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液压缸往往是两个腔室推动一根活塞杆做往返运动,在系统提供的恒定压力下,液压缸实现恒定不变的推力和拉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多的特种油缸、非标油缸应运而生。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普通的液压缸已无法应对变负载的工况,为了使液压缸输出多种不同的推拉力,以适用于不同负载的情况,从而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多腔室液压缸由此应运而生
3.多腔室液压缸大多是指有多个液压腔室,每两个腔室设有一根活塞杆,现有的四腔液压缸一般都缺少双向缓冲的功能,并且该四腔液压缸其中的一个油口是设置在活塞杆杆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不便,比如活塞杆需要回退到内腔,可能造成干涉。在液压缸安装时,活塞杆杆头需要与联轴器、滑块等其他零件连接使用,液压系统接出的油管会随着活塞杆的运动而来回运动,浪费工作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系统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的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具有缸筒、前端盖、后端盖、活塞以及活塞杆,活塞与活塞杆后端固连,所述的活塞杆具有后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有通过活塞穿入的中空活塞杆,中空活塞杆前端具有与空腔滑动配合的内活塞,活塞杆后端轴肩定位安装有活塞杆伸出时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套环,活塞后端固连有活塞杆缩回时起缓冲作用的缓冲螺母,活塞杆与缸筒内壁、前端盖内壁之间形成驱动活塞杆缩回的第一腔室,活塞后端面与缸筒内壁、后端盖内壁之间形成驱动活塞杆伸出的第二腔室,所述内活塞后端面与空腔内壁、中空活塞杆外周及活塞前端面之间形成推动活塞杆缩回的第三腔室,内活塞前端面与所述空腔之间形成推动活塞杆伸出的的第四腔室。
6.具体说,所述的前端盖内端面具有与缓冲套环外周间隙配合的缓冲腔,后端盖内端面具有与缓冲螺母间隙配合的内凹腔。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中空活塞杆后端设有密封端盖,后端盖外端面固连有压盖,后端盖与压盖之间具有容置密封端盖的台阶腔体,中空活塞杆上螺纹连接有将密封端盖压紧于所述台阶腔体台阶面的圆螺母。
8.优选地,所述的前端盖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的第一油口,后端盖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腔室的第二油口、连通第三腔室的第三油口,压盖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四腔
室的第四油口。
9.进一步地,所述的中空活塞杆内轴向开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一油道两端分别连通第三油口和第三腔室,第二油道分别连通第四油口和第四腔室。
10.为实现活塞杆缩回时起到瞬间缓冲、减少冲击的功能,所述的第一油道前端内设有在活塞杆缩回时降低活塞杆回退速度的缓冲阀。
11.为方便使用时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所述的前端盖外端面固连有法兰,所述法兰内安装有内孔与活塞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套。
12.为实现液压缸整体固定,所述的法兰与压盖之间设有拉杆,拉杆左端与法兰螺纹连接,拉杆右端依次穿过前端盖、后端盖和压盖的通孔后通过六角螺母螺纹连接而锁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油口对应连通四个面积不同的腔室,作用于一根活塞杆,两个腔室进油使活塞杆伸出,另外两个腔室进油使活塞杆退回,通过提供不同的压力级数,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输出力;双向缓冲设计,通过缓冲套环与缓冲腔之间的配合、缓冲螺母与内凹腔之间的配合,实现活塞杆伸出与回退时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了工作载荷对液压缸内部结构的冲击,提高了密封效果,延长了液压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空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缸筒,2.前端盖,3.后端盖,4.活塞,5.活塞杆,6.法兰,7.导向套,8.压盖,9.拉杆,10.空腔,11.中空活塞杆,12.内活塞,13.密封端盖,14.圆螺母,15.第一腔室,16.第二腔室,17.