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工程车进行渣土、建材等物料的迁移。工程车长时间使用后表面易附着较多的杂质,一方面会降低工程车的洁净度,对部分待迁移的物料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在公路运输过程中会扬起较大的粉尘,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申请号为cn20152062023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用清洗装置,包括框架和控制箱;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和分别对应固定安装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内部为设有空腔结构,底板的右侧安装有通向底板内部空腔的进水口,底板上还铺设有栅格板,底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位于栅格板之间的一号喷头;所述一号喷头的上端面均位于栅格板的上端面以下;所述侧板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侧板内部空腔均与底板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二号喷头,侧板的外侧面上均安装有挡板;所述控制箱安装在右侧的挡板的右侧面上,控制箱的上端与安装控制箱的侧板的上端平齐,控制箱上端安装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帽檐,控制箱右侧面上设有由透明材料密封而成的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远红外感应装置;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漏电保护系统、监测系统和与所述远红外感应装置连接的操控系统;所述进水口为水带接口,进水口采用硬塑增强管制成。
4.上述清洗装置可实现工程车的清洗操作,去除工程车表面附着的杂质,提升工程车的洁净度;问题在于,上述专利中喷头喷射的清洗水流呈锥状,与车身接触的水流分散且冲击力较小,水流的清洗强度较低,工程车要实现洁净清洗需要较长时间的水流冲洗,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清洗耗时较长,清洗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呈锥形的清洗水流不利于车身的快速清洗除垢,工程车要实现洁净清洗需要较长时间的水流冲洗,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清洗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喷头喷射出的清洗水流呈扁平的刀片状,水流的清洗强度大幅提升,工程车实现洁净清洗所需的水流冲洗时间缩短,在提升清洗效率的同时可降低水资源的消耗,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包括供水管和喷头组件,喷头组件包括喷头和喷头套管,喷头套管与供水管套接,喷头包括本体和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与供水管的端部抵接,位于喷头套管内的限位部件可相对喷头套管转动,喷头包括与供水管连通的流道,流道内设有对水流进行压缩的导流喷射结构。
8.传统的喷头呈喇叭状,喷射出的水流为发散的锥形结构,这一喷头的设计目的是扩大水流的喷洒范围,但是,水流喷洒范围的扩大伴随着水流冲击力的降低,在车身的清洗
操作中,上述喷头喷射出的水流冲力较低,无法实现车身上附着杂物快速冲洗,工程车要实现洁净清洗需要较长时间的水流冲洗,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清洗耗时较长,清洗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喷淋头结构,流道内部设有对水流进行压缩的导流喷射结构,水流自供水管输入喷头并流经导流喷射结构时被导流喷射结构压缩塑成扁平形状,喷头喷射出的水流并非传统的锥形结构,而是成刀片形状,水流与车身接触时的冲击力大幅提升,喷淋冲洗效率相较于传统喷头结构大幅提升,工程车要实现洁净清洗所需要的水流冲洗时间缩短,一方面可降低水资源的消耗,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另一方面可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用户体验优化。
9.作为优选,流道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本体的一端与限位部件相连,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喷头套管外部,第一分段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分段沿限位部件的径向布置,导流喷射结构位于第一分段内部,导流喷射结构靠近本体远离限位部件的一端。导流喷射结构靠近喷头的出水端,在水流即将喷出时对其进行压缩塑形,水流塑形后与流道的接触时间较短,从而保证喷射出的水流保持为刀片形状。
10.作为优选,导流喷射结构朝远离限位部件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导流面、塑形面和第二导流面,塑形面的布置方向与本体的轴向平行,第一导流面和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流面和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水流沿第一导流面流动至塑形面的过程中,流速逐渐提升,水流沿塑形面流动的过程中,流速基本不变,但形状被塑形为扁平状,水流沿第二导流面向外喷出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下降但水流覆盖范围扩大,且由于第二导流面的距离较短,喷射出的水流仍保持为刀片状,水流冲力相较传统结构仍大幅提升。本技术通过导流喷射结构的上述设计兼顾了水流的覆盖范围和水流冲力,从而有效提升清洗效率。
11.作为优选,限位部件部分位于供水管内部,供水管靠近本体的一端与限位部件的连接端配合密封,第二分段的宽度朝靠近本体的方向先减小后保持不变。
