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展示平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显示设备,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展示平板。


背景技术:

2.参见图1,当需要展示产品、文物、样品等物品时,现有做法是将展示物放置于展示柜100上透明可视的位置,并在靠近展示物的位置配上相关的图文说明标签1001,以便于参观者的认识展示物;然而,这种展示柜100展示的方式不利于搬运,展示物需要转移位置时,相应的图文说明标签1001需要跟随转移,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展示物与图文说明标签1001内容对不上;此外,为了不影响展示效果,图文说明标签1001的体积会比较小,内附的图文、文字等咨询体积小、内容少,不利于查阅,展示内容受到局限;另外,展示柜100的展示方式只能应用于特定场所,展示场合受到局限。
3.因此,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展示平板,本结构将展示功能整合到平板上,使其既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也可以展示柜的效果展示物品。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多功能展示平板,包括用于播报电子信息的透明显示模块、根据使用需要切换至透明状态或模糊状态的电控调光薄膜、用于提供光源的背光灯板、以及用于执行控制指令的控制模块;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或电控调光薄膜与背光灯板活动连接;所述电控调光薄膜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接收光一侧;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透明显示模块、电控调光薄膜和背光灯板。
7.使用状态一,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电控调光薄膜活动至与背光灯板层叠,电控调光薄膜位于透明显示模块与背光灯板之间,电控调光薄膜处于透明或模糊状态,背光灯板向透明显示模块投射光线。
8.使用状态二,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或电控调光薄膜相对活动至与背光灯板之间有可容纳展示物的置物空间,展示物放置于电控调光薄膜与背光灯板之间,电控调光薄膜处于透明或模糊状态,背光灯板向透明显示模块和展示物投射光线。
9.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或电控调光薄膜上设有光补偿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光补偿模块;使用状态二下,光补偿模块向展示物投射光线。
10.所述光补偿模块为条形发光体,其设置于电控调光薄膜边缘。
11.所述展示物放置于背光灯板上。
12.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或电控调光薄膜与背光灯板相互铰接。
13.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和/或电控调光薄膜与背光灯板之间通过合页部件相互铰接。
14.本多功能展示平板还包括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播报电子信息一侧的第一感光模
块、以及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接收光一侧的第二感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以接收来自两感光模块的光强度检测信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透明显示模块与背光灯板活动式连接;当彼此层叠组合时,两者组成一平板电脑;当彼此展开时,透明显示模块与背光灯板之间可放置展示物作展示,此时背光灯板可为展示物打灯保证其展示效果、同时也可向透明显示模块投射光线,保证透明显示模块具有一定的显示效果,这样参观者可同时从透明显示模块看到展示物和相关的电子图文说明信息。本多功能展示平板方便携带,用户可针对展示物直接从系统中调取相应的电子图文说明信息,有效避免出现展示物与图文说明对不上的尴尬情况;此外,电子图文说明信息可覆盖整个透明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图片、字体等大小通过系统可调(常用的程序),显示内容多(基本不受限制),有利于更加具体、全面等对展示物进行讲解;另外,本多功能展示平板体积小,方便携带,因此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能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17.图1为传统展示柜展示物品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平板状态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展示状态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展示状态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展示状态下非透明模式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展示状态下透明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参见图2

