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终于意识到是社会中水的消耗量超出了自然循环可承载的范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水资源自然循环的规律,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维持水资源的循环平衡,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而污水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为使污水达到排放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4.污水处理时,混凝、沉淀、过滤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分建模式,上述三个步骤均有各自的独立池,通过管道连接,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率比较低,若要提高效率,其解决办法为增大池的尺寸,然而这种解决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在所述的罐体内,设置有混凝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产水区,所述的产水区设置在过滤区的下方,所述的混凝反应区包含混流筒、设置在混流筒内部的反应球、套装在混流筒外壁的混凝出水管,所述的混流筒的上端与混凝出水管相连通,下端与污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的混凝出水管上设置有支管,所述的支管与主管相垂直设置,所述的混流筒竖直设置在罐体的中心,所述的污水进水管上设置有药剂加入口;
7.所述的沉淀区包含斜管填料、集泥板、排泥管,所述的斜管填料设置在罐体与混凝出水管之间,且在混凝出水管支管的上方,所述的集泥板设置在混凝出水管支管的下方,套装在混流筒上,内侧与混流筒外壁无缝连接,外侧与罐体内壁无缝连接;
8.所述的过滤区包含滤水头、活性玻璃滤料,所述的滤水头固定在产水区的上方,所述的活性玻璃滤料填充在滤水头的上端,
9.所述的罐体顶端设置有沉淀水出水口,下端设置有产水口,侧壁上设置有沉淀水进水口,所述的沉淀水进水口设置在集泥板的下方,所述的沉淀水出水口与沉淀水进水口之间通过沉淀水导水管连接。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砂水分离器,所述的
砂水分离器的进口与排泥管相连,出口通过管道与污水进水管相连,且在该管道上设置有微沙循环泵,该装置的设置能够将污泥中含有的微沙分离出,微沙回收利用,降低使用者的成本。
11.在上述任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沉淀区为两层,上层沉淀区的集泥板内侧固定在混凝出水管的侧壁上,在上层沉淀区段的混凝出水管上设置有混凝出水管支管,用于为上层沉淀区提供待处理污水,下层沉淀区的集泥板内侧固定在混凝管的侧壁上,在下层沉淀区沉淀水导水管处设置有导水管支管,用于排放下层沉淀区内的沉淀水,所述的沉淀水进水口设置在下层集泥板的下方。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沉淀水导水管通过三通与罐体上的沉淀水进水口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端均设置有阀门,三通和阀门的设置,能够使该装置实现反洗功能,当需要反洗时,关闭与沉淀水导水管连通的阀门,即可。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筒内部的反应球上半层的反应球的直径大于下半层的反应球直径。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应球为中空结构,且在反应球的侧壁上设置有孔洞。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大反应球的直径为80

