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最近十几年,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对光伏玻璃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光伏玻璃生产质量是各光伏玻璃生产制造企业不断探索的课题。
3.光伏玻璃厚度是玻璃质量要求的重要指标,压延机板厚调节控制技术是各玻璃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压延机板厚即压延上辊和压延下辊之间的间距,玻璃液从两者之间流过,两者的间距决定了玻璃的板厚,一般是通过压延上辊的移动来调节两个辊之间的距离的。
4.传统压延机调节不够准确,只具有自身自带的单一调节机构,实际生产过程中,出于压延辊温度控制较难、易造成玻璃液“包辊”等事故,无法很准确地把控调节机构,对调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很精准的控制两个压延辊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压延上辊进行准确的调节定位,影响压延上辊和压延下辊之间间距不稳定性,造成产品质量无法很好的把控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
7.支撑立柱,固定设置;
8.转动臂,通过中部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支撑立柱上;
9.压延上辊轴承座,设于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内部转动设有压延上辊,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上开设有开口;
10.第一螺杆,穿设于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的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杆的穿过端用于推顶所述支撑立柱使所述转动臂转动,与穿过端相对的一端为第一操作端;以及
11.第二螺杆,穿过所述开口,且底部螺纹连接固定设置的螺母,所述第二螺杆具有第二操作端,所述第二操作端用于驱动转动臂转动,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驱动转动臂转动的方向相反,两者配合实现调节压延上辊与压延下辊之间的间距。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承托架,所述支撑立柱固设于承托架上,所述螺母固设于承托架上。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包括座圈本体以及向一侧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凸出部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长条孔,所述开口为连通凸出部侧部的豁口。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端和第二操作端均为连接在螺杆端部的手轮,所述手轮上设有呈环形排布的加强杆。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凸出部上固定设有辅助轴承,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辅助轴承且与其相互装配,所述第二螺杆上的手轮在下降时通过压所述辅助轴承实现对压延上辊轴承座的下压。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设于支撑立柱上,通过所述第三螺杆推顶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所述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驱动转动臂转动的方向相同。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的端部设有螺纹套筒,所述第三螺杆穿过螺纹套筒且与其螺纹配合套接,所述第三螺杆对准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的中部。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杆具有第三操作端,所述第三操作端也为手轮,且设有呈环形排布的加强杆。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渡辊台,所述过渡辊台用于承接经压延上辊与压延下辊之间经过的玻璃液。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配套设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在使用的时候,分别调节两个螺杆,两个螺杆能够驱动转动臂沿着不同的方向转动,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调节,最终能够使转动臂在某一个位置实现固定,这样实现了压延上辊轴承座的定位,也同时实现了压延上辊的定位,由于具有两个方向的推力,所以压延上辊能够准确的定位,稳定性较好,保证了其与压延下辊之间间距的不变,这样玻璃板的厚度即可实现精准定位,并且由于具有两组螺杆分别调节,使得调节的更加准确,可控性更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支撑立柱;2、转动臂;3、压延上辊轴承座;4、压延上辊;5、压延下辊;6、第一螺杆;7、第二螺杆;8、第三螺杆;9、手轮;10、加强杆;11、承托架;12、螺母;13、凸出部;14、辅助轴承;15、过渡辊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
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
30.支撑立柱1,固定设置;
31.转动臂2,通过中部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支撑立柱1上;
32.压延上辊轴承座3,设于所述转动臂2的一端,内部转动设有压延上辊4,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3上开设有开口;
33.第一螺杆6,穿设于所述转动臂2的另一端的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杆6的穿过端用于推顶所述支撑立柱1使所述转动臂2转动,与穿过端相对的一端为第一操作端;以及
34.第二螺杆7,穿过所述开口,且底部螺纹连接固定设置的螺母12,所述第二螺杆7具有第二操作端,所述第二操作端用于驱动转动臂2转动,所述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驱动转动臂2转动的方向相反,两者配合实现调节压延上辊4与压延下辊5之间的间距。
35.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配套设有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在使用的时候,分别调节两个螺杆,两个螺杆能够驱动转动臂2沿着不同的方向转动,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调节,最终能够使转动臂2在某一个位置实现固定,这样实现了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定位,也同时实现了压延上辊4的定位,由于具有两个方向的推力,所以压延上辊4能够准确的定位,稳定性较好,保证了其与压延下辊5之间间距的不变,这样玻璃板的厚度即可实现精准定位,并且由于具有两组螺杆分别调节,使得调节的更加准确,可控性更好。
