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8



1.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压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


背景技术:

2.螺旋压力机是指通过使一组以上的外螺栓与内螺栓在框架内旋转产生加压力形式的压力机械的总称,螺旋压力机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向螺栓上施加扭矩而产生静压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螺栓上固定飞轮的旋转能量集中一次用于成型的方式。
3.螺旋压力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机的震动,齿轮直接转动啮合,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而现有的螺旋压力机不具备消音的功能,噪音大,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旨在解决大的螺旋压力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机的震动,齿轮直接转动啮合,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包括底板、隔音箱、消音管、隔音罩和缓冲垫,所述底板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隔音箱,并且支架的另一端均嵌入式安在隔音箱的底端内部,所述隔音箱的顶端和底端贯穿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为纵向设置,并且螺纹杆的一端贯穿隔音箱的底端放置在支架的中间,同时该端螺纹杆的顶端横向安有压板,所述支架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控制箱,且该侧的支架与隔音箱一侧的底端外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隔音罩,并且隔音罩侧壁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隔音箱的顶端外表面对称贯穿设置有消音管,且隔音箱的侧壁中均嵌入式安装有吸音板。
6.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中间设置有与压板对应的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端外表面,所述支架的内部均纵向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底板的一端。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板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不会脱离原有轨迹。
8.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两端均嵌入式安装在空腔的内部,且压板两端的顶端均嵌入式安装有伸缩杆的输出端,并且压板与空腔之间为滑动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板在上升下降时能够通过伸缩杆减少摩擦从而降低噪音。
10.优选的,所述隔音罩的内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隔音箱的底端外表面,并且电机的安装端与隔音箱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同时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在隔音箱的内部,并且贯穿端的输出轴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限位架,同时限位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隔音箱的底端内部,并且电机贯穿端的输出轴顶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在工作时,能够通过缓冲垫和隔音罩的作用从而降低噪音。
12.优选的,所述隔音箱的底端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内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并且轴承的顶端设置有主齿轮,同时主齿轮与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并且主齿轮与底座之间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主齿轮的内部与轴承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表面与主齿轮的内部为转动连接,并且螺纹杆的外表面与轴承的内部不贴合接触。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螺纹杆转动的更加顺畅。
14.优选的,所述主齿轮的一侧边缘处与从动齿轮的边缘处啮合连接,所述隔音箱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倒“l”形状的固定架,且固定架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气缸,并且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的顶端安装有制动块。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制动块使得制动能量很小,一方面降低了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可使制动块制动力矩大大减少。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
17.1.设置有隔音箱和隔音罩,通过隔音罩的设置能够将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的噪音能够进行吸收,减小噪音的产生,同时通过隔音箱能够将齿轮直接的啮合转动产生的声音,能够进行消除,使得装置整体产生的噪音大大减小,保护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18.2.设置散热扇,电机在封闭的情况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得排出容易损坏电机,从而通过散热扇的设置将内部的热量排出,同时散热扇采用不均匀分布和长度不等距的风叶,从而能够降低其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19.3.设置有消音管和缓冲垫,通过消音管的设置能够将隔音箱内的热量排出,同时在排出的过程中通过消音管内部的消音结构,减小噪音的传递,通过缓冲垫的设置使得电机在工作时能够更加稳定,同时减小震感,从而降低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齿轮与从动齿轮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扇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