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展示平板包括用于播报电子信息101的透明显示模块1、根据使用需要切换至透明状态或模糊状态的电控调光薄膜2、用于提供光源的背光灯板4、以及用于执行控制指令的控制模块;透明显示模块1和/或电控调光薄膜2与背光灯板4活动连接;电控调光薄膜2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控制模块控制连接透明显示模块1、电控调光薄膜2和背光灯板4。本多功能展示平板方便携带,用户可针对展示物c直接从系统中调取相应的电子图文说明信息(电子信息101),有效避免出现展示物c与图文说明对不上的尴尬情况;此外,电子图文说明信息可覆盖整个透明显示模块1进行显示,图片、字体等大小通过系统可调(常用的程序),显示内容多(基本不受限制),有利于更加具体、全面等对展示物进行讲解,必要时可播报相关的视频;另外,本多功能展示平板体积小,方便携带,因此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能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25.进一步地,参见图2,以平板状态作为使用状态一,透明显示模块1和电控调光薄膜2活动至与背光灯板4层叠,电控调光薄膜2位于透明显示模块1与背光灯板4之间,电控调光薄膜2处于透明或模糊状态,背光灯板4向透明显示模块1投射光线。具体地,此状态下,电控调光薄膜2既可调节至透明状态,也可调节至模糊状态;透明状态下,背光灯板4通电产生的光线可直接穿过电控调光薄膜2到达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使其可有效显示信息咨询,其工作原理与液晶显示屏基本相同;模糊状态下,背光灯板4通电产生的光线从电控调
光薄膜2一侧进入,光线在电控调光薄膜2中不规则散射,最终经电控调光薄膜2另一侧离开,并随即到达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同样使其可有效显示信息咨询。可见,平板状态下,无论电控调光薄膜2调节至透明状态还是模糊状态也不会影响背光效果,进而不会影响透明显示模块1的显示效果。
26.进一步地,参见图3

图6,以展示状态作为使用状态二,透明显示模块1和电控调光薄膜2相对活动至与背光灯板4之间有可容纳展示物c的置物空间,展示物c放置于电控调光薄膜2与背光灯板4之间,电控调光薄膜2处于透明或模糊状态,背光灯板4向透明显示模块1和展示物c投射光线。具体地,展示状态下有非透明模式和透明模式:参见图5,电控调光薄膜2调节至模糊状态,背光灯板4投射的光线以及经展示物c反射的光线均到达模糊状态的电控调光薄膜2一侧,各种光线在电控调光薄膜2中经过不定向的散射后从另一侧离开并到达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由于各种光线经过可不定向的散射所以电控调光薄膜2另一侧不会成像,而是形成光幕,使透明显示模块1可显示电子信息101;参见图6,电控调光薄膜2调节至透明状态,背光灯板4投射的光线以及经展示物c发射的光线均到达透明状态的电控调光薄膜2一侧,各种光线可直接穿过电控调光薄膜2并最终到达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由于各种光线没有经过散射所以投射方向不变,其中背光灯板4投射的光线充当透明显示模块1的背光源,展示物c反射的光线穿过透明显示模块1,因此参观者可在透明显示模块1信息播报一侧看到展示物c。
27.进一步地,电控调光薄膜2一侧设有光补偿模块3,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光补偿模块3;使用状态二下,光补偿模块3向展示物c投射光线。当透明显示模块1前后光强度差距不大或者透明显示模块1前侧(播报信息一侧)光强度大于后侧(接收光一侧)光强度而影响其显示效果时,可通过开启光补偿模块3增加透明显示模块1后侧(接收光一侧)的光强度,进而保证透明显示模块1的显示效果。
28.进一步地,光补偿模块3为条形发光体,其设置于电控调光薄膜2边缘。
29.进一步地,展示物c放置于背光灯板4顶部。
30.进一步地,电控调光薄膜2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1上,电控调光薄膜2与背光灯板4相互铰接,彼此通过合页部件5相互铰接。
31.进一步地,一般来说,透明显示模块1后侧的光强度为前侧光强度的十倍左右,透明显示模块1的显示效果最佳,但实际使用中,人的感官难以准确的确定相关光强度数据,一般是通过感觉对光强度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不但麻烦,而且不精准;为此,本多功能展示平板还包括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1播报电子信息101一侧的第一感光模块6、以及设置于透明显示模块1接收光一侧的第二感光模块(图中未标示),第一感光模块6可检测透明显示模块1前方的光强度,第二感光模块可检测透明显示模块1后侧的光强度;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以接收来自两感光模块的光强度检测信息;若透明显示模块1后侧的光强度不足前侧光强度的十倍时,控制系统自动通过背光灯板4和/或光补偿模块3调节透明显示模块1后侧的光强度,以自动调节灯光,保证显示效果。
32.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
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1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