螺纹孔,421
‑
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5.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26.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包括门型支架1、第一丝杆2、第二丝杆3和可调节托架4,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门型支架1上,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上均螺纹配合安装有可调节托架4,待绑扎钢筋0放置在可调节托架4上,并且与网架0
‑
1绑扎安装,绑扎时,网架0
‑
1可竖直依立在待绑扎钢筋0侧面,旋转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即可实现可调节托架4的高度调节,在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的端部增加一个现有的旋转锁紧结构即可实现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的锁紧定位。
27.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基于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还包括旋转电机5、主动锥齿轮6、第一从动锥齿轮7、第二从动锥齿轮8、第三从动锥齿轮9和旋转轴10,所述门型支架1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6,旋转轴10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动锥齿轮6内,旋转轴10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门型支架1底部,旋转轴10上安装有第一从动锥齿轮7,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从动锥齿轮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9,主动锥齿轮6与第二从动锥齿轮8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7与第三从动锥齿轮9啮合,旋转电机5带动主动锥齿轮6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7通过旋转轴10与主动锥齿轮6同步转动,主动锥齿轮6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8旋转,第一从动锥齿轮7带动第三从动锥齿轮9旋转,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上的可调节托架4分别在第二从动锥齿轮8和第三从动锥齿轮9作用下,通过控制旋转电机5的正反转,实现沿竖直方向,同时上下运动,使用时,本装置至少两套并列使用,分别设置在待绑扎钢筋0两端,或者待绑扎钢筋0一端放置在本装置上,另一端被固定,其目的是,给可调节托架4一个水平方向的限位,避免第一丝杆2和第二丝杆3旋转时,可调节托架4跟着旋转,无法实现升降调节的目的。
28.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
‑
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所述可调节托架4包括升降滑块41、调节块42、定位块43、弹簧片44和钢筋托架45,升降滑块41上加工有调节螺纹孔411和升降螺纹孔412,调节螺纹孔411和升降螺纹孔412连通,升降滑块41通过升降螺纹孔412与第一丝杆2或第二丝杆3螺纹配合,调节块42中部与第一丝杆2或第二丝杆3螺纹配合,调节块42下端外侧壁通过调节螺纹孔411与升降滑块41螺纹配合,调节块42顶部外侧壁加工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定位凹槽421,定位块43中部铰接安装在升降滑块41外侧,定位块43上端卡装在定位凹槽421内,定位块43与弹簧片44接触
安装,弹簧片44安装在升降滑块41外侧壁,钢筋托架45安装在升降滑块41上,需要调节时,手动按压定位块43下端,其状态如图2所示,定位块43脱离定位凹槽421,旋转调节块42,实现升降滑块41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进而达到高度微调的目的,不需要调节时,定位块43由于弹簧片44的作用,上端部始终卡装在定位凹槽421内部,使调节块42无法转动,进而实现锁定,其状态如图3所示。
29.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预制箱涵钢筋网架绑扎定位装置,所述钢筋托架45上加工有凹槽,待绑扎钢筋0放置在凹槽内,避免待绑扎钢筋0滑动脱落。
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发明不再对排列组合后
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