120mm,小反应球的直径为30

50mm。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混凝筒内的反应球外壁上设置有孔洞,污水在混凝通内会形成微涡流,由于反应球的为中空结构,因此污水在反应球空腔内部可形成絮体悬浮层,实现接触絮凝,改进絮体质量;混凝筒内下半层的反应球为小直径球,这样可以涡流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使污水、微沙、絮凝剂快速混合,到达快速混凝,并形成小颗粒絮凝状态,上半层的反应球大直径球,涡流速度比较慢,小颗粒絮凝体相互碰撞,不断生长、增大形成大颗粒絮凝体;
18.沉淀区采用斜管填料进行沉淀,形成初步的过滤,由于污水中增加了微沙,絮凝体的自重较大,因此,沉淀速度比较快,时间短,也无需大面积的沉淀池;
19.所述的过滤区采用活性玻璃滤料,活性玻璃滤料含有持久性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生物抗性及自消毒性,不板结,终生使用不用更换。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25.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在所述的罐体1内,设置有混凝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产水区,所述的沉淀区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层。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沉淀区为两层时,进行说明。如图1,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在所述的罐体1内,设置有混凝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产水区15,所述的混凝反应区包含混流筒2、设置在混流筒2内部的反应球3、套装在混流筒2外壁的混凝出水管4,所述的混流筒2竖直设置在罐体1的中心,所述的混流筒2的上端与混凝出水管4相连通,下端与污水进水管11连通,所述的混凝出水管上设置有支管401,所述的支管与主管相垂直设置;污水在混流筒内先进行混凝再进行絮凝反应,在所述的污水进水管11上可设置药剂加入口;
27.所述的沉淀区包含斜管填料7、集泥板5、排泥管6,所述的斜管填料7设置在罐体1与混凝出水管4之间,且在混凝出水管支管40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淀区分为两层,每层沉淀区通过集泥板5进行分割,上层沉淀区的集泥板5套装在混凝出水管4外壁上,内侧固定在混凝出水管的外壁上,外侧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下层沉淀区的集泥板5套装在混流筒2上,内侧固定在混流筒2的外壁上,外侧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所述的排泥管6与集泥板5连通设置,在每层沉淀区内斜管填料7的下方混凝出水管都设置有混凝出水管支管401,为该层沉淀区输送絮体;
28.所述的过滤区包含滤水头14、活性玻璃滤料10,所述的滤水头14固定在产水区15的上方,所述的活性玻璃滤料10填充在滤水头14的上方,
29.在所述罐体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沉淀水出水101,用于排除上层沉淀区的沉淀水,在所述的罐体的侧壁上,下层沉淀区内斜管填料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沉淀水出口,下层沉淀区的下方罐体侧壁上设置有沉淀水入口102,沉淀水出水口与沉淀水入口之间通过沉淀水导水管13连接,为了使下层沉淀区沉淀水排放更快,沉淀水导水管上设置有支管1301,支管1301通过第二沉淀水出口插入到下层沉淀区内。上层沉淀区产出的沉淀水通过罐体顶端的沉淀水出水口排出;沉淀水汇集到沉淀水导水管后通过沉淀水入口102进入到过滤区进行过滤,最后通过产水口12排出。
30.为了加快絮体沉淀速度,在污水处理前,进水管内添加有微沙,由于微沙可二次使用,因此,可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砂水分离器8,所述的砂水分离器8的进口与排泥管6相连,微沙出口通过微沙循环泵9和管道与污水进水管相连,这样了实现,分离后的微沙直接排放到污水进水管内进行反复使用。
31.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区内的活性玻璃滤料需要进行冲洗,才能确保过滤的水质,可选的,所述的沉淀水导水管通过三通与罐体上的沉淀水进水口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端均
设置有阀门,三通和阀门的设置,当需要过滤时,关闭反洗阀门,当需要反洗时,关闭沉淀水阀门,清水通过产水口12进入,反洗水通过反洗阀门所在管道排出。
32.为了使混流筒内的混凝和絮凝的效果更好,可选的,所述的反应球为中空结构,且在反应球的侧壁上设置有孔洞,同时,所述混流筒内部的反应球上半层的反应球的直径大于下半层的反应球直径,实际工作中,污水先进入混流筒的下层,此时的污水,絮凝剂、微沙等混合并不完全,由于反应球的侧壁上有孔洞,因此,会形成微涡流,但是由于小反应球的涡流速度大于大反球的涡流速度,因此在下层放置小反应球能够达到快速混凝的效果,混凝后的污水需要絮凝,且絮凝体需要快速生长,此时需要降低涡流速度,使絮凝体之间接触面积变大,絮体快速生长,因此大反应球放置在上面。
33.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所述的大反应球的直径为80

120mm,小反应球的直径为30

50mm。
34.工作原理:
35.工作时,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混流筒内,同时通过药剂加入口添加药剂,药剂、污水和微沙进入到混流筒后,由于混凝筒内下层的反应球小,涡流速度快,因此能够实现快速混凝,混凝当污水引动到混凝筒的上层时,混凝基本完成,而混流筒上层的反应球体积大,涡流速度慢,混凝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实现絮凝体快速生长,絮凝体通过混凝出水管流入沉淀区内,进行沉淀,在沉淀区内形成初步处理,使污泥和水分离,沉淀水通过管道排放大过滤区进行过滤处理,污泥通过排泥管流入沙水分离器内,使微沙与污泥分离,微沙实现循环使用。
36.当需要对滤料进行反洗时,关闭沉淀水导管阀门,打开反洗阀门,清水从产水口进去,反洗污水从反洗口排除。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2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