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技术涉及编织袋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复合塑料编织布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很多产品,例如聚烯烃复合塑料编织广告布、聚烯烃复合塑料编织投影幕布、建筑屋面用复合塑料编织布等对于复合塑料编织布布面的强度以及密封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塑料编织产品已经很难满足这些产品对于布面强度、防渗水以及防泄漏的要求。在编织袋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涂膜机在编织布的表面涂覆一层塑料薄膜,以使编织布具有一定的防水特性。
3.公告号为cn21079238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膜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放料辊、第一导向辊组、涂膜辊组、第二导向辊组,涂膜辊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冷却辊、第一压辊、第二压辊、挤出机;挤出机的出料口对准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中间的位置。挤出件用于挤出膜料,磨料落至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编织袋上,在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的相互挤压作用下,磨料被压附于编织袋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挤出机的出料口喷出的膜料落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中间位置,即编织袋宽度方向上的居中位置,而由于膜料为带有粘性的液体,流动性较差,且编织袋也存在张紧力分布状态不均匀的情况,故易造成膜料于编织袋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编织袋部分膜的成型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膜料于编织袋上分别不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压布辊,所述压布辊的长度方向与编织布的行进方向垂直,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压布辊沿编织布行进方向的反向一侧设有挤出机,所述挤出机的出料口朝向编织布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挤出机的出料口处设有均流管,所述均流管的中部与挤出机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均流管沿垂直于编织布的布面上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与压布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均流管朝向编织布的一侧阵列连通设有多个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排列方向与均流管的长度方向相同。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出机挤出的膜料在均流管的引导下分散至编织布宽度方向上的各处上方并落下,从而使编织布于宽度方向上均接收到一定量的膜料,进而提高膜料于编织布上分布的均匀程度,提高编织布的附膜效果。
9.可选的,所述落料管上设有控料组件,所述控料组件包括固定涡扇、调节螺母和调节涡扇,所述固定涡扇固定连接与落料管的管口内,所述调节螺母与落料管同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涡扇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调节螺母可使调节涡扇与固定涡扇相互配合实现扩大或缩小落料管的通路,从而对各个落料管处的膜料流量进行调节,可根据膜料于编织布上扩散的流动性、编织布的行进速度等因素的实际情况对落料管的流量进行调节,在不浪费膜料的情况下提高膜料的涂覆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均流管上设有多个过料阀,所述过料阀均位于相邻的落料管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或开启过料阀可使不同位置的出料口投入使用或暂停使用,以调节膜料于编织布宽度方向上的落料范围,使挤出机适应多种幅宽的编织布的涂膜工作。
13.可选的,所述均流管的中部连通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挤出机的出料口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穿设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安装块并插入固定块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螺栓插入安装块和固定块便可将均流管和挤出机安装固定。
15.可选的,所述均流管的端部相对中部朝向编织布倾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膜料的整体流向为挤出机至编织布,故倾斜的均流管的管路对内部的膜料的行进阻力得到减小,有利于膜料的排出。
17.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冷却辊,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冷却池,所述冷却辊与所述冷却池均位于压布辊朝向编织布行进方向的一侧,所述冷却辊与编织布相贴合之处位于冷却辊远离冷却池的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的冷却辊触碰冷却池内的冷却水后使冷却水与编织布接触,对编织布以及编织布上的膜料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可使膜料尽快定形。
19.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抵接辊,所述抵接辊的长度方向与压布辊相同,所述抵接辊与压布辊分别位于编织布的相对两侧,所述抵接辊的周面贴设有弹性套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辊与压布辊于编织布的两侧对编织布形成相向挤压,提高对膜料的压力,使膜料尽快与编织布相互附着,弹性套筒使压力均匀且减小对编织布的损伤。
21.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抵接辊的调节块,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轴线与压布辊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调节块与调节丝杆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丝杆以控制压布辊和抵接辊对编织布的压力,提高弹性套筒的使用耐久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均流管的设置,膜料在均流管的引导下分散至编织布宽度方向上的各处上方并落下,使编织布于宽度方向上均接收到膜料,从而提高膜料于编织布上分布的均匀程度,以此提高编织布的附膜效果;