12.作为优选,喷头套管沿其轴向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连接段呈环形柱状,连接段套设在供水管的外周面上,限位段位于连接段远离供水管的一侧,限位段上设有环形槽,限位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外径。限位部件位于喷头套管内部且两者可发生相对转动,当需要调节喷头的喷射角度时,调节限位部件与喷头套管的相对位置即可;同时,由于限位部件部分位于供水管内部且限位部件的一端与供水管的端部抵接,限位部件转动过程中仍可与供水管一端实现良好密封,从而有效止漏。
13.作为优选,环形槽的直径朝远离供水管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限位部件一端的形状。
14.作为优选,喷头套管与供水管螺纹旋转配合或焊接相连。
15.作为优选,导流喷射结构的数目为两个且沿本体的径向对称布置。两个对称的导流喷射结构配合对水流进行有效的压缩塑形。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喷头喷射出的水流并非传统的锥形结构,而是刀片型,水流与车身接触时的冲击力大幅提升,喷淋冲洗效率相较于传统喷头结构大幅提升;(2)工程车要实现洁净清洗所需要的水流冲洗时间缩短,一方面可降低水资源的消耗,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另一方面可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用户体验优化;(3)本技术通过导流喷射结构的设计兼顾了水流的覆盖范围和水流冲力,从而有效提升清洗效率;(4)限位部件转动过程中仍可与供水管一端实现良好密封,从而有效止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示意图。
20.图中:
21.供水管1,喷头组件2,喷头3,本体301,限位部件302,喷头套管4,连接段401,限位段402,流道5,第一分段501,第二分段502,导流喷射结构6,第一导流面601,塑形面602,第二导流面603,环形槽7。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包括供水管1和喷头组件2,喷头组件包括喷头3和喷头套管4,喷头套管与供水管套接,喷头包括本体301和限位部件302,限位部件与供水管的端部抵接,位于喷头套管内的限位部件可相对喷头套管转动,喷头包括与供水管连通的流道5,流道内设有对水流进行压缩的导流喷射结构6;流道包括第一分段501和第二分段502,本体的一端与限位部件相连,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喷头套管外部,第一分段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分段沿限位部件的径向布置,导流喷射结构位于第一分段内部,导流喷射结构靠近本体远离限位部件的一端;导流喷射结构朝远离限位部件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导流面601、塑形面602和第二导流面603,塑形面的布置方向与本体的轴向平行,第一导流面和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流面和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限位部件部分位于供水管内部,供水管靠近本体的一端与限位部件的一端配合密封,第二分段的宽度朝靠近本体的方向先减小后保持不变;喷头套管沿其轴向包括连接段401和限位段402,连接段呈环形柱状,连接段套设在供水管的外周面上,限位段位于连接段远离供水管的一侧,限位段上设有环形槽7,限位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外径;环形槽的直径朝远离供水管的方向逐渐减小;喷头套管与供水管螺纹旋转配合或焊接相连;导流喷
射结构的数目为两个且沿本体的径向对称布置。
27.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地工程车自动清洗喷淋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左侧的喷头组件和右侧的供水管,喷头组件包括喷头和喷头套管,喷头套管自左而右;包括限位段和连接段,连接段呈环形柱状,连接段套设在供水管的外周面上,限位段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为球面状。喷头自左而右,包括本体和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与环形槽配合,限位部件部分位于供水管内,限位部件的一端与供水管的左端相抵接,限位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外径。
28.如图3所示,喷头上设有与供水管连通的流道,流道自左而右;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位于本体内且沿本体的轴向布置,第二分段位于限位部件内部,本体的右端与限位部件相连,本体位于喷头套管外部,第二流道的流道直径自右向左逐渐减小后保持不变。
29.如图2所示,第一流道内靠近本体左端的位置设有导流喷射结构,导流喷射结构自右而左依次包括第一导流面、塑形面和第二导流面,塑形面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均倾斜于塑形面,其中,第一导流面与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流面与塑形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导流喷射结构的数目为两个且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水流沿第一导流面流动至塑形面的过程中,流速逐渐提升,水流沿塑形面流动的过程中,流速基本不变,但形状被塑形为扁平状,水流沿第二导流面向外喷出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下降但水流覆盖范围扩大,且由于第二导流面的距离较短,喷射出的水流仍保持为刀片状,水流冲力相较传统结构仍大幅提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