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质量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质量检验可分为内在质量、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质量三大方面。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分批进行,且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配合比相同,因此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需要进行检测。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640086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上设置有扫板,底座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放置板,扫板位于放置板的上方,并且通过第二气缸能够带动扫板贴到放置板的上表面,将扫板沿着放置板的表面水平移动,从而能够使扫板对放置板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4.但是上述结构中对放置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后落在底座上,底座上的混凝土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对底座上的混凝土进行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液压缸连接,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放置台相对的挤压板,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柱,支柱固定在放置台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上形成有一插口,所述插口正对于支柱设置,所述接料槽通过插口移动到放置台的下方,所述放置台上固定设置有填充条,所述填充条位于插口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接料槽上的插口与支柱对应,接料槽沿着插口的长度方向插入到放置台的下方,并且插口的位置设置填充条,从而使填充条对插口进行封闭,放置台的上表面进行对试块进行挤压,液压缸工作使挤压板下降使试块破碎,从而将放置台上的碎块直接推到接料槽内,并且接料槽可从底座上取下倒出碎块,从而方便了底座上的混凝土清理。
9.优选的,所述填充条的上部设置成倾斜面且倾斜面的上部形成棱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条的上部设置倾斜面,使填充条上落有碎块时,能够沿着倾斜面落到接料槽内。
11.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伸缩帘,所述伸缩帘沿着放置台的周围设置并形成放置口,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门体,所述门体用于盖合在放置口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在移动时,伸缩帘进行伸缩,从而使伸缩帘能够挡着试块发生碎裂产生的碎块,减少飞溅。
13.优选的,所述伸缩帘包括下帘板和上帘板,所述下帘板固定在底座上,上帘板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下帘板上开设有竖直的嵌槽,所述上帘板通过嵌槽滑动配合于下帘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帘板固定在安装板上,下帘板固定在底座上,并且上帘板配合到嵌槽内,从而能够通过上帘板在嵌槽内滑动,使上帘板与下帘板放置台周围进行防护。
15.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门体竖直滑动配合在滑槽内,所述门体的侧边设置有阻尼装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体滑动配合在滑槽内,从而使门体能够竖直打开放置口,并且在门体的侧边设置阻尼装置,从而使门体能够在任意位置停止,方便门体的打开。
17.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齿轮、压簧和摩擦片,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位于安装板上开设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摩擦片贴在齿轮的一端面上,压簧抵接于摩擦片上且压簧对摩擦片的作用力驱使摩擦片抵到齿轮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与安装板上设置有齿条配合,安装板移动时,齿轮转动,齿轮由于受到摩擦片的抵接,从而摩擦片可对安装板的移动产生阻力。
1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螺柱,压簧套设在螺柱上,并且压簧远离于摩擦片一端设置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柱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柱上,并且压簧的一端抵接在螺母上,螺母能够调节压簧的弹力,从而使压簧对摩擦片的挤压力比较合适。
21.优选的,所述放置台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刮板,所述移动板水平滑动配合在底座上,并且移动板上连接有螺杆,螺杆平行于移动板的滑动方向,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螺杆与移动板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上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刮板,移动板在螺杆的作用下移动,当刮板移动到放置台的上表面时,刮板与放置台抵接,从而通过刮板对放置台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接料槽沿着插口的长度方向插入到放置台的下方,并且插口的位置设置填充条,放置台的上表面进行对试块进行挤压,从而将放置台上的碎块直接推到接料槽内,从而方便了底座上的混凝土清理;
