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工装,具体涉及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


背景技术:

2.需要进行铆压的产品,放置在铆压模具上进行铆压操作后,需要进行铆压产品的脱模取出操作。
3.由于铆压的压力较大,因此会导致产品过盈配合卡在铆压模具上。现有的脱模方式多为人工使用螺丝刀或者圆杆等工具从模具下部的通孔中向上冲顶铆压产品,或者使用工具将铆压产品的模具上撬起。
4.无论是人工从模具下部向上冲顶产品,还是人工将产品撬出,均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劳动,并且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可在完成铆压操作之后,将产品从铆压模具上自动顶出,代替人工顶出和人工撬起的操作,可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加快铆压产品的脱模速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包括底板、定位架、升降气缸以及顶升杆;所述定位架位于底板上端面,所述定位架的顶板上设置有导向侧板和端限位板,所述端限位板位于两个导向侧板之间;所述导向侧板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端限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插销;所述定位架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防呆导槽和第二防呆导槽;所述升降气缸位于定位架的内侧,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顶升杆与升降板连接,所述顶升杆竖向贯穿定位架的顶板。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架的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端限位板与两个导向侧板构成u形排布。
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条具体位于导向侧板的侧壁顶部,所述导向条呈一字形并且与定位架的顶板相平行。
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插销具体位于端限位板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插销呈圆杆状并且其轴线与定位架的顶板相平行。
11.进一步的,述第一防呆导槽和第二防呆导槽均呈一字形并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呆导槽的长度大于第二防呆导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与底板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竖向设置;所述顶升杆呈圆杆状并且多个顶升杆相平行。
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手动气阀,所述手动气阀通过气管与升降气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通过定位架、导向侧板、
端限位板、第一防呆导槽、第二防呆导槽、升降气缸以及顶升杆的配合使用,可在完成铆压操作之后,将铆压模具固定在定位架上,升降气缸驱动顶升杆上升将产品从铆压模具上自动顶出,代替人工顶出和人工撬起的操作,可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加快铆压产品的脱模速度,有利于提高脱模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的定位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的升降气缸、升降板以及顶升杆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定位架;3、导向侧板;31、导向条;4、端限位板;41、定位插销;5、第一防呆导槽;6、第二防呆导槽;7、升降气缸;8、升降板;9、顶升杆;10、手动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考图1至图4,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包括底板1、定位架2、升降气缸7以及顶升杆9;所述定位架2位于底板1上端面,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上设置有导向侧板3和端限位板4,所述端限位板4位于两个导向侧板3之间;所述导向侧板3上设置有导向条31,导向条31用于对铆压模具的滑动进行导向,同时对铆压模具进行约束,所述端限位板4上设置有定位插销41,定位插销41用于对铆压模具上的孔进行插入式定位;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分别用于对铆压模具底端的两个底销进行导向和定位;所述升降气缸7位于定位架2的内侧,所述升降气缸7的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板8,升降气缸7用于驱动升降板8上下升降移动,所述顶升杆9与升降板8连接,所述顶升杆9竖向贯穿定位架2的顶板,顶升杆9可上下升降,从而实现将铆压模具上的产品向上顶出。
22.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端限位板4与两个导向侧板3构成u形排布,端限位板4与两个导向侧板3均用于对铆压模具进行定位。
23.所述导向条31具体位于导向侧板3的侧壁顶部,所述导向条31呈一字形并且与定位架2的顶板相平行,导向条31与顶板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24.所述定位插销41具体位于端限位板4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插销41呈圆杆状并且其轴线与定位架2的顶板相平行,定位插销4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朝向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
25.所述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均呈一字形并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呆导槽5的长度大于第二防呆导槽6,从而对铆压模具起到防呆作用,确保铆压模具的姿态正确。
26.所述升降气缸7的缸体与底板1连接,所述升降气缸7竖向设置;所述顶升杆9呈圆杆状并且多个顶升杆9相平行。
27.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手动气阀10,所述手动气阀10通过气管与升降气缸7连接,手动气阀10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泵连接,手动气阀10用于控制升降气缸7的活塞杆的动作。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铆压模具放置在定位架2的顶板上,并且朝向端限位板4推动铆压模具滑移,使导向侧板3的导向条31嵌入铆压模具的侧槽内;铆压模具底端的两个底销分别沿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滑动,直至滑动到末端;铆压模具滑动到末端后,定位插销41插入至铆压模具的孔内,端限位板4与铆压模具的侧面相接触,至此实现铆压模具的定位;随后扳动手动气阀10,升降气缸7的活塞杆驱动升降板8向上移动,带动顶升杆9自下而上贯穿铆压模具的通孔,从而将铆压模具上的产品向上顶出,实现铆压产品的脱模。
29.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定位架(2)、升降气缸(7)以及顶升杆(9);所述定位架(2)位于底板(1)上端面,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上设置有导向侧板(3)和端限位板(4),所述端限位板(4)位于两个导向侧板(3)之间;所述导向侧板(3)上设置有导向条(31),所述端限位板(4)上设置有定位插销(41);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所述升降气缸(7)位于定位架(2)的内侧,所述升降气缸(7)的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板(8),所述顶升杆(9)与升降板(8)连接,所述顶升杆(9)竖向贯穿定位架(2)的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2)的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端限位板(4)与两个导向侧板(3)构成u形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31)具体位于导向侧板(3)的侧壁顶部,所述导向条(31)呈一字形并且与定位架(2)的顶板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销(41)具体位于端限位板(4)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插销(41)呈圆杆状并且其轴线与定位架(2)的顶板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导槽(5)和第二防呆导槽(6)均呈一字形并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呆导槽(5)的长度大于第二防呆导槽(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7)的缸体与底板(1)连接,所述升降气缸(7)竖向设置;所述顶升杆(9)呈圆杆状并且多个顶升杆(9)相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手动气阀(10),所述手动气阀(10)通过气管与升降气缸(7)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压产品顶升脱模工装,包括底板、定位架、升降气缸以及顶升杆;所述定位架位于底板上端面,所述定位架的顶板上设置有导向侧板和端限位板,所述端限位板位于两个导向侧板之间;所述导向侧板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端限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插销;所述定位架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防呆导槽和第二防呆导槽;所述升降气缸位于定位架的内侧,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顶升杆与升降板连接,所述顶升杆竖向贯穿定位架的顶板。本实用新型可在完成铆压操作之后,将产品从铆压模具上自动顶出,代替人工顶出和人工撬起的操作,可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加快铆压产品的脱模速度。压产品的脱模速度。压产品的脱模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创倍恒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2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