底板、2

支架、3

放置板、4

空腔、5

伸缩杆、6

压板、7

隔音箱、8

螺纹杆、9

主齿轮、10

底座、11

轴承、12

消音管、13

吸音板、14

固定架、15

气缸、16

制动块、17

隔音罩、18

散热扇、19

电机、20

缓冲垫、21

限位架、22

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螺旋压力机,包括底板1、支架2、放置板3、空腔4、伸缩杆5、压板6、隔音箱7、螺纹杆8、主齿轮9、底座10、轴承11、消音管12、吸音板13、固定架14、气缸15、制动块16、隔音罩17、散热扇18、电机19、缓冲垫20、限位架21和从动齿轮22;
29.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支架2,且支架2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隔音箱7,并且支架2的另一端均嵌入式安在隔音箱7的底端内部,隔音箱7的顶端和底端贯穿设置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为纵向设置,并且螺纹杆8的一端贯穿隔音箱7的底端放置在支架2的中间,同时该端螺纹杆8的顶端横向安有压板6,支架2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控制箱,且该侧的支架2与隔音箱7一侧的底端外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隔音罩17,并且隔音罩17侧壁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8,隔音箱7的顶端外表面对称贯穿设置有消音管12,且隔音箱7的侧壁中均嵌入式安装有吸音板13;
30.进一步的,支架2的中间设置有与压板6对应的放置板3,且放置板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外表面,支架2的内部均纵向设置有空腔4,且空腔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5,并且伸缩杆5的输出端朝向底板1的一端;压板6的两端均嵌入式安装在空腔4的内部,且压板6两端的顶端均嵌入式安装有伸缩杆5的输出端,并且压板6与空腔4之间为滑动连接,首先将电机19启动,使得从动齿轮22转动,在通过从动齿轮22的转动带动主齿轮9转动,从而使得主齿轮9内部的螺纹杆8下降同时带动压板6下降,压板6下降在下降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能够带动伸缩杆5进行伸缩,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支架2,且支架2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隔音箱7,并且支架2的另一端均嵌入式安在隔音箱7的底端内部,隔音箱7的顶端和底端贯穿设置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为纵向设置,并且螺纹杆8的一端贯穿隔音箱7的底端放置在支架2的中间,同时该端螺纹杆8的顶端横向安有压板6,支架2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控制箱,且该侧的支架2与隔音箱7一侧的底端外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隔音罩17,并且隔音罩17侧壁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8,隔音箱7的顶端外表面对称贯穿设置有消音管12,且隔音箱7的侧壁中均嵌入式安装有吸音板13;
32.进一步的,隔音罩17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9,且电机1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隔音箱7的底端外表面,并且电机19的安装端与隔音箱7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垫20,同时电机19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在隔音箱7的内部,并且贯穿端的输出轴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限位架21,同时限位架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隔音箱7的底端内部,并且电机19贯穿端的输出轴顶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22;隔音箱7的底端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底座10,且底座10的内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11,并且轴承11的顶端设置有主齿轮9,同时主齿轮9与轴承11的内环固定连接,并且主齿轮9与底座10之间通过轴承11形成转动连接,主齿轮9的内部与轴承11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的外表面与主齿轮9的内部为转动连接,并且螺纹杆8的外表面与轴承11的内部不贴合接触;主齿轮9的一侧边缘处与从动齿轮22的边缘处啮合连接,隔音箱7远离从动齿轮22的一端设置有倒“l”形状的固定架14,且固定架14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气缸15,并且气缸15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14的顶端安装有制动块16,首先将电机19启动,使得电机19输出轴转动,使得从动齿轮22转动,在通过从动齿轮22的转动带动主齿轮9转
动,从而使得主齿轮9内部的螺纹杆8下降同时带动压板6下降,工作完成后通过控制电机19反转使得螺纹杆8上升,当即将停止时,启动气缸15使得制动块16下降,对主齿轮9进行降速直至停止,通过制动块16制动能量很小,降低了能量消耗;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电机19转动产生的噪音通过隔音罩17进行隔绝吸收降噪,通过从动齿轮22的转动带动主齿轮9转动,从而使得主齿轮9内部的螺纹杆8下降同时带动压板6下降,从而进行工作,从动齿轮22和主齿轮9转动产生的噪音通过隔音箱7吸收,同时通过消音管12对隔音箱7内部进行散热,同时可直接将气泵从消音管12内插入,对从动齿轮22和主齿轮9的啮合处进行清理。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2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