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于动车轮对的新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于动车轮对的新型圆柱滚子轴承。
技术背景
2.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圆柱滚子轴承在机械设备中应用广泛。欲使轴承运行可靠,就必须施以足够的润滑,以防止滚动体,滚道以及保持架之间有直接的金属接触,造成磨损及轴承表面腐蚀,因此在各种轴承应用中,选择恰当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极为重要。
3.授权公告号cn2126722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可长期自行补油润滑的长圆柱滚子轴承,具体是通过所述的轴承外圈为中空结构体,轴承外圈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注油孔并带有配套密封塞,轴承外圈的滚道面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渗油孔,轴承外圈的内腔储装有润滑油。该可长期自行补油润滑的长圆柱滚子轴承在运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长期自行保持高效的润滑性能,运转性能及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大大降低轴承加油维护的频率,有助于省工省时,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由于渗油孔完全处于开启状态,导致在润滑油存在时润滑过程是持续不间断,这样导致无法对润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于动车轮对的新型圆柱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子和保持架,所述轴承外圈套设在轴承内圈外,所述轴承外圈为中空结构,所述轴承外圈外圆周面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内安装有配套的密封塞,所述轴承外圈远离注油孔的一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渗油孔,所述渗油孔内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保持架安装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多个所述滚子均匀的安装于保持架内,且与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滚动接触,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渗油孔大小匹配的密封柱和弹簧,所述密封柱与渗油孔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柱上设有限位板和油槽,所述油槽位于密封柱一端的端部位置,所述限位板位于另一端端部附近,所述弹簧套接在密封柱上,且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油槽的长度大于渗油孔高度,当所述密封柱未受到滚子挤压时,所述密封柱不滑动,所述油槽完全位于渗油孔外,所述渗油孔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当所述密封柱受到滚子挤压时,所述密封柱滑动,所述油槽连通渗油孔两端,所述渗油孔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5.进一步的,所述油槽的宽度逐渐递增,且靠近滚子一端的宽度最大。
6.进一步的,所述油槽包括多条,多条油槽沿密封柱周向分布,且多条密封柱的长度逐渐减小。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与滚子接触的一端端部还设有弹性层。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与渗油孔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
10.有益效果:
11.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包括密封柱和弹簧的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密封柱是否未受到滚子挤压,来控制渗油孔的开启与关闭,减少润滑油的浪费、流失,实现润滑油的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具体为在圆柱滚子轴承运转时,滚子转动且受外力挤压与密封柱抵接,密封柱在滚子作用下朝向轴承外圈方向滑动,油槽连通渗油孔两端,轴承外圈内的润滑油经渗油孔流出对滚子进行润滑,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滚子转动脱离此密封柱时,密封柱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会恢复初始长度,渗油孔将被关闭,当下一次滚子与密封柱抵接时,渗油孔将重新开启,以此实现圆柱滚子轴承的间歇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不运转时,滚子不受外力挤压,密封柱在弹簧的限制下不滑动,油槽完全位于渗油孔外,渗油孔关闭。另一方面弹簧和密封柱的配合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滚子与轴承外圈之间直接刚性接触,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综合品质。
12.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油槽宽度逐渐递增的设置,能够根据滚子受挤压外力的大小来调节渗油孔的流量大小,从而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多条油槽,且多条油槽长度逐渐减小的设置,同样能够根据滚子受挤压外力的大小来调节渗油孔的流量大小,从而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13.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聚四氟乙烯的弹性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进一步改善圆柱滚子轴承的动态性能,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综合品质。
14.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柱和渗油孔的密封效果,防止润滑油从两者连接处流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详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处另一状态详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的主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6中的主视图。
22.附图标记:1、轴承外圈;11、注油孔;12、渗油孔;2、轴承内圈;3、滚子;4、保持架;5、调节机构;51、密封柱;511、限位板;512、油槽;52、弹簧;53、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于动车轮对的新型圆柱滚子轴承,如图1、图2、图3所示,包
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子3和保持架4,所述轴承外圈1套设在轴承内圈2外,所述轴承外圈1为中空结构,所述轴承外圈1外圆周面上设有注油孔11,所述注油孔11内安装有配套的密封塞,所述轴承外圈1远离注油孔11的一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渗油孔12,渗油孔12的数量具体可参照滚子3的数量进行设置,优选为渗油孔12数量比滚子3数量少四个,这样可以增加渗油孔12开启关闭的间隔时间,合理对润滑油的使用;所述保持架4安装于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1之间,多个所述滚子3均匀的安装于保持架4内,且与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滚动接触,所述渗油孔12内安装有调节机构5,如图4、图6所示,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与渗油孔12大小匹配的密封柱51和弹簧52,所述密封柱51与渗油孔12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柱51上设有限位板511和油槽512,所述油槽512位于密封柱51一端的端部位置,油槽512贯通密封柱51的端部,所述限位板511位于另一端端部附近,所述弹簧52套接在密封柱51上,且一端与限位板5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外圈1固定连接,所述油槽512的长度大于渗油孔12高度。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包括密封柱51和弹簧52的调节机构5的设置,可以通过密封柱51是否未受到滚子3挤压,来控制渗油孔12的开启与关闭,减少润滑油的浪费、流失,实现润滑油的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具体为在圆柱滚子轴承运转时,滚子3转动且受外力挤压与密封柱51抵接,密封柱51在滚子3作用下朝向轴承外圈1方向滑动,油槽512连通渗油孔12两端,轴承外圈1内的润滑油经渗油孔12流出对滚子3进行润滑,此时弹簧52处于拉伸状态,当滚子3转动脱离此密封柱51时,密封柱51在弹簧52弹力作用下会恢复初始长度,渗油孔12将被关闭,当下一次滚子3与密封柱51抵接时,渗油孔12将重新开启,以此实现圆柱滚子轴承的间歇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不运转时,滚子3不受外力挤压,密封柱51在弹簧52的限制下不滑动,油槽512完全位于渗油孔12外,渗油孔12关闭。另一方面弹簧52和密封柱51的配合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滚子3与轴承外圈1之间直接刚性接触,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综合品质。
2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4、图5所示,所述油槽512的宽度逐渐递增,且靠近滚子3一端的宽度最大,具体工作过程为,当圆柱滚子轴承转动速度较低或者受外力作用较小时,密封柱51会滑动,且滑动位移较小,此时油槽512会连通渗油孔12两端,但由于通道较窄,润滑油的流量会较小,随着转速增加或外力增大,通道会逐渐增宽,润滑油流量也会增大,从而可以根据圆柱滚子轴承的实际情况调节润滑油流量大小。
27.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6、图7所示,所述油槽512包括多条,多条油槽512沿密封柱51周向分布,且多条密封柱51的长度逐渐减小,具体工作过程为,当圆柱滚子轴承转动速度较低或者受外力作用较小时,密封柱51会滑动,且滑动位移较小,此时仅有较长油槽512会连通渗油孔12两端,润滑油的流量会较小,随着转速增加或外力增大,更多的滑槽将连通渗油孔12两端,随着油槽512数量增多,润滑油流量也会增大,从而可以根据圆柱滚子轴承的实际情况调节润滑油流量大小。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如图4、图6所示,所述密封柱51与滚子3接触的一端端部还设有弹性层53,所述弹性层5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通过聚四氟乙烯的弹性层53的设置,可以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进一步改善圆柱滚子轴承的动态性能,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综合品质。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密封柱51与渗油孔12接触部位设
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柱51和渗油孔12的密封效果,防止润滑油从两者连接处流出。
3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1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