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遥控器。
背景技术:
2.大多数电子设备都需要采用遥控器进行遥控控制,遥控器大多数通过电池供电,若电池的电量用完则需要更换电池,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低。有部分遥控器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但是无线充电底座的电压不同,损坏充电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遥控器。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感应线圈、整流单元、开关单元及线圈电压传感器,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整流单元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线圈电压传感器与所述感应线圈并联;所述线圈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压值;在所述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的条件下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流通过所述开关单元流入至所述充电电池中。
6.当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时表示充电电路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在当前状态下可以给充电电池充电,开关单元闭合从而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可以通过感应电压值是否达到充电电压值判断遥控器是否处于充电状态。由于不同的无线充电底座的电压不同,当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后再开始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能够避免充电电压能够满足充电电池的充电要求,避免充电电压不符合充电要求从而损坏充电电池。
7.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池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用于与所述充电电池并联,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池电压值,在所述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的条件下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充电电池停止充电。
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串联。
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的条件下发送充满信号。
10.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之间,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电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与所述稳压二极管及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一端连接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之间,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电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器,所述过流保护器串联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之间。
14.第二方面,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电路。
1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包括壳体,所述充电电路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与充电电池连接的电路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0
‑
充电电路;110
‑
感应线圈;120
‑
整流单元;130
‑
开关单元;140
‑
线圈电压传感器;152
‑
电池电压传感器;154
‑
第一电阻;160
‑
显示单元;162
‑ꢀ
稳压二极管;164
‑
发光二极管;166
‑
第二电阻;182
‑
滤波电容;184
‑
第三电阻;186
‑
过流保护器;188
‑
续流二极管;200
‑
充电电池;300
‑
控制电路;10
‑ꢀ
遥控器;20
‑
无线充电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2.第一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0能够避免充电电压不符合充电要求从而损坏充电电池200,提高了充电电池200的使用寿命。
24.大多数电子设备都需要采用遥控器10进行遥控控制,遥控器10大多数通过电池供电,若电池的电量用完则需要更换电池,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低。有部分遥控器10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但是无线充电底座20的电压不同,损坏充电电池200,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0能够改善上述问题,避免充电电压不符合充电要求从而损坏充电电池 200,提高了充电电池200的使用寿命。
25.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0包括:感应线圈110、整流单元 120、开关单元130及线圈电压传感器140,感应线圈110与整流单元120电连接,整流单元120通过开关单元130与充电电池200电连接,线圈电压传感器140与感应线圈110并联;线圈电压传感器140用于检测感应线圈110的感应电压值;在所述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的条件下所述感应线圈110产生的电流通过所述开关单元130流入至所述充电电池200中。
26.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110主要利用其内部变换的磁场产生电流,一般情况下,感应线圈110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20区域内,在无线充电底座20的变换的磁场下产生感应电流,可以通过增加感应线圈110的匝数来增加感应线圈 110的输出电流。一般情况下根据现有无线通电底座,频率功率调整使感应线圈110的输出功率达到3w即可。
27.当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时表示充电电路100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 20上,在当前状态下可以给充电电池200充电,开关单元130闭合从而给充电电池200进行充电。可以通过感应电压值是否达到充电电压值判断遥控器10是否处于充电状态。由于不同的无线充电底座20的电压不同,当感应线圈110的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后再开始给充电电池200进行充电能够避免充电电压能够满足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要求,避免充电电压不符合充电要求从而损坏充电电池200。
28.同时在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后在进行充电能够减少充电电池200 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电池200的使用寿命。
29.容易理解的是,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和电压呈正比,就是说电流越大,电压也就越大。电流越小电压也就越小。
30.其中整流单元120的作用主要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整流单元120可以是四个续流二极管188,也可以是整流桥。
31.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30为继电器,继电器的吸合电源应小于充电电池200的充电电压值,能够降低整个充电电路100的损耗。
32.其中,继电器为常闭触点串联在所述整流单元120与充电电池200之间。
3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0还包括电池电压传感器152,电池电压传感器152用于与充电电池200并联,电池电压传感器152用于检测充电电池200的电池电压值,在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的条件下开关单元130断开,充电电池200停止充电。
34.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110产生的电流流入至充电电池200中,持续给充电电池200充电,电池电压传感器152检测充电电池200的电池电压值,在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时说明充电电池200已经充电完成。为了避免充电电池200过渡充电,在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后断开开关单元130,停止给充电电池200充电。
35.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控制电路300来控制开关单元130的断开或闭合,控制电路300可获取线圈电压传感器140检测到的感应电压值,当感应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值可控制充电状态的显示灯亮起,表示当前遥控器10处于充电状态。
36.同样的,控制电路300可获取电池电压传感器152的电池电压值,在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时控制开关单元130断开。
37.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0还包括第一电阻154,第一电阻154与电池电压传感器152串联。
38.在本实施例中,与电池电压传感器152串联的第一电阻154能够在电池电压传感器152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对整个充电电路1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电池电压传感器152短路的情况下,电流直接回流至整流单元120处,影响充电电池200的充电。
39.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0还包括显示单元160,显示单元 160的一端连接于整流单元120与开关单元130之间,显示单元160的另一端与整流单元120连接,显示单元160用于在电池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值的条件下发送充满信号。
4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60的一端连接于整流单元120与开关单元130之间,可以用于检测开关单元130是否断开,当开关单元130关闭时说明充电电池200的电量已经充满,则发送充满信号。若开关单元130开启则说明充电电池200正在充电并未达到充满的状态。当开关单元130由开启切换至关闭时可以判断充电电池200充满,则发送充满信号提供用户
的使用寿命。
55.第二实施例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控器10,本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10能够避免充电电压不符合充电要求从而损坏充电电池200,提高充电电池200的使用寿命。
57.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58.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包括充电电池200及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 100。
59.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包括壳体,充电电路100密封安装在壳体内。充电电池200采用无线充电无需拆卸电池进行更换,可以将充电电路100及充电电池200密封在壳体内,达到防水目的。
60.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