25.2.通过冷却辊与冷却池的设置,冷却池内盛装冷却水后,转动的冷却辊触碰冷却池内的冷却水后使冷却水与编织布接触,对编织布以及编织布上的膜料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可使膜料尽快定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均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控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原料辊;12、导向辊;13、挤出机;131、出料管;1311、固定块;14、收布辊;141、收布电机;2、均料机构;21、均流管;22、安装管;221、安装块;222、安装螺栓;23、过料阀;24、落料管;25、控料组件;251、固定涡扇;252、调节螺母;253、调节涡扇;3、挤压组件;31、压布辊;32、抵接辊;321、弹性套筒;322、调节块;33、调节丝杆;4、冷却组件;41、冷却辊;42、冷却池;5、编织布。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编织布5的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原料辊11、导向辊12、挤出机13、挤压组件3、冷却组件4、收布辊14和收布电机141,收布电机141驱动收布辊14转动,并以此为编织布5提供行进的动力,挤出机13向编织布5的布面挤出膜料,挤压组件3将膜料压紧至编织布5上,冷却组件4加快编织布5以及膜料冷却。
33.如图1和2所示,原料辊11、导向辊12和收布辊14的长度方向均相互平行且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挤压组件3包括压布辊31和抵接辊32,压布辊31和抵接辊32同样与机架1转动连接且二者的长度方向与导向辊12的长度方向平行。压布辊31的辊面与导向辊12的辊面分别与编织布5的相对两侧布面接触,挤出机13与压布辊31位于编织布5的同侧;挤出机13的出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31,出料管131的管口朝向与编织布5的布面垂直,挤出机13挤出的磨料落于导向辊12与压布辊31之间的编织布5上。
34.如图1和3所示,挤出机13的出料管131上设有均料机构2,均料机构2包括均流管21,均流管2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安装管22,安装管22用于与出料管131同轴安装并连通。安装管22远离均流管21的一端处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安装块221,出料管131管口处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固定块1311,固定块1311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穿设安装螺栓222,安装块221上开设有通孔。当安装管22的管口端面与出料管131的管口端面相抵接时,螺纹孔与通孔同轴,且安装螺栓222穿过安装块221并旋入固定块1311内,由此便实现均流管21与挤出机13的安装。
35.如图3和4所示,均流管2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若干落料管24,当均流管21与挤出机13完成安装后,出料管131的管口朝向均与编织布5的布面垂直,此时均流管21呈“人”字形,即均流管21的两端相对其中部朝向编织布5的布面倾斜;均流管21沿落料管24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导向辊12和压布辊31之间,且此投影的长度方向与压布辊31的长度方向平行;均流管21和落料管24用于使膜料落于编织布5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从而使磨料形成的塑料膜厚度均匀。
36.如图3和4所示,均流管21上设有多个过料阀23,本实施例中过料阀23为蝶阀,过料阀23分布于各个落料管24之间,每相邻的两根落料管24之间的过料阀23的数量为一。每个
落料管24的管口处还设置有控料组件25,控料组件25包括固定涡扇251、调节螺母252和调节涡扇253,固定涡扇251焊接固定于落料管24的管口内壁,调节涡扇253焊接固定于调节螺母252的内壁,固定涡扇251与调节涡扇253均包括四个弧度为45
°
的扇叶,调节螺母252与出料管131同轴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螺母252,当调节螺母252旋转至螺纹终程点时,调节涡扇253朝向均流管21一侧的扇叶面与固定涡扇251远离均流管21一侧的扇叶面平齐,且此时调节涡扇253的扇叶刚好把固定涡扇251的扇叶之间的间隙填补,及此处出料管131被封堵。通过旋转调节螺母252来改变调节螺母252的位置,可实现对此处出料管131内膜料流量大小的调节。
37.如图2所示,抵接辊32位于编织布5远离压布辊31的一侧,抵接辊32外套设有弹性套筒321,弹性套筒321与压布辊31分别于编织布5的相对两侧对编织布5形成挤压,以此提高编制布与膜料的贴合度。机架1上且位于压布辊3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33,调节丝杆33的长度方向与压布辊31的长度方向垂直;抵接辊3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块322,调节丝杆33与调节块322螺纹连接,转动调节丝杆33可控制调节块322沿调节丝杆3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控制抵接辊32靠近或远离压布辊31移动,以此调节弹性套筒321和压布辊31对编织袋的压紧程度。
38.如图2所示,冷却组件4包括冷却辊41和冷却池42,冷却辊41同样与机架1转动连接且长度方向与压布辊31平行。冷却辊41与编织布5远离膜料的一侧相接触,编织布5与冷却辊41的接触面位于冷却辊41的上方,冷却池42位于冷却辊41的下方;冷却池42内承载有冷却水,冷却辊41的周侧面的最低点位于冷却水的液面以下,转动着冷却辊41使其周面上附带的冷却水与编织布5接触,以此实现对编织布5以及膜料的冷却降温,同时加快了膜料于编织布5上的定形。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涂膜均匀的编织袋涂膜机的实施原理为:
40.将均流管21安装至挤出机13的出料管131上,根据不同幅宽的编织布5控制各个过料阀23的启闭以调节膜料的落料区域,而后根据编织布5的行进速度大小以及膜料的流动性的高低转动调节螺母252以调节各个落料管24的膜料流量,最后通过旋转转动调节丝杆33来调节抵接辊32和压布辊31对编织布5的挤压程度。调节完成后可进行产品试制,并根据试制产品的附膜效果对各个调节部分进行反馈调试,以使编织布5的附膜效果达到较佳水平。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1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