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一种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2.工程机械行业,有些齿圈尺寸大,重量重,单件20kg
‑
60kg之间很常见,要求铣棱工装的结构尽量简单,能实现工件的快速装夹,同时能保证一定的精度(比如铣棱大小边误差0.1以内),同时要求工装高度适宜,能适合人工上下料搬运,以便应用在受场地和机床限制、不易安装吊机的场合。
3.大齿圈的铣棱机床,通常机床工作台上配置立式安装的数控分度盘,来实现分齿运动,工装夹具安装在分度盘的旋转工作台上。常规的工件快速装夹方式,有三爪卡盘装夹和普通内撑夹具装夹两种。大的三爪卡盘本身高度较高,如环球500的手动卡盘,底面到卡爪端面总高184;如15英寸的液压卡盘,底面到卡爪端面的总高度普遍在180左右;此高度叠加数控分度盘的高度,再加上卡盘连接法兰盘的厚度,工件的实际安装端面相对较高,工件重,员工上下料非常吃力。市面上有手动薄型卡盘,总高度比常规卡盘稍低,高度尺寸依旧不理想,同时手动装夹效率低,且价格昂贵。而普通内撑结构的夹具,胀套的弹性变形薄壁需要一定长度,拉杆的导向段也需要一定长度,叠加起来,夹具的整体高度比卡盘更高,显然也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装夹效率高且对工件定位效果较好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的上端设有薄膜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胀套包括固连在底板上的弹性膜片部以及设置在弹性膜片部外端的胀套体,所述的胀套体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切口槽,所述的切口槽将胀套体分割呈若干扇形连接柱,所述的扇形连接柱的上端均固连有夹头体,所述的弹性膜片部的中部固连有拉杆且所述的拉杆穿过所述的底板。
6.使用时,通过拉杆在机床油缸的作用下下拉,使弹性膜片部带动扇形连接柱向内收缩,从而带动夹头体向内收缩,此时将工件齿圈装入,机床油缸上顶,通过弹性膜片部驱动扇形连接柱向外侧扩张,从而带动夹头体内撑紧工件内孔,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夹紧,具有结构紧凑、装夹效率高且对工件定位效果较好的优点。
7.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切口槽的槽底与所述的弹性膜片部的外端面相平齐。采用上述设置,便于弹性膜片部带动扇形连接柱偏移,具有较好的装夹效果。
8.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切口槽的数量为8
‑
16个。
9.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底板上固连有用于对工件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的胀套体的外侧。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对工件的轴向限位效果较好,使装夹方便并提高了装夹精度。
10.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若干固连在底板上的支撑块且所述的支撑块以所述的胀套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通过支撑块供工件抵靠,对工件实现轴向限位,具有限位效果较好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11.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支撑块的下端面抵靠在弹性膜片部的边沿,螺钉穿过支撑块以及弹性膜片部与底板相固连。采用上述设置,具有连接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对工件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12.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固连在底板上且套设在所述的薄膜胀套外侧的限位套,所述的限位套与所述的薄膜胀套同轴设置且所述的限位套的外端供工件抵靠。限位结构采用上述的限位套,具有限位效果较好且结构可靠的优点。
13.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拉杆的上端设有环形凸肩,所述的环形凸肩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的弹性膜片部的上端面。通过环形凸肩抵靠在弹性膜片部上,具有连接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14.在上述的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中,所述的拉杆上套设有垫圈,所述的垫圈位于弹性膜片部的下端面以及所述的底板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的垫圈能够贴靠在所述的底板的上端面上。通过拉杆上设置上述垫圈,防止弹性膜片部被过度下拉,避免造成薄膜胀套塑性变形产生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具有以下优点:
16.1、机床油缸上顶,通过弹性膜片部驱动扇形连接柱向外侧扩张,从而带动夹头体内撑紧工件内孔,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夹紧,具有结构紧凑、装夹效率高且对工件定位效果较好的优点;
17.2、切口槽的槽底与所述的弹性膜片部的外端面相平齐,便于弹性膜片部带动扇形连接柱偏移,具有较好的装夹效果;
18.3、通过拉杆上设置上述垫圈,防止弹性膜片部被过度下拉,避免造成薄膜胀套塑性变形产生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的剖视示意图。
20.图2是本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薄膜胀套;2a、弹性膜片部;2b、切口槽;2c、扇形连接柱;3、夹头体;4、拉杆;4a、环形凸肩;5、支撑块;6、垫圈;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3.如图1和2所示,齿圈的铣棱加工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设有薄膜胀套2,薄膜胀套2包括固连在底板1上的弹性膜片部2a以及设置在弹性膜片部2a外端的胀套体,胀套体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切口槽2b,切口槽2b的数量为8
‑
16个。切口槽2b的槽底与弹性膜片部2a的外端面相平齐,便于弹性膜片部2a带动扇形连接柱2c偏移,具有较好的装夹效果。切口槽2b将胀套体分割呈若干扇形连接柱2c,扇形连接柱2c的上端均固连有夹头体
3,弹性膜片部2a的中部固连有拉杆4且拉杆4穿过底板1。
24.底板1上固连有用于对工件7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胀套体的外侧,限位结构包括三个固连在底板1上的支撑块5且支撑块5以胀套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支撑块5的下端面抵靠在弹性膜片部2a的边沿,螺钉穿过支撑块5以及弹性膜片部2a与底板1相固连,具有连接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对工件7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25.拉杆4的上端设有环形凸肩4a,环形凸肩4a的下端面抵靠在弹性膜片部2a的上端面,具有连接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优点。拉杆4上套设有垫圈6,垫圈6位于弹性膜片部2a的下端面以及底板1的上端面之间,垫圈6能够贴靠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
26.使用时,通过拉杆4在机床油缸的作用下下拉,使弹性膜片部2a带动扇形连接柱2c向内收缩,从而带动夹头体3向内收缩,此时将工件7(齿圈)装入,使工件7的下端抵靠在支撑块5的外端面,机床油缸上顶,通过弹性膜片部2a驱动扇形连接柱2c向外侧扩张,从而带动夹头体3内撑紧工件7内孔,实现对工件7的定位夹紧,具有结构紧凑、装夹效率高且对工件7定位效果较好的优点。通过拉杆4上设置上述垫圈6,防止弹性膜片部2a被过度下拉,避免造成薄膜胀套2塑性变形产生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27.作为另一种方式,限位结构包括固连在底板1上且套设在薄膜胀套2外侧的限位套,限位套与薄膜胀套2同轴设置且限位套的外端供工件7抵靠,具有限位效果较好且结构可靠的优点。
2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2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板1、薄膜胀套2、弹性膜片部2a、切口槽2b、扇形连接柱2c、夹头体3、拉杆4、环形凸肩4a、支撑块5、垫圈6、工件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