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泵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7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泵站,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泵站。


背景技术:

2.油泵站一般由油箱、油泵和油泵块等部件组成。一般油泵的进油端与油箱连接,油泵的出油端与油泵块连接,油泵运作将高压油液送入油泵块内,然后设备通过与油泵块连接获取高压油液。现有的油泵块一般都具有两个与设备连接的对接口分别为出油口和回油口,即对标高压油液流出和高压油液回流。只需要将设备的进油管与出油口对接,将卸油管与回油管对接即可完成安装,打开油泵即可供油关闭油泵油液自然回流。
3.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设备结构经过改进和简化出现了进油管和卸油管合并为一根过油管的情况,这样的改进主要基于进油和卸油两者不会同步发生,所以可以合并简化,所以基于这样的改进我们也需要对现有的油泵站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泵站。它所解决的是现有油泵站无法适应新型的设备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新型泵站,包括油箱和泵体,所述泵体的下端部伸入油箱内且其上设有进油端和出油端,所述油箱上设有油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块的底部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接管一与出油端连通,所述回油孔上连接有伸入油箱内的接管二,所述油泵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设备对接的过油孔,所述油泵块上设有能控制过油孔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的电磁阀。
7.本泵站上的油泵块取消了与设备对接的高压油液出口和油液回流口,重新设计了保留一个过油孔,然后在油泵块上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来控制过油孔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当过油孔与进油孔连通时,则油泵工作从过油孔内流出高压油液供设备用,当过油孔与回油孔连接时油泵不工作,设备的回流的油液能从过油孔处进入回流至油箱内,这样设计满足了与新型单管路设备的对接,本泵站也能通过在过油孔处连接一个三通接头来实现与传统双管路设备对接,这样设计两种设备都能对接,大大的提高了本泵站的适应性。
8.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接管二的端部贴近油箱的底部设置。
9.接管二的出口处较为贴近油箱底部,这样设计能使得回流的油液由下至上进入到油箱中,通常回流的油液都带有较高的温度,这样热油处于下部会向上扩散能较快的与油箱内原有的油液混合进行降温冷却供再次使用,这样设计结构简单,能让本油箱内的油液快速的进行循环,进一步的提高适应性。
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油泵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进油孔连通的连接孔一,所述油泵块上位于连接孔一附近开设有与回油孔连通的连接孔二,所述过油孔均开设在油泵块的侧部,所述油泵块上位于连接孔一附近还开设有与过油孔连通的连接孔三,所
述电磁阀能控制连接孔三与连接孔一或连接孔二连通。
11.本油泵块的底部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通过管路与泵站的油泵连接,回油孔通过管路与泵站的油箱连接,在本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连接孔一与进油孔连通,这样设计由油泵抽出的高压油液能从进油孔进入从连接孔一流出,连接孔二与回油孔连通,如果有油液自连接孔二进入则可以从回油孔排入泵站油箱内。在本体的侧部开设有用于与设备连接的过油孔,在本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过油孔连通的连接孔三,将设备的管路与连接孔三对接,在设备需要供油时我们只需要控制连接孔三与连接孔一连通,则运行油泵即可将高压油液从过油孔处排出进入设备内;当设备运作完毕需要卸油时则控制连接孔三与连接孔二连通,则高压油液也自过油孔处进入再从回油孔排入泵站的油箱内,这样设计使得本油泵块结构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与新型单油路的设备的对接。
12.而且由于连接孔一、连接孔二和连接孔三均位于本体的上端面上且紧挨着,通过电磁阀能控制连接孔三与连接孔一连通或连接孔二连通,在出油的时候控制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三连通,这样就能实现高压油液从过油孔处流出,在需要回油的时候电磁阀控制连接孔三与连接孔二连通,则油液能从过油孔处进入自回油孔处回流至泵站油箱内,这样设计即实现了与新型单油路设备的对接,也十分方便我们操作。
13.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油泵块上开设有与进油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钢珠上并将钢珠抵压在安装孔的进口处形成密封。
14.弹簧和钢珠组成能调节进油口油液压力的调压结构,安装孔相当于进油孔的支路,在油液压力过大时就会顶开钢珠让油液从安装孔内流出,缓解高压油液,我们只需要调节弹簧的弹力即可控制油液的压力大小,这样设计结构简单,能任意调节本泵站的油液压力从而适应各种设备的需求,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钢珠和弹簧均集成在油泵块内结构精简,十分方便我们操作。
15.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安装孔的进口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钢珠的直径小于安装孔的内径且大于环形凸起的内径。
16.钢珠通过抵靠在环形凸起上将安装孔封闭,在油液顶开钢珠后由于钢珠直径小于安装孔内径,所以油液能通过安装孔流出,这样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7.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油泵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卸油孔,所述安装孔的出口处设有用于封堵安装孔的堵头,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堵头上。
18.卸油孔与安装孔连通,主要是排出流入安装孔内的油液,使得压力得到平衡,而且卸油孔位于本体的下端面上安装时直接与泵站相对,十分方便安装。
