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锻造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2.传统制造阀体的方式多采用铸造、焊接、模锻垂模锻、液压机挤压模锻等,这些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例如:模锻垂模锻工艺制造的产品由于心部没有充分变形而使整体机械性能受到影响,材料利用率较低;立式液压机成形工艺能够锻造出阀体内孔,但对于带有法兰的三通阀体不能同时形成,效率差。
3.带有法兰的三通阀体的分模面在锻造时必须可靠的闭合,否则会出现锻造废品,甚至是设备和工伤事;选择合适的合模力也相当重要,选择合模力过大时需要增加设备吨位,会增加运行成本。相反,选择合模力过小时,在液压机挤压模锻过程中会发生开模现象,导致锻件产生飞边,影响锻件成形,降低了锻件的质量。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相关技术cn203778671u提出了一种模锻液压机锁模装置包括能够闭合的上模套和下模套、两个锁模圈和水平推动杆,上模套和下模套分别具有突出部,水平推动杆与锁模圈连接并推动锁模圈使上模套与下模套压紧固定,从而使上模与下模可靠对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液压机挤压模锻时,锁模时操作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该机构能在锻造过程中使分模面简单可靠地闭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锻造的效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套、下模套,模锻所用模具的上模设置在上模套内,下模设置在下模套内,所述上模套和下模套分别安装有一组电磁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电磁铁通过相互吸引使上模套和下模套对合并固定,从而使上模和下模简单稳固地闭合,这样合模操作简单,可以提高锻造效率。同时防止在锻模过程中产生开模的现象,导致锻件产生飞边,影响锻件成形和降低锻件质量。
9.可选的,所述一组电磁铁设置在上模套的下端面,所述另一组电磁铁设置在下模套的上端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模套和下模套对合更加紧密。
11.可选的,所述两组电磁铁分别与上模套和下模套通过焊接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电磁铁分别与上模套下端和下模套上端的连接更加稳固,贴合性更好,有利于提高组件的整体稳定性和密封性,并且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易行。
13.可选的,还包括上夹座和下夹座,所述上夹座和下夹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支撑件,所述两支撑件对称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整个模具组件更加稳定牢固。
15.可选的,所述上夹座上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推杆与一主缸压头连接,所述主缸压头的作用端伸入上模套中,并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对设于模具中的物料加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在第一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使主缸压头下行压至设定行程,对设于模具中的物料进行加压。
17.可选的,所述上夹座还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有垂直穿孔杆,所述垂直穿孔杆穿过主缸压头而进入上模套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垂直穿孔杆和主缸压头的排布,可以节约工作空间。
19.可选的,所述下模套固定在下夹座上,所述下夹座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有顶料杆,所述顶料杆的自由端穿过下夹座进入到下模套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顶料杆,使顶料杆快速顶出锻件,节约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1.可选的,所述两个支撑件相向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水平穿孔杆,所述水平穿孔杆穿过上模套和下模套对合处而进入模具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穿孔杆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穿过上模套和下模套的对合处进入模具内并同时向内挤压,使模具内物料形成左、右侧位内孔。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在上模套和下模套上设有电磁铁,使上模套和下模套相互对合并固定,从而使上模和下模更加稳固地闭合在一起,锁模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25.2.本技术通过在穿孔杆和顶料杆上连接驱动装置,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6.3.本技术采用上夹座、下夹座及支撑件,使整个模具组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的外观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套;2、下模套;3、主缸压头;4、上模;5、下模;6、电磁铁;7、上夹座;8、下夹座;9、推杆;10、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3、第四驱动装置;14、支撑件;15垂直穿孔杆;16、顶料杆;17、水平穿孔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参照图1,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套1、下模套2、电磁铁6、上夹座7、下夹座8和支撑件14。其中,上夹座7和下夹座8上下设置,两者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件14。
32.参照图1和图2,下夹座8上表面固定设有下模套2,上模套1位于下模套2 的上方,
两者对合设置。模锻所用模具的上模4胶粘连接在上模套1内,下模5胶粘连接在下模套2内。上模套1的下端面和下模套2的上端面分别焊接有一组电磁铁6,两组电磁铁6通过相互吸引使上模套1和下模套2相互对合并固定,从而使上模4与下模5能够很方便且可靠地闭合。下夹座8下表面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料杆16,顶料杆16的自由端垂直穿过下夹座8,并在第三驱动装置12的驱动下进入到下模套2内。顶料杆16的设置用于将锻件从模具中顶出。
33.上夹座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0和第二驱动装置11,第一驱动装置10的输出端对称连接有两个推杆9,两个推杆9的自由端穿过上夹座7而与上夹座7下方的主缸压头3连接。主缸压头3的作用端伸入上模套1中,在第一驱动装置10的驱动下进入上模套1内,对模具中的物料进行加压。第二驱动装置11位于第一驱动装置10下方,并处于两个推杆9之间,第二驱动装置11的输出端连接有垂直穿孔杆15,垂直穿孔杆15 与主缸压头3同轴设置,且垂直穿孔杆15在第二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穿过主缸压头3进入上模套1中。
34.两个支撑件14相向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四驱动装置13,两个第四驱动装置13是对称设置的,两个第四驱动装置1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水平穿孔杆17,两个水平穿孔杆17在第四驱动装置13的驱动下分别穿过两组电磁铁6的对合处进入模具内并向内挤压,使模具内物料形成左、右侧位内孔。为防止电磁铁6对水平穿孔杆17的影响,在水平穿孔杆17上套有绝缘套。
35.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0、第二驱动装置11、第三驱动装置12及第四驱动装置13均为液压缸。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大、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的实施原理为:以上述模锻液压机模具组件应用于三通阀体结构多向锻造为例。
37.(1)两电磁铁6通过相互吸引使上模套1和下模套2很方便地对合并锁紧,从而使上模4和下模5可靠闭合。
38.(2)垂直穿孔杆15在第二液压缸11的驱动下穿过上模套1而进入上模4内下行至预定位置,然后停止。
39.(3)主缸压头3在第一液压缸10连接的推杆9的推动下进入上模套1中并下行至设定行程,完成后处于保压状态,对模具内的物料进行加压。
40.(4)两个水平穿孔杆17在第四液压缸13的驱动下穿过上模套1和下模套2的对合处进入模具内并向内挤压,完成左、右侧位内孔及法兰成形。
41.(5)水平穿孔杆17复位,垂直穿孔杆15复位,主缸压头3回程,两电磁铁6停止工作,使上模套1和下模套2解除固定。
42.(6)打开上模4与下模5,顶料杆16在第三液压缸12的驱动下顶出锻件。
4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