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W工法用定位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


pcmw工法用定位架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地基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


背景技术:

2.phc管桩是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cmw工法是在水泥搅拌土中插入phc管桩,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配置内支撑,形成预应力管桩水泥土墙复合支护结构。在制成的水泥土硬化之前,利用吊车起吊phc管桩并送至水泥土上方,再将phc管插入水泥土中,以形成连排桩式地下连续墙,最终构成预应力管桩水泥土墙复合支护结构。
3.授权公告号为cn108978674b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导向筒,导向筒内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板、夹紧弹簧和导向轮,夹紧板为弧形,夹紧弹簧设置在夹紧板和导向筒之间,导向轮设置在夹紧板远离夹紧弹簧一侧的侧壁上,导向筒内设有若干调节杆,调节杆穿过导向筒与夹紧板连接,调节杆伸出导向筒,导向筒外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上设有与调节杆相对应的传动齿轮,调节杆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槽,架体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传动杆之间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卷绕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卷绕于传动杆上;该发明在使用时,利用转动电机与钢丝绳的配合,使得传动杆转动,使得夹紧板向导向筒侧壁运动,此时,夹紧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当phc管桩插入导向筒内后,转动电机反转,此时,钢丝绳处于松弛的状态,在夹紧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下,推动夹紧板对phc管桩进行夹持定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夹紧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减弱,当夹紧板在夹紧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朝phc管桩运动时,导向轮存在与直径较小的phc管桩之间留有间隙的可能,导致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上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沿自身径向设有两相对的抵紧板,两所述抵紧板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导向轮,所述导向筒的侧壁上关于导向筒的中轴线对称贯穿有两根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伸出导向筒并与导向筒滑移连接,其中一所述调节杆与抵紧板背离导向轮一侧的侧壁连接,另一所述调节杆与另一抵紧板背离导向轮一侧的侧壁连接,所述架体上位于导向筒外设有用于驱动两根调节杆同步相向或相背滑移的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始状态下,两块抵紧板相远离,当工人利用吊车将phc管桩起吊至phc管桩的底部插入导向筒内后,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两侧的调节杆带动两块抵紧板相向运动,使得两侧的导向轮与phc管桩抵紧,以便phc管桩沿着导向套筒向下插入水
泥土中;通过驱动机构与调节杆的配合,有助于提升工人调节两块抵紧板间距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导向筒外侧壁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一端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带动杆,所述第一带动杆远离转动套筒的一端与其中一调节杆连接,所述转动套筒另一端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带动杆,所述第二带动杆上的螺纹旋向与第一带动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二带动杆远离转动套筒的一端与另一调节杆连接,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驱动转动套筒转动的转动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继续下放phc管桩时,利用转动组件驱动转动套筒转动,由于调节杆与导向筒滑移连接,使得转动套筒带动第一带动杆和第二带动杆相向滑移,从而使得两调节杆带动抵紧板相向运动,进而实现两侧的导向轮同步与phc管桩抵紧,结构简单稳定。
11.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蜗轮,所述蜗轮同轴设置在转动套筒的外周壁上,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架体包括两支撑板,所述导向筒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蜗杆转动的动力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动力源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实现蜗轮带动转动套筒转动,结构简单稳定。
13.可选的,所述动力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支撑座的底壁并与蜗杆同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支撑板上,所述转轴的底端同轴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贯穿固定块的侧壁并连接有手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锁紧手轮的锁紧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转动手轮,使得手轮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转轴带动蜗轮转动;利用手轮、转动轴、第二锥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的配合,方便工人操作转动套筒转和停的同时,工人可根据手轮是否可以继续转动来判断导向轮与phc管桩的抵紧状态,并利用锁紧组件对锁紧手轮进行锁紧,从而保证phc管桩沿着导向轮下放时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关于手轮对称滑移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两根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设有抵紧块,两所述抵紧块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两根滑杆同步相向或相背滑移的动力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转动手轮时,两滑杆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对手轮进行锁紧时,利用动力件驱动两滑杆同步相向滑移至卡槽与手轮抵紧,使得手轮难以继续转动。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滑杆的底端滑移连接在凹槽内,所述动力件包括设置在凹槽内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与其中一滑杆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滑杆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微型电机驱动双向螺杆转动,在凹槽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双向螺杆带动两滑杆同步相向滑移,从而使得滑杆带动两抵紧块相向滑移至两卡槽与手轮抵紧,使得手轮难以继续转动,进而实现对手轮的锁紧。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支撑板的底壁四角设有调平组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架体水平度的水平检测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施工场所地面不一定水平,为了保证该定位架使用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利用调平组件与水平检测件的配合,将该定位架调节至水平状态。