19.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泵站中,所述油泵块还连接有用于测量进油孔内的压力的压力表。
20.压力表能让我们实时看到本泵站的出油的压力,以便我们随时进行调节来适应设备的需求,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优点在于:
22.本泵站上的油泵块取消了与设备对接的高压油液出口和油液回流口,重新设计了保留一个过油孔,然后在油泵块上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来控制过油孔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当过油孔与进油孔连通时,则油泵工作从过油孔内流出高压油液供设备用,当过油
孔与回油孔连接时油泵不工作,设备的回流的油液能从过油孔处进入回流至油箱内,这样设计满足了与新型单管路设备的对接,本泵站也能通过在过油孔处连接一个三通接头来实现与传统双管路设备对接,这样设计两种设备都能对接,大大的提高了本泵站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块的零件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块的仰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块的半剖视图。
28.图中,1、油箱;11、接管一;12、接管二;2、泵体;21、进油端;22、出油端;3、油泵块;31、进油孔;32、回油孔;33、过油孔;34、连接孔一;35、连接孔二;36、连接孔三;37、安装孔;371、环形凸起;38、卸油孔;4、电磁阀;5、弹簧;6、钢珠;7、堵头;8、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新型泵站,包括油箱1和泵体2,泵体2的下端部伸入油箱1内且其上设有进油端21和出油端22,油箱1上设有油泵块3,其特征在于,油泵块3的底部设有进油孔31和回油孔32,进油孔31通过接管一11与出油端22连通,回油孔32上连接有伸入油箱1内的接管二12,接管二12的端部贴近油箱1的底部设置。接管二12的出口处较为贴近油箱1底部,这样设计能使得回流的油液由下至上进入到油箱1中,通常回流的油液都带有较高的温度,这样热油处于下部会向上扩散能较快的与油箱1内原有的油液混合进行降温冷却供再次使用,这样设计结构简单,能让本油箱1内的油液快速的进行循环,进一步的提高适应性。油泵块3上设有两个用于与设备对接的过油孔33,油泵块3上设有能控制过油孔33与进油孔31或回油孔32连通的电磁阀4。本泵站上的油泵块3取消了与设备对接的高压油液出口和油液回流口,重新设计了保留两个过油孔33,然后在油泵块3上安装两个电磁阀4,两个电磁阀4能分别控制两个过油孔33能分别与进油孔31或回油孔32连通,当过油孔33与进油孔31连通时,则油泵工作从过油孔33内流出高压油液供设备用,当过油孔33与回油孔32连接时油泵不工作,设备的回流的油液能从过油孔33处进入回流至油箱1内,这样设计满足了与新型单管路设备的对接,本泵站也能通过在过油孔33处连接一个三通接头来实现与传统双管路设备对接,这样设计两种设备都能对接,大大的提高了本泵站的适应性。
31.油泵块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进油孔31连通的连接孔一34,油泵块3上位于连接孔一34附近开设有与回油孔32连通的连接孔二35,过油孔33均开设在油泵块3的侧部,油泵块3上位于连接孔一34附近还开设有与过油孔33连通的连接孔三36,电磁阀4能控制连接孔上与连接孔一34或连接孔二35连通。本油泵块3的底部设有进油孔31和回油孔32,进油孔31通过管路与泵站的油泵连接,回油孔32通过管路与泵站的油箱1连接,在本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连接孔一34和连接孔二35,连接孔一34与进油孔31连通,这样设计由油泵抽出的高压油液能从进油孔31进入从连接孔一34流出,连接孔二35与回油孔32连通,如果有油液自连接孔
二35进入则可以从回油孔32排入泵站油箱1内。在本体的侧部开设有用于与设备连接的过油孔33,在本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过油孔33连通的连接孔三36,将设备的管路与连接孔三36对接,在设备需要供油时我们只需要控制连接孔三36与连接孔一34连通,则运行油泵即可将高压油液从过油孔33处排出进入设备内;当设备运作完毕需要卸油时则控制连接孔三36与连接孔二35连通,则高压油液也自过油孔33处进入再从回油孔32排入泵站的油箱1内,这样设计使得本油泵块3结构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与新型单油路的设备的对接。而且由于连接孔一34、连接孔二35和连接孔三36均位于本体的上端面上且紧挨着,通过电磁阀4能控制连接孔三36与连接孔一34连通或连接孔二35连通,在出油的时候控制连接孔一34和连接孔三36连通,这样就能实现高压油液从过油孔33处流出,在需要回油的时候电磁阀4控制连接孔三36与连接孔二35连通,则油液能从过油孔33处进入自回油孔32处回流至泵站油箱1内,这样设计即实现了与新型单油路设备的对接,也十分方便我们操作。
32.油泵块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进油孔31连通的安装孔37,安装孔37内设有弹簧5和钢珠6,弹簧5的一端抵靠在钢珠6上并将钢珠6抵压在安装孔37的进口处形成密封。弹簧5和钢珠6组成能调节进油口油液压力的调压结构,安装孔37相当于进油孔31的支路,在油液压力过大时就会顶开钢珠6让油液从安装孔37内流出,缓解高压油液,我们只需要调节弹簧5的弹力即可控制油液的压力大小,这样设计结构简单,能任意调节本泵站的油液压力从而适应各种设备的需求,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钢珠6和弹簧5均集成在油泵块3内结构精简,十分方便我们操作。安装孔37的进口处设有环形凸起371,钢珠6的直径小于安装孔37的内径且大于环形凸起371的内径。钢珠6通过抵靠在371上将安装孔37封闭,在油液顶开钢珠6后由于钢珠6直径小于安装孔37内径,所以油液能通过安装孔37流出,这样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油泵块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孔37连通的卸油孔38,安装孔37的出口处设有用于封堵安装孔37的堵头7,弹簧5的一端抵靠在堵头7上。卸油孔38的存在直接与油箱对接,而卸油孔38又与安装孔37连通,主要是排出流入安装孔37内的油液,使得油液直接回归油箱1内,使得压力得到平衡,而且卸油孔38位于本体的下端面上安装时直接与泵站相对,十分方便安装。
33.油泵块3还连接有用于测量进油孔31内的压力的压力表8。压力表8能让我们实时看到本泵站的出油的压力,以便我们随时进行调节来适应设备的需求,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油箱1上还设有注油孔,注油孔上连接有伸入油箱1内的油管,在注油孔的孔口处还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3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2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