第三腔室,18.第四腔室,19.第一油口,20.第二油口,21.第三油口,22.第四油口,23.第一油道,24.第二油道,25.缓冲阀,26.外螺纹内六角螺柱,27.弹簧,28.钢球,29.缓冲套环,30.缓冲腔,31.缓冲螺母,32.内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0.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具有缸筒1、前端盖2、后端盖3、活塞4以及活塞杆5,活塞4与缸筒1内壁滑动配合,活塞杆5后端与活塞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前端盖2外端面贴合安装有法兰6,法兰6上周向均布有连接孔,使用时可将液压缸通过法兰6的连接孔与其他设备安装连接。所述法兰6内安装有内孔与活塞杆5滑动配合的导向套7,其中导向套7的圆盘嵌设在前端盖2外端面的凹腔内;所述后端盖3外端面贴合安装有压盖8,所述的法兰6与压盖8之间设有拉杆9,拉杆9左端与法兰6通过螺纹连接,拉杆9右端依次穿过前端盖2、后端盖3和压盖8的通孔后用六角螺母螺纹连接而锁紧成整体。
21.所述的活塞杆5具有后端开口的空腔10,所述的空腔10内设有通过活塞4穿入的中空活塞杆11,中空活塞杆11前端具有与空腔10滑动配合的内活塞12,中空活塞杆11后端伸入至压盖8内,后端盖3与压盖8之间具有台阶腔体,台阶腔体内设有密封端盖13,中空活塞
杆11上螺纹连接有将密封端盖13压紧于所述台阶腔体台阶面的圆螺母14。
22.所述液压缸具有四个腔室,具体说,活塞杆5外周与缸筒1内壁、前端盖2内壁、活塞4前端面之间形成驱动活塞杆5缩回的第一腔室15,活塞4后端面与缸筒1内壁、后端盖3内壁之间形成驱动活塞杆5伸出的第二腔室16,内活塞12后端面与空腔10内壁、中空活塞杆11外周及活塞4前端面之间形成推动活塞杆5缩回的第三腔室17,内活塞12前端面与所述空腔10之间形成推动活塞杆5伸出的的第四腔室18。
23.所述的前端盖2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5的第一油口19,后端盖3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腔室16的第二油口20、连通第三腔室17的第三油口21,压盖8上径向开设有连通第四腔室18的第四油口22。
24.如图2所示,所述的中空活塞杆11内轴向开设有第一油道23和第二油道24,其中第一油道23左端开通、右端为盲孔,第一油道23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开设有进油口,第一油道23右端进油口连通第三油口21,第一油道23左端进油口连通第三腔室17;第二油道24左右两端均开通,第二油道24两端分别连通第四油口22和第四腔室18。
25.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油道23前端内设有在活塞杆5缩回时降低活塞杆5回退速度的缓冲阀25,所述的缓冲阀25由外螺纹内六角螺柱26、弹簧27以及钢球28组成,钢球28与第一油道23内孔线接触密封,当第一油道23内油压超过弹簧27弹力时,钢球28受压前移推动弹簧27压缩,起到瞬间缓冲的功能;当第一油道23没有油压力时,弹簧27复位,推动钢球28回退到原位。
26.所述活塞杆5后端设有活塞杆5伸出时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套环29,所述缓冲套环29卡设在活塞杆5后端的轴肩与活塞4前端面之间并依靠轴肩定位安装,所述的前端盖2内端面具有与缓冲套环29外周间隙配合的缓冲腔30;位于活塞4后端固连有活塞杆5缩回时起缓冲作用的缓冲螺母31,后端盖3内端面具有与缓冲螺母31间隙配合的内凹腔32。
27.上述结构的多腔液压缸,具有四个不同面积的腔室,当液压油从压盖8上的第四油口22打入时,液压油经过中空活塞杆11内的第二油道24充满活塞杆5的空腔10左侧,推动活塞杆5向前运动,直至活塞4移动到与前端盖2的内端面贴合,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当缓冲套环29进入缓冲腔30时,由于缓冲套环29的前端具有一定的斜度和圆角,起到了缓冲减速的效果,使得活塞杆5运动会逐渐减速至停止;当液压油从后端盖3上的第三油口21打入时,液压油通过中空活塞杆11的第一油道23的左右两个进油口充满活塞杆5的空腔10右侧,由于起初油路压力还不够,活塞杆5还未动作,当系统压力升高超过缓冲阀25的额定压力时,缓冲阀25作用,在推动活塞杆5回退的瞬间,速度降低,当活塞4运动到与后端盖3的内端面贴合时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缓冲螺母31进入后端盖3的内凹腔32,由于缓冲螺母31的后端同样具有一定的斜度和圆角,因而产生缓冲作用,活塞杆5运动速度会逐渐降低直至停止。同理,液压油进入后端盖3上的第二油口20使活塞杆5伸出,液压油进入前端盖2上的第一油口19使活塞杆5退回。在系统压力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上述四个油口之间可以根据使用压力要求进行不同组合。
2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