21.可选的,所述调平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固定杆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支撑杆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场所地面不平整时,利用支撑板上处于较低一侧的动力件驱动支撑杆朝远离固定杆的一侧滑移,直至水平检测件显示此时的架体已处于水平状态,驱动支撑杆滑移时,工人利用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在滑槽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丝杆带动支撑杆沿滑槽滑移,结构简单稳定。
23.可选的,所述水平检测件包括透明球,所述透明球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线,所述透明球内设有用于检测架体水平度的液面。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架处于水平状态时,液面与刻度线重合,以此帮助工人快速调平该定位架,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驱动机构与调节杆的配合,有助于提升工人调节两块抵紧板间距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27.2.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套筒、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以及两调节杆的配合,实现两侧的抵紧板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从而实现导向轮与管桩之间的抵紧或分离;
28.3.通过手轮、转动轴、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转轴、蜗杆以及蜗轮的配合,方便工人站在架体一侧对转动套筒的转和停进行操作,当工人难以继续转动手轮时,表明两侧的导向轮已经与管桩抵紧;
29.4.利用微型电机、双向螺杆与两滑杆的配合,使得两滑杆带动两抵紧块相向或相背滑移,从而实现对手轮的锁紧和释放,结构简单稳定;
30.5.利用调平组件以及水平检测件的配合,方便工人对该定位架快速调平,从而保证该定位架使用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桩、伸缩导向杆与抵紧板之间连接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板、固定杆、支撑杆、伺服电机以及丝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筒、支撑座、调节杆、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转动套筒以及转动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套筒、蜗轮、蜗杆、转轴、第一锥齿轮、固定块、转动轴、第二锥齿轮、手轮以及锁紧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伺服电机、双向螺杆、滑块、滑杆、抵紧块以及手轮
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支撑板;110、凹槽;111、连杆;12、连接板;13、横杆;2、导向筒;3、抵紧板;31、连接杆;4、导向轮;5、调节杆;6、支撑座;61、支杆;62、限位环;7、转动套筒;8、第一带动杆;9、第二带动杆;10、转动组件;101、蜗轮;102、蜗杆;103、转轴;104、第一锥齿轮;105、固定块;106、转动轴;107、第二锥齿轮;108、手轮;14、锁紧组件;141、滑杆;1411、滑块;142、抵紧块;1420、卡槽;143、微型电机;144、双向螺杆;15、万向轮;16、调平组件;161、固定杆;1610、滑槽;162、支撑杆;163、伺服电机;164、丝杆;17、透明球;171、刻度线;18、支撑组件;181、固定桩;182、伸缩导向杆;1821、第一导向杆;1822、第二导向杆;1823、导向槽;19、竖直杆;20、水平杆;2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参照图1,pcmw工法用定位架包括架体1,架体1包括两块支撑板11和连接板12,连接板12用于将两支撑板11连接,且两支撑板11间固定连接有横杆13,每块支撑板11的顶壁上通过固定件连接有对phc管桩进行导向的导向筒2,导向筒2的侧壁上沿自身径向贯穿有两根相对的调节杆5,调节杆5与导向筒2滑移连接,调节杆5的一端伸出导向筒2,调节杆5的另一端伸入导向筒2内,并固定连接有抵紧板3,抵紧板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弧形,连接板12的顶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抵紧板3的支撑组件18。
40.参照图1,两块抵紧板3相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31,连接杆31远离导向筒2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4,支撑板11上设有用于驱动两调节杆5同步相向或相背滑移的驱动机构,每块支撑板11的底壁上通过若干连杆111转动连接有万向轮1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杆111的数量以三根为例,每块支撑板11两端的底壁上设有调平组件16,每块支撑板11的侧壁上设有水平度检测件。
41.参照图1和图2,该定位架使用时,工人先将该定位架推动至施工点,再利用水平度检测件观察该定位架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若不处于水平状态,则利用调平组件16对定位架进行调平,起始状态下,两块抵紧板3相互远离,当phc管桩下放至导向筒2内后,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两根调节杆5相向滑移至导向轮4与phc管桩抵紧,有助于提升工人调节两块抵紧板3的间距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phc 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42.参照图1,固定件包括竖直杆19和两水平杆20,竖直杆19竖直固定在支撑板11的顶壁上,水平杆20的一端与竖直杆19固定连接,水平杆20的另一端与导向筒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43.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18包括固定桩181,固定桩181靠近导向筒2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两根伸缩导向杆182,调节杆5位于两伸缩导向杆182之间,伸缩导向杆182包括第一导向杆1821和第二导向杆1822,第一导向杆18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桩181的侧壁上,第一导向杆1821另一端的端壁上设有导向槽1823,第二导向杆1822的一端滑移连接在导向槽1823内,第二导向杆1822的另一端贯穿导向筒2的侧壁,并与抵紧板3远离导向轮4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