25.2.通过安装板在移动时,伸缩帘进行伸缩,从而使伸缩帘能够挡着试块发生碎裂产生的碎块,减少飞溅;
26.3.通过门体滑动配合在滑槽内,从而使门体能够竖直打开放置口,并且在门体的侧边设置阻尼装置,从而使门体能够在任意位置停止,方便门体的打开。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接料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液压缸;2、安装板;21、挤压板;3、放置台;4、伸缩帘;
41、下帘板;42、上帘板;43、放置口;44、嵌槽;45、滑槽;46、门体;5、支柱;61、移动板;62、滑轨;63、刮板;64、螺杆;65、驱动电机;7、接料槽;71、插口;8、填充条;81、倾斜面;9、阻尼装置;91、安装耳;92、齿轮;93、压簧;94、摩擦片;95、螺柱;96、齿条;9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装置,参考图1,包括底座1,底座1水平设置,底座1上的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多个液压缸11,液压缸11竖直设置,在液压缸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下表面中部的位置设置有挤压板21,随着液压缸11的伸缩能够带动挤压板21上下移动,位于底座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放置台3,放置台3位于挤压板21的正下方,放置台3的上表面水平设置,当放置台3上放置需要进行试验的混凝土试块时,液压缸11带动挤压板21向下移动并对放置台3上的试块进行挤压,从而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并直到混凝土试块破裂。
34.参考图1,位于底座1与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伸缩帘4,伸缩帘4包括下帘板41和上帘板42,下帘板41和上帘板42整体均呈u形,下帘板41固定在底座1上,上帘板42固定在安装板2上,上帘板42和下帘板41所呈u形的开口均水平朝向且朝向相同形成放置口43。下帘板41上开设有竖直的嵌槽44,嵌槽44与上帘板42对应,上帘板42通过嵌槽44滑动配合下帘板41上。在安装板2向下移动对试块进行挤压时,上帘板42与下帘板41相对收缩移动。位于安装板2上开设有滑槽45,滑槽45竖直设置,滑槽45内竖直滑动配合有门体46,门体46为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在门体46向下滑动时,门体46可关闭放置口43。当工作人员把试块放置到放置台3上后,通过门体46关闭放置口43,并由门体46观察内部的实验情况,同时门体46和伸缩帘4能够减少由试块破裂发生的碎块飞溅。
35.参考图1和图2,放置台3的下方设置有支柱5,支柱5为圆柱形,支柱5竖直设置,支柱5的上端固定放置台3的中心位置,支柱5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使放置台3与底座1之间间隔设置。位于放置台3的上表面设置有接料槽7,接料槽7的上部开口,接料槽7上形成有一与支柱5对应的插口71,插口71为u形,并且插口71的宽度等于支柱5的直径。当需要将接料槽7放置到底座1上时,将接料槽7上的插口71正对于支柱5,并沿着插口71的方向移动接料槽7,使接料槽7插到放置台3的下方。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填充条8,填充条8的长度方向沿着插口71的长度方向,并且填充条8的宽度等于插口71的宽度,在填充条8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81,两个倾斜面81的最高点形成棱边。当放置台3的上表面进行实验时,减少的碎块从放置台3上落到接料槽7内,同时可将放置台3上实验后的碎块推到接料槽7上进行收集。
36.参考图1和图3,在放置台3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61,位于下帘板41的两侧设置有滑轨62,滑轨62水平设置,移动板61滑动配合在滑轨62上,在移动板61上固定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刮板63,移动板61上连接有螺杆64,螺杆64平行于滑轨62设置,螺杆64转动连接在滑轨62上,并且螺杆64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65,驱动电机65同轴固定在螺杆64上,螺杆64与移动板61螺纹连接,驱动电机65带动螺杆64转动,从而使移动板61沿着滑轨62滑动,当移动板61移动到放置台3的正上方时,刮板63与放置台3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对放置台3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37.参考图1和图4,安装板2上固定设置有阻尼装置9,阻尼装置9包括安装耳91、齿轮92、压簧93和摩擦片94,安装耳91固定在安装板2上,安装耳91上固定设置有螺柱95,齿轮92的中心转动连接在螺柱95上,并且在螺柱95上依次套设摩擦片94和压簧93,压簧93的一端抵接在摩擦片94上,另一端连接有螺母97,螺母97为防松的,螺母97螺纹连接在螺柱95上,螺母97对压簧93进行挤压,使压簧93对摩擦片94进行挤压,从而使摩擦片94抵接到齿轮92的一个端面上。在门体46的侧边设置有齿条96,齿条96与齿轮92啮合,从而使门体46在移动时,受到齿轮92的阻尼,齿轮92对门体46的作用力大于门体46的重力,方便门体46停止。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