36.具体地,支撑立柱1为固定设置的,其起到了承托的作用,转动臂2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支撑立柱1上,转动轴位于转动臂2的中部位置,转动臂2可以绕转动轴转动,转动臂2的一端设有压延上辊轴承座3,用于套在压延上辊4上,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压延上辊轴承座3一侧的重量大于第一螺杆6一侧的重量,当第一螺杆6推顶支撑立柱1的时候,其会向着第一螺杆6一侧转动,此时压延上辊4与压延下辊5之间的距离变大。
37.另外,转动第二螺杆7,第二螺杆7向下运动,其第二操作端推顶压延上辊轴承座3,
使压延上辊轴承座3沿着反方向转动,这样一个推顶正转,另一个推顶反转,这样转动臂2便完全被固定住了,从而压延上辊4也完全固定住了,实现了很好的定位,保证了压延上辊4和压延下辊5之间的距离不便。同时由于在两个方向均能够相互配合调节,所以使得调节更加准确,可调性更好。
38.具体地,转动第二螺杆7,第二螺杆7可以下移也可以上移,下移则会对压延上辊轴承座3发生推顶。
39.当具体操作时,当需要压延上辊4与压延下辊5之间的距离变大的时候,第一螺杆6推顶支撑立柱1,第二螺杆7的第二操作端离开压延上辊轴承座3,进行逆时针转动,调节好之后,转动第二螺杆7使其第二操作端压紧压延上辊轴承座3,实现定位,反之当需要距离变小的时候,第一螺杆6回缩,离开支撑立柱1,第二螺杆7的第二操作端推顶压延上辊轴承座3,使得转动臂2顺时针转动,这样实现了压延上辊4与压延下辊5之间距离的变小,调节好之后,再转动第一螺杆6使其与支撑立柱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挤压力,从而实现转动臂2的完全定位。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装置中,支撑立柱1为两个,转动臂2为两个,压延上辊轴承座3为两个,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同样为两个,其形成两组结构共同承托在压延上辊4的两端。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该装置还包括承托架11,所述支撑立柱1固设于承托架11上,所述螺母12固设于承托架11上。
42.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提供了承托架11,承托架11是用于承托支撑立柱1的,保证了支撑立柱1的稳定性,并且承托架11还用于承托压延下辊5,压延下辊5是不能位移的,但是可以进行转动,配合压延上辊4转动。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3包括座圈本体以及向一侧延伸的凸出部13,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凸出部13上。
44.具体地,由于在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内部转动设有压延上辊4,所以第二螺杆7穿过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时候为了避免对压延上辊4造成影响,所以设置了凸出部13,开口设在凸出部13上,当第二螺杆7穿过凸出部13的时候,不会造成影响。
45.在本实施例中,压延上辊轴承座3为圆环形,而凸出部13则设置在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表面,呈三角状凸出于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表面。
46.可替代的,凸出部13还可以为其它形状,一般凸出部13具有一个能够承托第二螺杆7的第二操作端的接近水平的面。
4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开口为长条孔,所述开口为连通凸出部13侧部的豁口。
48.具体地,开口为长条孔,因为在第二螺杆7的第二操作端推顶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时候,压延上辊轴承座3在移动的同时也会绕转动轴转动,而第二螺杆7是一直处于竖直状态的,为了防止开口的口壁与第二螺杆7之间相互碰撞发生干扰限位,所以开口设置成了长条状,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发生干扰。并且开口直接设置成豁口,在推顶的时候,第二螺杆7有充分的空间,使得开口不会与第二螺杆7发生碰撞,增加了可操作性。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操作端和第二操作端均为连接在螺杆端部的手轮9,所述手轮9上设有呈环形排布的加强杆10。
50.第一操作端和第二操作端均为手轮9,通过手轮9来驱动螺杆的转动,操作性较强,并且由于可能需要较大的转动力,设置了加强杆10,在转动的时候人手可以通过工具例如杆状物,夹在两个加强杆10之间,然后操作杆状物的另一端,通过增加力臂的方式实现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简单。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地提供了,在所述凸出部13上固定设有辅助轴承14,所述第二螺杆7穿过所述辅助轴承14且与其相互装配,所述第二螺杆7上的手轮9在下降时通过压所述辅助轴承14实现对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下压。
5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辅助轴承14,第二螺杆7的下半部分设有螺纹,并与螺母12装配,上半部分装配在辅助轴承14内,方便其转动,通过第二操作端也就是手轮9下降推动辅助轴承14实现推顶压延上辊4。
53.为了进一步增加本装置的可操作性,本装置还包括第三螺杆8,所述第三螺杆8设于支撑立柱1上,通过所述第三螺杆8推顶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3,所述第二螺杆7和第三螺杆8驱动转动臂2转动的方向相同。
54.也就是在驱动压延上辊轴承座3顺时针转动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第三螺杆8,其用于推顶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外壁,与第二螺杆7相互配合对其进行推顶,增加了效果。
5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第三螺杆8的设置形式,具体为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的端部设有螺纹套筒,所述第三螺杆8穿过螺纹套筒且与其螺纹配合套接,所述第三螺杆8对准所述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中部。
56.同时第三螺杆8也具有第三操作端,所述第三操作端也为手轮9,且设有呈环形排布的加强杆10。其操作原理同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的形式相同。另外在压延上辊4和压延下辊5的下游还设有过渡辊台15,过渡辊台15用于承接经压延上辊4与压延下辊5之间经过的玻璃液。
57.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延机压延辊间距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配套设有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在使用的时候,分别调节两个螺杆,两个螺杆能够驱动转动臂2沿着不同的方向转动,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调节,最终能够使转动臂2在某一个位置实现固定,这样实现了压延上辊轴承座3的定位,也同时实现了压延上辊4的定位,由于具有两个方向的推力,所以压延上辊4能够准确的定位,稳定性较好,保证了其与压延下辊5之间间距的不变,这样玻璃板的厚度即可实现精准定位,并且由于具有两组螺杆分别调节,使得调节的更加准确,可控性更好。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0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