44.参照图1和图2,当工人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两抵紧板3相背滑移时,第二导向杆1822
朝第一导向杆1821滑移,当两抵紧板3相向滑移时,第二导向杆1822朝远离第一导向杆1821的一侧滑移,通过固定桩181与伸缩导向杆182的配合,对两抵紧板3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45.参照图1和图3,水平检测件包括透明球17,透明球17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线171,透明球17内设有液面;在工人将该定位架推动至某一施工点后,先观察液面是否与刻度线171平齐,若液面与刻度线171平齐,则表明此时的定位架处于水平状态,后续可直接利用该定位架下放phc管桩;若液面与刻度线171不平齐,则先利用调平组件16对该定位架进行调平。
46.参照图1和图3,调平组件16包括固定杆161、支撑杆162、伺服电机163以及丝杆164,固定杆161的一端与支撑板11的底壁固定连接,固定杆161的底壁上设有滑槽1610,支撑杆162滑移连接在滑槽1610内,支撑杆16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伺服电机163固定连接在滑槽1610的槽壁上,伺服电机163的输出轴与丝杆164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丝杆164远离伺服电机163的一端与支撑杆162螺纹连接。
47.参照图1和图3,当施工场所的地面不够平整时,利用位于支撑板11较低一侧的伺服电机163驱动丝杆164转动,在滑槽161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丝杆164带动支撑杆162朝远离固定杆161的一端滑移至液面与刻度线171齐平,从而将该定位架调整至水平状态。
48.参照图2和图4,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座6、转动套筒7、第一带动杆8、第二带动杆9以及转动组件10,支撑座6水平固定连接在导向筒2的外侧壁上,支撑座6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7,第一带动杆8和第二带动杆9的横截面形状均为l形,第一带动杆8的一端与转动套筒7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一带动杆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21与其中一调节杆5螺纹连接,第二带动杆9的一端与转动套筒7另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二带动杆9的另一端通过螺栓21与另一调节杆5螺纹连接,第二带动杆9上的螺纹旋向与第一带动杆8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组件10用于驱动转动套筒7转动。
49.参照图4和图5,支撑座6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支杆61,支杆61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2,转动套筒7穿过限位环62并与限位环62转动连接。
50.参照图4和图5,转动组件10包括蜗轮101、蜗杆102以及动力源,动力源包括转轴103、第一锥齿轮104、固定块105、转动轴106、第二锥齿轮107以及手轮108,蜗轮101同轴固定连接在转动套筒7的外周壁上,蜗杆102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撑座6的顶壁上,转轴103的顶端贯穿支撑座6的底壁并与蜗杆102同轴固定连接,转轴103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1的顶壁上。
51.参照图5,第一锥齿轮104同轴固定连接在转轴103底端的周侧壁上,固定块10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1的顶壁上,转动轴106贯穿固定块105的侧壁并与固定块105转动连接,转动轴106靠近导向筒2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07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07与第一锥齿轮104啮合,转动轴106远离导向筒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108。
52.参照图4和图5,起始状态下,两抵紧板3相互远离,当phc管桩下放至导向筒2内时,工人转动手轮108,使得手轮108顺次带动转动轴106、第二锥齿轮107、第一锥齿轮104、转轴103、蜗杆102以及蜗轮101转动,从而使得蜗轮101带动转动套筒7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筒7带动两调节杆5相向滑移至导向轮4与管桩抵紧,以便提升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53.参照图5和图6,支撑板11的顶壁上设有用于锁紧手轮108的锁紧组件14,锁紧组件14包括微型电机143、双向螺杆144、两滑杆141以及抵紧块142,微型电机143固定连接在凹
槽110的槽壁上,双向螺杆144的一端与微型电机1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双向螺杆14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凹槽110内,滑杆14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形,滑杆1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411,滑块1411滑移连接在凹槽110内,滑杆141底端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抵紧块142固定连接在滑杆141顶端的侧壁上,两个抵紧块142相对设置,且两抵紧块14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槽1420。
54.参照图5和图6,对手轮108进行锁紧时,工人利用微型电机143驱动双向螺杆144转动,在凹槽11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两滑杆141带动两抵紧块142相向滑移至卡槽1420与手轮108抵紧,结构简单稳定。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pcmw工法用定位架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人将该定位架推动至某一施工点后,先根据液面与刻度线171平齐的情况判断该定位架是否水平,若不水平,则利用位于支撑板11较低一侧的伺服电机163驱动丝杆164转动,在滑槽161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丝杆164带动支撑杆162朝远离固定杆161的一端滑移至液面与刻度线171齐平。
56.当工人利用吊机将phc管桩下放至导向筒2内时,转动手轮108,使得手轮108顺次带动转动轴106、第二锥齿轮107、第一锥齿轮104、转轴103、蜗杆102以及蜗轮101转动,从而使得蜗轮101带动转动套筒7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筒7带动两调节杆5相向滑移至导向轮4与管桩抵紧,以便保证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57.最后,为了保证导向轮4与phc管桩抵紧时的稳定性,利用微型电机143驱动双向螺杆144转动,在凹槽11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两滑杆141带动两抵紧块142相向滑移至卡槽1420与手轮108抵紧;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与调节杆5的配合,有助于提升工人调节两块抵紧板3间距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phc管桩下放时的稳定性。
5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