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公路排水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工程为了及时排除路面的雨水、积水,在公路旁边会开设有排水井,使得雨水、积水流入排水井,再从排水井排出至指定地方,例如申请号为202020602804.x的专利,包括路面,所述路面下水道口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盘、内槽、过滤网和卡槽,所述过滤机构内部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井盖、排水孔、圆槽、转动杆和把手,虽然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实现了对公路积水排水的同时,可以进行垃圾过滤,但是伴随积水中掺杂的树枝、石头、沙子等垃圾通过过滤网过滤的同时,也会吸附在过滤网上,长时间不清理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影响排水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公路排水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公路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井,所述排水井内部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部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下端槽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排水井内壁对称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支撑板上端接触,所述排水井上端井口处侧壁固定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安装有井盖,所述井盖上端中心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下端贯穿所述凹槽和所述井盖并延伸至所述排水井内,所述排水井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向下伸入所述内槽,所述转轴外表面对称固定有第一刮板,所述转轴下端固定有第二刮板,所述转轴上端与所述把手下端固定连接,此设计便于通过把手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在内槽内转动,对过滤网上残存的泥土、砂砾进行清理,防止过滤网堵塞,影响排水功能。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分别与所述过滤网侧端面内壁和下端面内壁接触,此设计便于通过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对过滤网内壁进行刮擦,清除过滤网上存留的泥土,提高排水效率。
7.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上端对称设有转盘,所述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排水井上端面对称设有通孔,所述转盘下端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此设计便于转动转盘带动丝杆旋转。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上端面对称设有多个螺纹槽,所述丝杆贯穿所述螺纹槽并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此设计便于丝杆转动带动固定盘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清理过滤网内的垃圾。
9.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上端与所述转盘下端固定连接,此设计便于通过转盘控制丝杆旋转。
10.进一步的,所述井盖上端面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呈环形分布,此设计便于积水通过排水孔流入排水井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排水井内部设置的内槽和过滤网配合,对积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通过把手与转轴配合,带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旋转,对过滤网内壁存留的泥土、砂砾等进行刮擦清理,防止过滤网堵塞;进一步的,通过转盘与丝杆配合,带动固定盘和内槽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清理过滤网内的垃圾。
1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排水井;11、支撑板;12、环形板;13、井盖;131、凹槽;132、排水孔;14、转轴;141、第一刮板;142、第二刮板;15、丝杆;16、通孔;2、固定盘;21、内槽;22、过滤网;23、螺纹槽;3、把手;4、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1.请着重参照附图1
‑
3,一种公路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井1,所述排水井1内部设有固定盘2,所述固定盘2内部设有内槽21,所述内槽21下端槽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2,所述排水井1内壁对称固定有支撑板11,所述固定盘2与所述支撑板11上端接触,所述排水井1上端井口处侧壁固定有环形板12,所述环形板12上安装有井盖13,所述井盖13上端中心处设有凹槽131,所述凹槽131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3,所述把手3下端贯穿所述凹槽131和所述井盖13并延伸至所述排水井1内,所述排水井1内部设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向下伸入所述内槽21,所述转轴14外表面对称固定有第一刮板141,所述转轴14下端固定有第二刮板142,所述转轴14上端与所述把手3下端固定连接,此设计便于通过把手3带动转轴14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刮板141和第二刮板142在内槽21内转动,对过滤网22上残存的泥土、砂砾进行清理,防止
过滤网22堵塞,影响排水功能。
22.请着重参照附图1、图2,所述第一刮板141和所述第二刮板142分别与所述过滤网22侧端面内壁和下端面内壁接触,此设计便于通过第一刮板141与第二刮板142对过滤网22内壁进行刮擦,清除过滤网22上存留的泥土,提高排水效率。
23.请着重参照附图1、图3,所述排水井1上端对称设有转盘4,所述支撑板11上端转动连接有丝杆15,所述排水井1上端面对称设有通孔16,所述转盘4下端贯穿所述通孔16并与所述通孔16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盘2上端面对称设有多个螺纹槽23,所述丝杆15贯穿所述螺纹槽23并与所述螺纹槽2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5上端与所述转盘4下端固定连接,此设计便于通过转盘4控制丝杆15旋转,丝杆15转动的同时带动固定盘2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清理过滤网22内的垃圾。
24.请着重参照附图1、图2,所述井盖13上端面设有多个排水孔132,所述排水孔132呈环形分布,此设计便于积水通过排水孔132流入排水井1内。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6.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积水通过排水孔132流入排水井1内,积水中掺杂的固体垃圾流入内槽21后通过过滤网22过滤,当过滤网22上附着的泥土、砂砾等杂质过多时,转动把手3带动转轴14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刮板141和第二刮板142在内槽21内转动,对过滤网22内壁进行清理,防止过滤网22堵塞;当过滤网22内部存留的垃圾较多时,打开井盖13连同转轴14、第一刮板141和第二刮板142一起取出,然后转动两端的转盘4带动丝杆15转动,丝杆15转动的同时带动固定盘2和过滤网22向排水井1上端的井口移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内槽21进行清理。
27.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