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



1.本技术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


背景技术:

2.消毒柜是指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烘干、杀菌消毒、保温除湿的工具,外形一般为柜箱状,柜身大部分材质为不锈钢,面板为钢化玻璃或者不锈钢两种。
3.现有的消毒柜对器具进行清洗时,被清洗的器具都采用直接摆进消毒柜内部,而静止摆放的器具在清洗时,存在一定的死角无法被清洗,进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用于解决现有消毒柜内部采用静止摆放的器具在清洗时,存在一定的死角无法被清洗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消毒柜本体与清洁机构,所述消毒柜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清洁剂储存盒与清水储存盒,所述清洁剂储存盒与清水储存盒均与y型分液管连通,所述y型分液管与出液管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管位于消毒柜本体内的一端与y型分液管连通,两个所述y型分液管中与清洁剂储存盒与清水储存盒连接的一个安装有电磁阀;
6.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清洁棉、螺纹杆、第二连接杆、第二弧形板、弧形通槽、转动柱、支撑柱、第一转动杆、滚轮、防滑橡胶垫、第二清洁棉、电机、第二转动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外壁套接第一清洁棉。
7.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柜本体内壁对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侧壁与第一弧形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底部设有出液孔。
8.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与第一支撑板侧壁的u型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位于第二弧形板侧壁的弧形通槽内,所述第二弧形板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的u型板内壁固定安装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一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滚轮,所述滚轮外壁固定套接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贴合杯子内壁。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与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外壁套接第二清洁棉,所述支撑柱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滑动插接废液收集盒外侧壁。
12.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清洁机构,解决了现有消毒柜内部采用静止摆放的器具在清洗时,存在一定的死角无法被清洗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消毒柜本体内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消毒柜本体,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清洁剂储存盒,5、清水储存盒,6、电磁阀,7、出液管,8、y型分液管,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第一弧形板,12、废液收集盒,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清洁棉,15、螺纹杆,16、第二连接杆,17、第二弧形板,1701、弧形通槽,18、转动柱,19、支撑柱,20、第一转动杆,21、滚轮,22、防滑橡胶垫,23、第二清洁棉,24、杯子,25、电机,26、第二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本实施例中的消毒柜可以适用于清洗各种圆形水杯,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带有金属浮雕图案的圆形水杯,本实施例中的清洗机构可以用来清洗如下水杯。
27.该圆形水杯,包括圆形的杯体和杯盖。在杯体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带有浮雕图案的金属片,金属片两端闭合构成圆筒状,金属片与杯体之间设有粘结层,金属片通过粘结层附着在杯体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金属片设置在杯体上,所述的杯体,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金属片表面相平齐的凸台6,金属片卡在上下两端的凸台之间,凸台分别挡在金属片的上下两端,使金属片的设置更加牢固,并且更美观。也可以在杯体的底部设置金属底片,金属底片的边缘与金属片的下端连接,使金属片与金属底片组成一个上端开口、下端封口的套筒套在杯体上。为了使水杯的造型更加美观,还可以在杯盖的顶面设置一层带有浮雕图案的金属顶片,在杯盖的圆周面上设置一层带有浮雕图案的金属层,可以将金属层与金属顶片的边缘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或直接采用拉拔工艺制造出相互连接的金属层与金属顶片。为了防止氧化使金属图案失去光泽,可以在金属片、金属顶片和金属层的表面喷涂抗氧化保护剂使之形成防氧化保护层。
2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清洗其他结构的水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消毒柜进行介绍。
29.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消毒柜本体1与清洁机构,所述消毒柜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清洁剂储存盒4与清水储存盒5,所述清洁剂储存盒4与清水储存盒5均与y型分液管8连通,所述y型分液管8与出液管7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管7位于消毒柜本体1内的一端与y型分液管8连通,两个所述y型分液管8中与清洁剂储存盒4与清水储存盒5连接的一个安装有电磁阀6;
30.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13、第一清洁棉14、螺纹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二弧形板17、弧形通槽1701、转动柱18、支撑柱19、第一转动杆20、滚轮21、防滑橡胶垫22、第二清洁棉23、电机25、第二转动杆26、主动齿轮2和从动齿轮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9的另一端外壁套接第一清洁棉14,便于通过清洁机构的作用,对放置在第一连接杆13与支撑柱19之间杯子24进行自动清洗。
31.所述消毒柜本体1内壁对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侧壁与第二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0侧壁与第一弧形板1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1底部设有出液孔,便于进入第一弧形板11内的清洁剂与清水通过出液孔流出,所述螺纹杆15与第一支撑板9侧壁的u型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5与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的另一端与转动柱18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18位于第二弧形板17侧壁的弧形通槽1701内,所述第二弧形板17与第一连接杆13固定连接,便于通过第二连接杆16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杆13随着第二连接杆16的滑动而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9侧壁的u型板内壁固定安装电机25,所述电机25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6外壁固定连接主动齿轮2,所述主动齿轮2啮合从动齿轮3,所述从动齿轮3与第一转动
杆20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20另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滚轮21,所述滚轮21外壁固定套接防滑橡胶垫22,所述防滑橡胶垫22贴合杯子24内壁,便于通过电机25的作用,带动滚轮21转动,进而带动杯子24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9侧壁与支撑柱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9的另一端外壁套接第二清洁棉23,所述支撑柱19与第一转动杆20转动连接,便于通过第二清洁棉23的作用,对杯子24内壁进行清洁,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9侧壁滑动插接废液收集盒12外侧壁,便于通过废液收集盒12的作用,对废液进行收集。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检查整个装置的各个器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各个器件均可以正常工作时,将清洁剂储存盒4与清水储存盒5注满,进而工作人员将杯子24内壁紧贴第二清洁棉23与防滑橡胶垫22,然后通过逆时针转动螺纹杆15,随着螺纹杆15位于u型板外的长度不断增加,使得第一连接杆13随着第二连接杆16的滑动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13与支撑柱19处于平行,进而使得第一清洁棉14紧贴杯子24外壁,通过电机25的作用,使得主动齿轮2带动从动齿轮3转动,第一转动杆20随着从动齿轮3同时转动,进而带动滚轮21与防滑橡胶垫22转动,使得杯子24随着滚轮21的转动同时转动,清洁剂不断通过第一弧形板11底部的出液孔流出,进而使得第一清洁棉14不断清洁杯子24的外壁,第二清洁棉23不断清洁杯子24内壁,在杯子24内外壁清洁之后,清水再次通过第一弧形板11底部的出液孔流出,进而对杯子24表面的清洁剂清洗,进而完成杯子24的清洗。
3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4.1.通过清洁机构的设置,工作人员将杯子内壁紧贴第二清洁棉与防滑橡胶垫,通过逆时针转动螺纹杆,使得第一连接杆随着第二连接杆的滑动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清洁棉紧贴杯子外壁,通过电机的作用,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杆随着从动齿轮同时转动,进而带动滚轮与防滑橡胶垫转动,使得杯子随着滚轮的转动同时转动,使得第一清洁棉不断清洁杯子的外壁,第二清洁棉不断清洁杯子内壁,进而完成对杯子的自动清洗;
35.2.通过第一弧形板的设置,在对杯子清洗的过程中,便于清洁剂与清水通过第一弧形板底部的出液孔流出,进而使得清洁剂与清水直接落入到第一清洁棉与第二清洁棉表面,进而便于对杯子的清洗。
36.电机25采用的是gm22

130sh型号的电机。
37.电磁阀6采用的是2wj160

10

dn10型号的电磁阀。
38.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0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