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
3.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混合,因此刚生产出来的聚羧酸减水剂温度都较高,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然而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冷却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冷却装置;解决目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降温装置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平台,所述装置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冷却罐、制冷箱、引风机;所述冷却罐上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冷却罐内部相连通,进料口与进料管相连接,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冷却罐的上端面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的外侧与出气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旋风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制冷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流管路与进料管相连接,所述冷却罐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冷却罐内部还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呈螺旋状竖直设置于冷却罐的内部中央,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排气管上均布设置有细微孔;所述制冷箱与引风机设置于装置平台上,所述制冷箱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蒸发器,制冷箱的外侧上端面设置有压缩机与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管路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相连接;所述制冷箱的进气口与连接于旋风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上的气体管路相连通,制冷箱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引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平台的下端面设置有支腿。
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位于冷却罐内部的部分为喇叭形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路与进料管的连接处位于进料阀门于进料口之间的进料管上。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设置于制冷箱与冷却罐之间。
1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在聚羧酸减水剂中直接通过排气管排出低温气体进行降温,低温气体通过细微孔在聚羧酸减水剂内鼓出众多微小气泡,利用微小气泡在浮出液面的过程中始终与聚羧酸减水剂接触而发生热交换,从而带走聚羧酸减水剂中大量的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快速冷却。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其中,1为装置平台、2为支腿、3为冷却罐、4为制冷箱、5为引风机、6为进料口、7为进料管、8为进料阀门、9为出气口、10为出气管、11为旋风分离装置、12为回流管路、13为出料管、14为出料阀门、15为排气管、16为蒸发器、17为压缩机、18为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平台1,所述装置平台1的下端面设置有支腿2,上端面设置有冷却罐3、制冷箱4、引风机5。
18.所述冷却罐3为罐体结构,其上端设置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与冷却罐3内部相连通,进料口6位于冷却罐3内部的部分为喇叭形结构,保证聚羧酸液体最大效率地进入冷却罐3内部。所述进料口6与进料管7相连接,进料管7上设置有进料阀门8,进料管7内部的聚羧酸液体通过进料口6输入至所述冷却罐3内部。
19.冷却罐3的上端面设置有出气口9,出气口9的外侧与出气管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10的另一端与旋风分离装置1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制冷箱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流管路12与进料管7相连接,所述回流管路12与进料管7的连接处位于进料阀门8于进料口6之间的进料管7上。
20.所述冷却罐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上设置有出料阀门14。
21.所述冷却罐3内部还固定设置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呈螺旋状竖直设置于冷却罐3的内部中央,排气管15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排气管15上均布设置有细微孔,排气管15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细微孔可以排出至冷却罐3内部。
22.所述制冷箱4与引风机5设置于装置平台1上,引风机5设置于制冷箱4与冷却罐3之间。
23.所述制冷箱4为中空的箱体结构,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蒸发器16,制冷箱4的外侧上端面设置有压缩机17与冷凝器18,压缩机17通过管路分别与蒸发器16和冷凝器18相连
接,所述蒸发器16与冷凝器18之间通过毛细管相连接。
24.所述制冷箱4的进气口与连接于旋风分离装置11的出气口上的气体管路相连通,制冷箱4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引风机5的进气口相连接,引风机5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排气管15的进气口相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首先打开进料管7上的进料阀门8,聚羧酸液体通过进料管7以及进料口6进入冷却罐3内部,当进料程序完成后,关闭进料阀门8,冷却罐3内充满聚羧酸液体。
27.启动压缩机17,将冷凝剂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后,通入冷凝器18中,冷凝剂在冷凝器18中变为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16中,因为蒸发器16里面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骤减,迅速蒸发吸收,从而减少制冷箱4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17中,如此反复对空气进行降温。制冷箱4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操作温度下降,变为低温气体。
28.启动引风机5,将制冷箱4中的低温气体通过气体管路引入排气管15中,排气管15中的低温气体通过细微孔进入冷却罐3内部。由于此时排气管15整体浸没于聚羧酸液体中,从排气管15排出的低温气体直接作用于聚羧酸液体,使聚羧酸液体温度快速下降,并随之变成气泡溢出于聚羧酸液体表面。
29.从聚羧酸液体中溢出的气体通过出气口9以及出气管10进入旋风分离装置11内部,由于进入旋风分离装置11内部的气体带有一部分聚羧酸液体,旋风分离装置11将空气与聚羧酸液体相分离,其中,空气通过旋风分离装置11的气体出口以及气体管路重新回到制冷箱4中,分离出来的聚羧酸液体通过液体出口以及回流管路12回流至进料管7中,最后通过进料口6重新进入冷却罐3中。
30.回到制冷箱4中的热空气再次经过上述的降温过程,重新变为冷空气进入排气管15中,对聚羧酸液体进行降温。
31.通过上述不断的气体循环,对聚羧酸液体不断进行降温。聚羧酸液体冷却后,打开冷却罐3的出料阀门14,从出料管13中流出。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83.html