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卡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



1.本公开涉及线束卡扣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固定卡扣。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线束固定卡扣由于自身结构而占用空间较大,在线束布置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线束固定卡扣占用了线束走线空间,导致传统的卡扣扎带无法完成线束固定,容易造成线束与壳体产生干涉摩擦,进而导致线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卡扣,该线束固定卡扣能够满足在扁平空间中固定线束的需求,并且有效防止线束发生损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卡扣,所述线束固定卡扣包括容纳部、从所述容纳部的两端部向外折弯而形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容纳部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卡扣固定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纳部用于与所述卡扣固定支架围成容纳线束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线束固定连接。
5.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卡接结构,以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扣固定支架。
6.可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两侧的弹性卡舌,所述主体部分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弹性卡舌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而朝向所述主体部分运动。
7.可选地,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操作孔,两个所述操作孔之间具有连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弹性卡舌的端部设置有操作凸起,所述操作凸起从所述弹性卡舌的端部朝向所述容纳部凸出并且暴露于所述操作孔。
9.可选地,所述容纳部构造为拱形状,以用于容纳所述线束。
10.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板状主体和遮挡翻边,所述板状主体与所述遮挡翻边一体成型,所述遮挡翻边位于所述板状主体的相对的两侧。
11.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束粘接在一起。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包括容纳部以及位于容纳部的两端部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与卡扣固定支架固定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方式,线束固定卡扣与卡扣固定支架的连接不会影响线束的走线空间,这样,能够满足在扁平空间中固定线束的需求,并且有效解决线束与壳体发生干涉而导致线束损坏的问题,此外通过固定部的设置能够对线束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1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容纳部;2

安装部;21

操作孔;22

连接部分;3

固定部;31

板状主体;32

遮挡翻边;41

主体部分;42

弹性卡舌;43

操作凸起;100

线束;200

卡扣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3]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影响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4]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5中所示,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卡扣,所述线束固定卡扣包括容纳部1、从所述容纳部1的两端部向外折弯而形成的安装部2以及连接于所述容纳部1的固定部3,所述安装部2用于与卡扣固定支架20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纳部1用于与所述卡扣固定支架200围成容纳线束100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部3用于与所述线束100固定连接。
[002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包括容纳部1以及位于容纳部1的两端部的安装部2,该安装部2用于与卡扣固定支架200固定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方式,线束固定卡扣与卡扣固定支架200的连接不会影响线束100的走线空间,这样,能够满足在扁平空间中固定线束100的需求,并且有效解决线束100与壳体发生干涉而导致线束100损坏的问题,此外通过固定部3的设置能够对线束100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0026]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与卡扣固定支架20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安装部2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与卡扣固定支架200紧固连接在一起,通过旋拧紧固件即可实现安装部2与卡扣固定支架200的拆装。
[0027]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安装部2可以设置有卡接结构,以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扣固定支架200,安装部2通过该卡接结构实现与卡扣固定支架200的可拆卸连接。
[0028]
其中,卡接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卡接结构可以包括主体部分41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41的两侧的弹性卡舌42,所述主体部分41连接于所述安装部2,所述弹性卡舌4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而朝向所述主体部分41运动。卡扣固定支架200上设置有与该卡接结构相配合的连接孔,在将线束固定卡扣安装于卡扣固定支架200时,弹性卡舌42与上述连接孔的孔壁接触并受到该连接孔的孔壁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性卡舌42朝向主体部分41运动而能够穿过卡扣固
定支架200上的连接孔,在弹性卡舌42与连接孔脱离接触时,弹性卡舌42恢复弹性形变而与卡扣固定支架200卡接,从而将线束固定卡扣安装于卡扣固定支架200。
[0029]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安装部2可以间隔设置有两个操作孔21,两个所述操作孔21之间具有连接部分22,所述主体部分41与所述连接部分22固定连接,这样,透过该操作孔21能够观察到弹性卡舌42,由此能够便于观察弹性卡舌42与卡扣固定支架200是否卡接到位,即观察弹性卡舌42是否处于恢复弹性形变的状态,在弹性卡舌42恢复弹性形变的状态,弹性卡舌42与卡扣固定支架200可靠地卡接在一起。
[0030]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中所示,所述弹性卡舌42的端部可以设置有操作凸起43,所述操作凸起43从所述弹性卡舌42的端部朝向所述容纳部1凸出并且暴露于所述操作孔21。在拆卸过程中,拆卸工具(例如夹子、镊子等任意合适的操作工具)通过操作孔21而将位于主体部分41两侧的弹性卡舌42上的操作凸起43夹在一起,使得弹性卡舌42朝向主体部分41运动而发生弹性形变,以能够从上述安装孔中脱出,即可完成拆卸。
[0031]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5中所示,所述容纳部1可以构造为拱形状,以用于容纳所述线束100。
[0032]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固定部3可以包括板状主体31和遮挡翻边32,所述板状主体31与所述遮挡翻边32一体成型,所述遮挡翻边32位于所述板状主体31的相对的两侧。通过该遮挡翻边32能够加强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卡扣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对线束100进行遮挡,参考图4中所示,以避免线束100与壳体发生干涉而磨损。
[0033]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3可以通过布基胶带与所述线束100粘接在一起,以将线束100可靠地固定于固定部3。
[0034]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3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6]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1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